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发展,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目前,通信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业务的发展导致电信网产生巨大的变革,未来的业务发展也对传输网络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阐释了主流通信技术及它们的应用。
关键词:通信技术;信息化;发展;传输技术;变革;网络
一、通信传输技术分析
1.1 ATM网络传输技术
ATM作为一种基于信元的交换和复用技术,这就是一种转换的模式,这个模式中的信元就是由信息组成的。这种模式传输的各种数据,声音等都是采用的信元,信元的前5个字节是信头,主要是用来传输信元方位和一些控制信息,后面的48个字节是用来传输通常的信息的,这样就构成了信元的53个字节。这种数据包通过硬件的转换是软件所不能比拟的。
在使用网络传输的时候,往往需要多个用户公用一个高速线路,这就需要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这种传输方式还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同步传输,一种是异步传输,通常情况下数字通信中采用的是同步传输,这种同步传输是把时间分成一个个相同的时隙,而异步传输的时隙是不固定的。
1.2 RTK GPS网络传输技术
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的电台数据链的传输模式已经难以满足RTK作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网络RTK技术,这项技术的传输距离远,信号也稳定。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GPRS是一种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在GSM系统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传输业务。利用通信网络的设备,在GSM的网络设备上增加一些设备,形成网络实体的作用。
1.3 WDM传输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光纤上可以同时传输不同波长信号的技术,也叫DWDM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过程是,发射机发送出各种波长的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复用传输,并且在节点的地方能够进行解复用。
二、接入网技术分析
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加快,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在增加,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更新着自身的通信网络。
接入网技术是企业集团通信网络中的关键,下面就对接入网技术的多样化进行分析。
2.1 本地多点分配接入系统(LMDS)
LMDS技术曾经在1998年被美国评选成为十大通信新兴技术。这种技术有很大的优越性,频谱能够高达1GHz以上。在不同的国家,电信部门分配的工作频段和宽度是不一样的,我国采用26GHz及38GHz,其他国家大部分是采用的27.5GHz~29.5GHz。
这种技术的传输业务非常广泛,语音,数据,图像都可以,并且有着不错的可靠性能,这种技术的成本比较低,而效益非常的好,很迎合新兴的运营商使用。
2.2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这种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主要适用于视频点播VOD系统中,主要是因为它的上行和下行速率可以不相等,这样的话可以利用下行信道传输数字图像的信号和语音信号,而上行信道主要传输控制信号。
2.3 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
这种通信系统针对的是处于移动状态的对象之间的通信,通常都是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移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两种类型。前者是利用的现有的网络,仅仅是一个接入的系统;而后者是需要建立的独立的网络系统,除了骨干网络外,都需要重新建立。
三、通信传输应用技术注意事项
3.1 散热
产品体积的缩小和集成度的增高,变相的也在把热量集中,这也是必须认真考虑散热的重要原因。构成产品电路的任何器件都可能是一个发热源,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散发这些热量,以免热量聚积使设备内部工作温度升高,给稳定运行带来危害。安装使用也要充分考虑散热问题,尤其因设备体积小了,不少机房都可能使用专门定制的综合机柜来集中放置若干台设备,这无疑又是进行了发热源的再次集中,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集中放置的设备必须考虑设备间留下足够的间隔,保证机柜内部空气通道的畅通,可在定制机柜时要求加装风扇盘,能够监测温度并适时启动散热风扇则更好。散热在设计中可能会是一个技术问题,有时还能 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在与设计中的其它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需要取得某种平衡的时候。但对于使用而言,散 热不应是难题,需要的是认真对待并恰当地采取措施。
3.2 静电
抗静电能力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完全抵消设备因集成度提高所带来的可靠性提高,甚至可能会成为设备稳定运行的致命伤。越是高集成度的器件越需要严格防范静电的损伤,解决问题的关键自然应在器件设计环节和整机设计环节,而且在这些先期的环节确实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从设计上便采取了多方面的预防保护措施,在生产环节也会具有必备的工艺措施加以保证。
