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大中型企业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在辽宁视察时又提出,要用三年时间使困难的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使绝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为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做贡献,是辽宁科技战线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众所周知,辽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大中型企业比较多, 截至1996年底,拥有国有大中型企业926家,资产存量为4200亿元, 约占全国的1/10。这些国有企业历史上曾经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但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辽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结构和机制性矛盾日益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表现:一是传统产业比重大,技术装备老化,工艺落后,粗加工产品和初级产品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二是经营机制比较僵化,管理比较粗放,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据对全省大中型企业的获利、偿债、营运、发展能力综合测评结果表明,能力较强的企业仅占29%,能力较弱的占43%,长期亏损、问题积重难返的企业占28%。
辽宁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来辽宁调查研究,把辽宁作为全国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重要省份,帮助辽宁理清老工业基地改造和发展的思路,并在资金、政策上给辽宁许多的支持。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辽宁的实际,省委、省政府1995年确定了实施“结构优化”、“外向牵动”、“科教兴省”三大战略的总体思路。最近又制定了三年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行动方案。目前全省人民正在按照党的十五大的精神,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争取用三年的时间,使绝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大为增强,处于困境的摆脱困境。
辽宁拥有较强的科技实力,是搞好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力量。全省现有县以上独立科研机构421个,大专院校61所, 工业企业创办的技术开发机构907个。全省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2万人,其中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人员70多万人,每年都取得4000多项科技成果。把这支科技大军有效地组织起来,积极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这就是我们开展百家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的背景、动因和出发点。
二、做法和效果
早在1994年我们就酝酿搞百家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到了1995年,正式制定了“辽宁省百家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方案”。这个示范工程方案提出了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选择试点企业的原则和标准、工程进度要求和保障措施等。经过企业自愿申请,市各部门推荐,征求省、 市主管工业局的意见, 最后我们选择了100家企业,作为参加全省技术创新活动的试点示范企业。这100家企业中有国有大中型企业50家,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30家,民营科技企业10家,乡镇企业10家,比较有代表性。选择试点示范的企业,主要坚持以下几个条件,一是企业法人对科技工作比较重视,企业自身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基础,对科技进步需求欲望比较强。二是长期以来企业对承担国家、省、市科委下达的科技项目,完成任务比较好。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把过去和将来在企业开展的科技工作相对集成起来。“九五”期间,向企业安排的项目尽量向这批试点示范企业倾斜,集中力量,经过几年的努力,进一步强化这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充分显示科技第一生产力在企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三是为了便于与经济和体改部门的工作衔接,形成合力,所选入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多数是省和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有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在百家企业中,省科委直接抓一部分重点企业,多数依靠各市科委,行业厅局来抓。目前全省14个市都制订了具体的工作计划。省机械、冶金、化工、电子四大支柱行业的厅局把实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作为行业科技工作的重点,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实施百家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么样?概括起来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由市科委负责,每年都组织省内外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有关专家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诊断、市场预测分析,开展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有的还帮助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战略。能够当时解决的问题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要拿出逐步解决的方案。三年来各市科委共组织500多名专家,对企业技术诊断共提出900多条意见,解决320 多个技术问题,开发300多项新产品。 有的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通过这项技术服务活动,与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企业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有的专家被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与企业订立了长期合作开发新产品的合同。这项技术服务活动不仅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也受到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欢迎,对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很有益的。
1996年,鞍山市在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中,发现鞍山高压容器厂花费300万美元从美国引进的调质钢瓶生产线, 由于收口机等关键设备控制系统存在问题长期不能正常生产,使企业陷入困境,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市科委组织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的专家到企业进行技术诊断,提出解决方案后,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主管副市长牵头成立了联合攻关组,专家们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仅用4个月的时间, 解决了这一难题,使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一批停产待业的职工重新回到岗位,为企业创直接效益近千万元。
省科委从1994年开始,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支付100万元, 分配到各市科委掌握,作为专家进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工作和活动补助费。
2.针对企业存在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用招标办法组织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科技攻关。
省科委会同省机械、化工、冶金、电子等几个支柱产业的厅局,对这些行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目前存在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1996年确定对鞍钢公司的“厚板控冷轧技术”、锦西化工总厂的“苯定向氯化环流反应器结构优化”等15个关键技术进行招标攻关。年初以企业为主制定了招标攻关项目的标书,并把攻关内容,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攻关完成时间和要求,向省内外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进行了发布。召开了企业技术攻关招标洽谈会,有30多家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名专家前来揭标。省市科委,主管厅局和企业专家共同听取了揭标专家的攻关方案,最后有13个项目签订了攻关合同,列入了1996年的科委计划。省、市科委从科技三项费中为这批项目匹配攻关经费500万元,企业自身投入攻关经费1.2亿元,这批攻关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2亿元,利税3.6 亿元, 创汇1650万美元。抚顺特种钢厂的“提高模具扁钢质量”攻关项目,企业选择与东北大学联合攻关,企业投入攻关经费450万元, 省市科委匹配经费35万元。经过联合攻关目前已解决了引进轧机与国产精轧机衔接工艺,塑料模具钢在线硬化,模具钢冶炼工艺,引进轧机软件消化吸收及二次开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吨可提高附加值2000元,为企业年创直接效益1000多万元。1997年我们采用同样的方式又在重点企业中选择了15项课题招标攻关,省市科委匹配500 万给予支持。今后我们还将陆续从百家示范企业中选出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解决企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逐年增强。
