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温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_温州论文

和谐:温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_温州论文

和谐:温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主旋律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和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浙江省温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强化和谐理念,落实和谐措施,营造和谐氛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在创建中突出和谐、在和谐中体现文明的良好态势。目前,温州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全国农民工最喜爱的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文明行业创建参与率100%,建成文明行业15个、文明服务示范点133个;省级以上文明单位111家、国家级12家;省级以上文明社区3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文明镇和文明村各9个,其中国家级文明村3个。

1、抓组织领导,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

领导率先垂范。温州市第九、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市委常委会、市文明委专题研究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市委九届七次、十次全会确定“保态势、抓整治、提素质、求拓展”和“夯基础、攻难点、上水平、树形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思路,并每年专门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大会,由市委书记王建满亲自动员,代市长邵占维亲自部署;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长等定期召开年度创建重点工作的阶段性会议,督促任务落实,推动工作开展。

强化规划落实。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将创建任务直接分解落实到3个城区和46个市直部门,在摸清底子、借鉴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要求他们制订本地、本部门2006—2008年的创建规划,并在全省率先制订和印发了《温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06—2008年规划》。按照工作主题化、主题载体化、载体具体化的要求,明确各地、各部门落实规划的年度创建目标,细化创建任务,并与各城区和有关部门签订落实规划责任书。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各县(市、区)和市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严加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和年度奖先评优挂钩。

提供有力保障。设立创建专项指导组和创建办事机构,配齐配强文明办领导班子和专业干部,在人员编制紧缺的情况下,先后给市文明办增加了2名领导干部和6名机关编制;市财政每年划拨5000—8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助、宣传教育、工作奖励等。

2、抓乡风文明,促进城乡精神文明的和谐。从农业人口占85.58%、欠发达乡镇占53.1%、市区城郊村近100个,城乡差距特别是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差距悬殊的市情出发,以新农村建设“20个字”要求为目标,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双建设、双整治”、“双千结对共建文明”等活动为抓手,逐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村容村貌和生产方式变新,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变新。

整洁村容村貌。全面开展“千村千企结对共建”、“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和“攻三通、破三难”等新农村建设“三大行动”,从环境“脏乱差”和基础设施落后等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居住环境。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26.3亿元,完成村庄规划编制1955个,整治村庄1153个,建成省、市级示范村174个。逐步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分类处理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应温州实际的农村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路子。一些村庄初步做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周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重现了青山依依、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风貌。

繁荣农村文化。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东海明珠、金海岸文化网工程及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四大文化工程为载体,投入资金27亿多元,新建、在建文化基础设施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市)2个、省级文化先进市1个、“东海文化明珠”和“金海岸文化明珠”乡镇99个、文化示范村(社区)23个,拥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分中心52个、二级分中心88个,温州乡村电子信息馆368个,广播和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4.8%和96.7%。以“文艺大篷车”、文艺轻骑兵、小分队等形式,每年组织基层文艺演出累计1604场次,足迹遍布全市11个县(市、区)的乡野社区。大力发展集镇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整治社会风气和文化市场。借助乡村原有民间文化基础,积极挖掘瓯越文化的深厚底蕴,鼓励开展文化特色村建设,延伸城市文明。将全市1431个县级以上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成对子,运用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手把手地指导结对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两年来,各文明单位为结对村建成书架子1000个,捐书总数达20余万册,相当于在农村建立了两个县级图书馆(这项活动被省委宣传部列入“三贴近创新一百例”);为结对村培训文艺骨干1180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556名;此外,各文明单位投入共建资金1560多万元,为结对村播放电影、宣传时政和举办义诊等便民服务活动。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被中央文明办列为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的十件大事。

3、抓生态创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整治环境污染。以“一江二业十六区”为重点,下大决心打好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瓯海南湖废塑料加工业等6个“严管区”和电镀业污染实现摘帽验收,17条重点小流域工程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37.3%,全市“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私坟治理率达到85.7%,示范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70%。

推进清洁生产。深入实施“551行动计划”,启动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征集生态市建设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面开展标准农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实行重点入海排污口等海洋环境质量监测,强化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和古建筑的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1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5个项目被列入全省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达115.76万亩,创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茶8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1个、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31个。

倡导绿色创建立。大力宣传生态市建设,中小学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85.8%。深入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环境优美乡镇2个、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保护母亲河号6个、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3个、绿色社区12个绿色企业5家、绿色医院4家、绿色学校40所、绿色饭店12家、绿色家庭25户。

4、抓融入共建,促进新老温州人的和谐。

构筑生存保障。推出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简化务工手续。开展“和馨行动”,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率达82%。开展安全生产“铁网行动”,加强安全生产监控管理,消除安全隐患。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以新温州人为服务对象的首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市、区、乡镇街道开通“12351”等44条职工困难帮扶和法律服务热线;设立新温州人专项应急救助资金,推出诊疗优惠活动,及时解决新温州人的困难和矛盾。总结推广“安心公寓”和“民工子弟学校”等成功经验,帮助新温州人实现“安居梦”;广泛开展“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失学”扶贫助学活动,全市近800所中小学接受新温州人子女就读入学,新温州人子女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和96%以上,扶贫助学资金每年4700余万元,惠及贫困学生近7万人。

丰富精神生活。在全国率先开展“千校百万”新温州人系列教育试点,设立312家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开设各类专业100多个,推出“先培训就业、后诚信付费”的培训项目,先后在非公企业建立了170多所市、县级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示范学校。设立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创新奖,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家善待、关爱新温州人;以关爱新温州人为主题,举办“共享一片蓝天”等系列活动,在展示新温州人艺术风采的同时,大力宣传新温州人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企业中开展提倡文明经营的“诚实杯”竞赛,在个体经营户中实施讲职业道德的“绿叶工程”;在企业党员中先后开展“凝聚力工程”、“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同心圆工程”、“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在职工团员中深入开展创新创效、青年突击手(队)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在新温州人中开展“外来务工青年大家乐”、“把文明带回家”、“青年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新温州人的文艺特长,成立鹿城区“民工艺术团”等新温州人文艺团体,定期深入企业、社区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力求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提供发展空间。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团组织,全市固定职工10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组建率达99%、97.5%、71.4%;在新温州人中大力发展党员、团员和会员,把党群组织建成新温州人的温暖大家庭。在新温州人中组建民兵、“新温州人治安志愿者队伍”,开展治安巡防等活动,“奥康集团”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鼓励企业从新温州人中提拔干部,支持他们创业。人本集团300多中层干部中新温州人占90%;温州华仪集团、人民电器集团帮助100多名新温州人当上股东和老板。连续开展“百名优秀新温州人”等评选活动,7名和30多名新温州人分别被评为市劳模和文明市民。39名杰出新温州人被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畅通新温州人参政议政渠道。

标签:;  ;  ;  ;  ;  ;  ;  

和谐:温州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_温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