研发中注重提高产品的抗静电能力,如此并不意味着应用环节就可以掉以轻心,据一些技术部门介绍,当前一些产品的防静电设计反而会是某种技术挑战,因此安装环节,使用中的机房环境,维护中的操作等,静电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免百密一疏而给设备带来 损伤留下隐患。
3.3 维修
设备维修复杂度的增加也是产品高集成度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实际上运营维护部门对于这类产品已不可能实施现场维修,不能说是不具备技术能力,即便通知制造商派员到现场,对板卡上的电路也是极少能现场修理的,因为不具备条件,实际上也不可能花上一大笔钱在每个运维现场创造维修的条件,因而对于必然要发生的设备维修,除了运营商自建维修中心,直接的办法是将故障设备返回制造商进行修理,目前更多采用的是返厂修理的办法。矛盾之处在于,无论由谁来修,也无论修理者的反应有多么快,均需要时间周期,在这个周期内,故障设备所在的传输线路会停止运行,这对运营商而言是最大的忌讳,不仅影响收入,可能还会遭致投诉,损害信誉,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
解决维修周期的问题是现成的,那就是配置备用设备。并不需要一对一的备用,而是根据设备品种及重要度等客观情况,在建设预算时便列入备用计划,一套或者两套,统一管理起来,运行中的同类设备出现故障时用以替换,保证送修期间线路不断。修理好的设备又进入备用。
四、降低通信传输信号衰减的主要措施
(一)降低通信缆线的弯曲程度。按照已有的经验可以得出,通信缆线的弯曲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其弯曲造成的损耗基本上是微乎及微,而在实际建设中,影响通信缆线弯曲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尽量避免弯曲的产生,特别是在通信线路接头的盘留与固定施工中,应更加注重施工手段。(二)改善通信缆线的原始特征。为了确保通信线路的质量,保证没有质量缺陷,可以在通信线路开盘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检测仪器对其进行测试。同时,在配盘的过程中,也应保证对于同一中继段选用产品的生产厂家和批次保持一致,以达到最大程度上减少接续时产生接头损耗的目的。(三)严格控制选用产品的质量。造成损耗的原因主要是线缆材料存在吸收损耗、色散、散射损耗和辐射损耗等多种原因。输入信号中包含的不同频率或不同模式的信号在线缆中传输的速度不同,不能同时到达输出端,从而使输出波展宽变形,形成失真,引起损耗。一般来讲,损耗与传输的波长有关,1.31μm波长时损耗为0.35dB/km,1.55μm波长时损耗为0.2dB/km。因此算用质量优良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四)采用先进的接续手段。事实上,在实际的通信缆线接续的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不合规定的接续,这是因为影响接续的因素有很多,如几何形状、尺寸、直径偏差过大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接续的质量,从而影响到通信的传输的损耗程度。所以,降低几何尺寸偏差程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接续质量,降低损耗。同时也要保证线缆的清洁,保证没有杂质的粘连,尽量避免因杂质所产生的损耗。
另一方面,接续操作人员的技术素养也是影响到接续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通信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所选用的操作人员具备优良的技术素质,能够较好的掌握接续工艺,同时也能够对已有的故障进行迅速、正确的排除,以避免操作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结束语
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目前正处于稳步上升发展时期,其具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政府各部门也应该加大关注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电力通信行业还要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在技术和装备上不断改进,将科技含量更高、技术更全面的成果广泛实施,为我国的电力通信行业和全国人民带来便利和服务。通信方式的发展深深改变了我们和世界,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已经紧密相连。目前移动通信、图象通信和互联网正走向融合,多媒体业务将成为今后移动通信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无线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提供接入,而使用有线网络提供长途大容量传输。
参考文献:
[1]高伟.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与技术要点通信技术2016.23
[2]郭红英.浅谈光纤通讯传输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通信技术2016.22
[3]陈菲.通信传输中信号衰耗特性及应对措施信息技术2017.15
论文作者:彭亚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技术论文; 通信论文; 设备论文; 信号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的是论文; 缆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