3.向传统产业推广CAD、CIMS等高技术, 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使传统产业逐步高新技术化。
国家863计划的一个主题项目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是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普遍意义的高技术。为了在传统产业中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建立了辽宁省推广CIMS技术办公室和专家组,组成了有近百人参加的专家服务队。在百家示范企业中选择了企业领导重视,基础条件好,有筹措资金能力的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大连冰山集团,鞍钢冷轧薄板厂等9家国有大型骨干企业, 作为推广应用CIMS的试点企业,列入省市科技计划。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服务队共同制定应用CIMS方案,专家服务队长期深入企业开展CIMS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1996年在辽宁举办的中国863计划成果展览会上, 这些企业又与863计划专家组签订了合同,这批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这些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应用CIMS技术,将使其生产制造和管理工作提高一个新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将会有显著提高。目前这些企业的CIMS工程进展顺利,1998年初将有部分企业的一期工程完成并进行验收。1997年我们再选择一些条件具备的企业实施CIMS技术,争取在全省推广达20家。省科委为了支持这批企业应用CIMS技术,每年从科技三项费中支付一定经费,与国家匹配,用于专家组和专家服务队活动的补助。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一项技术成熟,风险小, 应用领域广的高技术。从1995年开始我们在全省抓CAD应用工程, 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应用CAD技术, 尝到了甜头,取得了效益。 如沈阳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领导班子, 把应用CAD作为振兴企业的一件大事来抓,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CAD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开发,使企业的主导产品设计达到了100%采用CAD技术,设计周期缩短了60%,完成了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设计工作,设计质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多次在国内外大型工程招标中中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应用CAD 每年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千万元以上。鞍山焦耐院在设计工作中已全部甩掉了图板,在1200多名科技人员中从事CAD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员达600多人,每年都要开发十多个CAD应用软件,在全国工程设计CAD优秀软件评比中多次获奖,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了建设部的表彰。同时积极开展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与企业创新示范工程结合起来。全国CAD 应用培训网络东北中心设在辽宁,几年来培训各类人才2.8万人, 培训工作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验收。
1997年,我们将推广CAD技术作为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点, 进一步完善了CAD应用工程方案。围绕推广CAD技术,开发CAD产品,发展CAD产业,培养CAD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成立了辽宁省CAD应用发展中心,并在沈阳、大连、锦州建立了三个市级分中心,一些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在全省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的CAD 组织推广服务体系。1997年5月份我们与国家科委工业司联合召开了辽宁省实施CAD应用工程动员大会,来自国内外从事CAD技术开发和经营的近20 家公司及有关专家,省直有关部门、各市科委、243家企业的领导出席了大会。 辽宁省CAD应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郭廷标同志作了动员报告, 石定环司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还组织了CAD技术展示洽谈会, 国内18家CAD公司展示了CAD的最新产品,与企业共签定合同147项, 交易额近3000万元。这次动员大会在全省企事业单位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许多单位纷纷提出上CAD的要求,省CAD应用中心及时组织各市深入企业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并从百家技术创新企业中选择了63家企业作为全省推广应用CAD技术的示范点,帮助他们制订方案,提供产品推荐, 设备选型,二次开发,人才培训等服务,有一批应用CAD 技术的企业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沈阳市科委1997年从科技三项费中划出400万元无偿拨款, 协调落实4000万元科技贷款,专门用于CAD应用工程的实施。 他们在全市选择20家企业作为试点示范企业,选择40家企业作为CAD重点推广应用单位,组织发动100家企业应用CAD,称为沈阳市应用CAD的“241工程”。为了把工作抓实,沈阳市CAD咨询服务中心组织专家, 深入企业进行制定总体规划、方案论证、系统选型、软硬件配置、人员培训等一条龙服务,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沈阳高压成套开关厂采用CAD集成技术, 使一个仅有200多人的企业,1997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达到3800万元。他们说应用CAD技术,不仅使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争市场,拿定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向示范企业倾斜,加大示范企业的工程中心、中试基地、厂办科研机构建设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以来,省市科委和国家在这些企业中安排各类科技项目310个。其中,火炬计划140项,攻关计划78项,新产品开发项目82个,投入拨款1600万元,为企业筹集科技贷款2.5亿元, 克服了过去对企业安排项目,投放资金零碎分散的现象。省市科委和国家投入的资金对这批企业来说,是名符其实的引导资金,数字很小,企业自身投入这批项目的经费是很大的,要比政府投入的经费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政府投入的目的是引导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主体、投入主体。
“八五”时期以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为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工程化步伐,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凡是在辽宁企业建立的此类工程中心,我们尽量往示范企业中安排。截至目前为止,国家各部门在辽宁建立的各类工程中心总计28个,其中13个在企业中,占47%,其余的在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省、市各部门这些年也建立了一批地方工程中心,只要符合条件也尽量安排在示范企业中,这就明显地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技术创新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每年我们都组织力量深入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一方面与企业座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了解企业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制订创新规划,另一方面总结一些企业的典型经验,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为了提高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工作的认识,我们还举办了企业技术创新厂长培训班,试点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各市科委,有关厅局的领导参加培训,反响很好。
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之后,我们对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充实,明确了今后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必须抓好十大任务:一是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二是组织科技力量对企业技术难题攻关;三是在部分企业实施CIMS工程;四是积极组织推广应用CAD技术; 五是加强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六是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七是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技术工程中心,中试基地建设;八是抓好企业技术创新改革试点;九是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十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工程的管理。今后我们将围绕上述十大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并研究制订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争取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上有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进展,为辽宁三年搞好大中型企业做出贡献。
