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为了解涟水县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工作状况,评价涟水县2011~201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有针对性指导今后免疫规划工作。方法 采用估算接种率、差值(D)和比值(R)法对涟水县2011~2015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报告接种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涟水县2011~2015年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0PV)、百白破疫苗(DPT)、A群流脑疫苗(MenA)、麻苗(MV)、乙脑疫苗(JE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99%,估算接种率为85.56%~114.14%。D值评价显示BCG、0PV为可疑,HepB、DPT、MenA、MV、JEV为可信。R值评价显示,可疑与不可信的指标项目占45.7%。结论 涟水县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估算接种率总体有一定相差,可能存在接种数据统计不准确。
关键词: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
为掌握涟水县2011~2015年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有针对性指导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现对涟水县2011~2015年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灰疫苗(0PV)、百白破疫苗(DPT)、A群流脑疫苗(MenA)、麻苗(MV)和乙脑疫苗(JEV)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数据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人口资料来源于各乡镇防保所上报的免疫规划年报表统计汇总,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资料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2评价与方法 按照《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对涟水县2011~2015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的结果采用差值(D)和比值(R)法进行评价。
1.2.1估算接种率的计算:以涟水县免疫规划年报表统计的出生人口数来估计应接种数,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管理系统报告的实种数为实种人数进行估算接种率。
1.2.2差值(D)=│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当D<5%时判为可信,当D为5%~15%判为可疑,当D>15%时判为不可信。
1.2.3比值(R)是通过比较各疫苗间的应种人数,以判断报告接种数据的逻辑性。R1=BCG/MV,R2=OPV/DPT,R3=3BCG/OPV,R4=3BCG/DPT,R5=3MV/OPV,R6=3MV/DPT,R7=MV/JE。
当0.95≤R≤1.05时可判为“可信”;0.9≤R<0.95或1.05<R≤1.15时,判断为“可疑”; 当R<0.9或R>1.15时,判断为“不可信”。
2 结果
2.1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的完整性与及时性。2011~2015年全县收集常规免疫接种报表1908份,及时1908份,及时率为100%;以乡镇为单位报告完整性为100%(1908/1908)。
2.2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统计情况。七种常规疫苗报告接种率均>99%,其中HBV、OPV、DPT运用具有稳定性的第三剂次接种情况。估算接种率为 85.56%- 114.14%。
2.3 常规免疫接种率D值评价。2011~2015年涟水常规免疫接种率D值评价七种疫苗35组指标值中有22组为可信,占63%;13组为可疑,占3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年均值总体评价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为可疑;乙肝疫苗(HB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PT)、A群流脑(MenA)、麻疹疫苗(MV)、乙脑疫苗(JEV)年均值总体评价为可信。
2.4常规免疫接种率(R)值评价。五年均值(R)评价为 R1、R3、R4为可疑,R2、R5、R6、R7为可信。七种免疫规划疫苗(R)值评价共有35组指标值,其中19组可信,占54.3%;14组可疑,占40.0%;2组不可信,占5.7%。总体判定为可信,无逻辑错误。
3 讨论
接种率报告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本工作,是评价一个地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疫苗针对传染疾病监测与控制的基础[1]。涟水县自1999年以来一直按照《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要求,对全县31个乡镇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月报告工作监测,2005年开始启动计划免疫计算机信息化网络建设,淘汰了之前的手工登记,儿童接种相关信息可信度得以提高[2],同时有利于流动儿童接种信息的网络追踪查询,使流动儿童疫苗漏种、重复接种现象大为减少。
根据2011~2015年接种率监测报告资料显示,涟水县接种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告完整性为100%,七苗报告接种率在99.95%~100%之间,保持较高的接种水平,但BCG、HepB、MV、JEV的估算接种率均高于报告接种率,OPV、DPT估算接种率低于报告接种率,表明报告接种率的上报数据存在一定的问题。应种人数信息掌握不全,漏报接种人数或虚报接种人数均会造成报告接种率偏高[3]。D值,年均值总体判定为可信,但BCG、OPV均显示为可疑,可能由于流动儿童流入少于3月的儿童接种单位接种时没有及时建卡或接种后没有纳入接种统计、部分计划外生育儿童管理不到位从而没有及时建卡接种从而影响上报接种人数的准确性。R值总体评价为可信,但以卡介苗为基数的(R)值评价均显示为可疑,表明BCG接种的统计人数不够准确影响了报告质量。造成评价可疑与不可信的原因可能有:①出生人口资料中流动儿童信息情况掌握不全。② BCG为产房接种可能为部分接种单位责任心不强,没有根据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转移卡二联单进行认真登记上报,存在接种数据从复上报或未种上报现象,导致BCG接种基数不准确。③在接种率报告过程中接种相关数据统计可能不严谨、不科学,未种的儿童没有真实纳入未种统计上报,均会显示各种疫苗之间接种人数的差异,影响可信度的评价。
涟水县2011~2015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总体运行状况良好,数据报告质量较高,但常规接种与接种相关数据上报来源于基层,在上报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漏报、虚报、不准确现象[4]。建议: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水平。②加强接种门诊及产科门诊卡介苗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督导,明确产房接种卡介苗与乙肝疫苗均由各建卡单位统一上报,为方便群众,县城区接种单位一律实行“日门诊”,乡镇一律实行 “周门诊”且不少于2天,其中必须有一天为星期天门诊,以此缩短接种周期,增加接种次数,以提高疫苗接种率与接种及时率[5]。③科学掌握本地方人口动态变迁情况,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强化流动儿童的流动性回访,对流动外出的儿童进行短信或电话告知未种信息及时到当地接种。④进一步与公安、计生部门联系加强新生儿主动搜索做到及时建卡、及时告知、及时接种。⑤每次门诊结束后及时统计分析应种未种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定期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免疫规划接种率报告的质量,保证免疫规划接种率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
[2]刘凤艳.范素娥.朱明明.基层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50-51.
[3]叶珣,汪志国,马福宝,等.江苏省2007~2009年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2):149-152.
[4]程乐燕,陈桂娟,张惠文,等.营口市1999~200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6,6(3):221-222.
[5]黄慧.南京市江宁区2010-2013年儿童免疫接种率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4):83-85.
作者简介:何孝兵1970.10,男,江苏涟水人,大专,江苏涟水,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
通讯作者:薛士银
论文作者:何孝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免疫论文; 涟水县论文; 疫苗论文; 常规论文; 报告论文; 评价论文; 可疑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