三、体会和思考
通过近三年来的工作,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要把企业变成具有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企业,特别是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涉及到困扰企业技术创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诸多因素,诸如企业的产权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适应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技术改造、改制、改组如何进行。党的十五大指出了明确方向,特别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过去这些都是科委职权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科委应抓住机遇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大力推进,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新的突破,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1.抓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与建立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关系问题。
科委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抓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是毫无疑义的,事实上,多年来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都一直在抓,诸如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开展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的活动,抓企业的技术攻关,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等,这些都属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范畴,然而是否抓好这些具体的技术创新工作,企业就变成了技术创新型企业呢?显然不是的。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必须是自身建立起一种内在的技术创新机制和体制,拥有可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具体地说,企业至少必须拥有三个创新能力:一是以产品和工艺创新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能力;二是能够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市场创新能力;三是建立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组织和管理创新能力。我们的示范工程企业应该向这个目标努力,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算一个真正合格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能力的增强,在现实条件下单靠企业本身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全社会支持,抓好两个根本性转变,营造一个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即要有整个社会的创新体系的建设。正如国家科委在《技术创新工程纲要》中指出的,“体系建设是创新工程的保证,机制建设是创新工程的核心,能力建设是实施创新工程的目的”。抓住这几个关键环节,就能从整体上推动技术创新工程的深入。我们认为形成这样的社会大环境,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我们科技部门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要找准位置,体现价值,帮助企业形成自身内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动力,不仅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
应该承认,目前我们对技术创新问题在理论上研究不够。在开展百家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时,还没有制定出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验收标准,只是从科技部门力所能及的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提出了现阶段应该达到的技术创新企业的标准和条件。
2.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技术创新本来应该是企业的自身行为,所谓企业就是策划新的事业,企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不能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的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严格地说不能称之为企业,只能称之为工厂,即按指令去生产固定产品的场所和场地。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企业实际上多数是工厂,企业不仅缺乏追求利润和效益最大化的创新动力,也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现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把原来的工厂发展成为真正的企业,所以就必须认真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变革,对于原有的大中型企业可能会出现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只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各级政府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解决企业创新动力问题,要靠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我们的示范工程本身虽然难以直接解决创新动力方面问题,但对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似乎有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只要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问题,似乎企业有了创新的动力,创新能力就会自然解决了,所以没有把技术创新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甚至忽视推行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的必要性。另一种意见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创新动力为前提,只有解决了创新动力问题,才能去解决创新的能力问题,所以科委抓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可能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两种认识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
无可否认,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党的十五大之后,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个过程的历史前进步伐将会是相当快的,这一过程必然是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科委工作的重点是支持和帮助它们开辟新的创新资源,搞好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合创新,组织专家进行企业诊断,把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中试基地建设、推广CAD、CAM、CIMS等先进技术作为工作的重点,强化企业创新能力。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动力的增强,将使企业真正走上同时增强动力和能力创新的道路。
3.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上许多人都认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关键靠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投入在逐年增加。“八五”期间,辽宁省技改投入几百亿元,投产技改项目一万多项,研制开发新产品两万五千多种,如此巨大的投入和成果无疑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把技改工作的重点单纯放在企业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上,至少有很大的片面性。对于企业来说,技术改造是一个阶段性的特定任务,技术改造是以项目为中心进行的。技改投入开始是由国家拨款,以后是“拨改贷”和“拨改投”的办法。其结果容易导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企业的“等、靠、要”思想难以根除。可见技术改造强调的是技术装备本身的更新改造,对企业的机制转换和技术的商品化重视不够,忽视了企业的机制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这就为技术改造赋予了新的内涵,实际上已经把技术改造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纳入技术创新的范畴。技术创新强调的是企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的建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围绕技术的创新进行市场与管理创新。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就是要用这种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改变原有的技术改造模式。这里当然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技术改造,而是要用技术创新的推进模式进行技术改造。党的十五大之后,我们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更加充满信心,认为把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三年搞好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