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学习的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
黄姣华
(广西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 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在其转型与发展中显得愈发重要,该研究从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与特性入手,回溯了当前“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原因分析,以行动学习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能性,基于此,提出了4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发展路径,即借助团队构建与模式优化推进专业引领;依托教发中心与素质项目实施平台打造;通过制度改进与经费优化增强制度支持;凭借问题驱动与反思塑造实现自我提升。
关键词: 行动学习;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我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要目标,要兴国必先强师[1],要强校必先培师,教师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放大学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机构,其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养的影响不可忽视。教师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处于办学转型之中的开放大学而言,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为适应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该研究将以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与特性、现状与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发展路径。
一、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与特性
(一)概念厘定
开放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历史重任。需要建成“一支适应开放教育特点、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重点在课程设计、资源开发、软件开发、学习咨询、教学组织、学习引导等方面,建设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一大批提供远程学习导学、助学和促学的专兼职教师。”[2]可见,开放大学与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其应用性与普适性是一致的,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是完全一样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理论扎实、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那“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如何界定呢?当前,“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有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双证说”、“双能(双素质)说”、“双证+双能说”、“双职称说”等。[4]本研究通过概念梳理,从开放大学的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工作的特殊要求,将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定位为“双能+双职称”型,要求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的“双能”要求既有专业理论知识讲授能力,又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还具备教学科研与课程开发建设等能力;“双职称”要求是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还具有专业领域内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
饲喂试验表明,本次试验所生产山羊颗粒TMR具有很好的适口性,羊爱吃,每次采食时间约1 h,日喂2次,日采食量为0.833~0.889 kg/只,观察期日平均采食量(0.854±0.031)kg/只。日喂3次,日采食量为0.944~1.0 kg/只,观察期日平均采食量(0.978±0.031)kg/只。日喂2次,补料2次,采食量为0.944~1 kg/只,观察期日平均采食量(0.976±0.029)kg/只。
(二)主要特性
1.系统性。“双师型”教师要求具备两方面,一是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专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是一个整体,它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同时,“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处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之中。对于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体现了综合性,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向度、不同的层次与范围进行划分,这些完美地体现在某个人或某群人身上,表现较强的内在统一性与规定性。
The time dependence of power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filament size by comparing it to the state-variable plot. This comparison is plotted in Fig. 7.
2.实践性。“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如何体现,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活动方可显现,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开放大学培养应用型、普适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开放大学的办学思想、育人理念及教育模式、教学形式都必须要体现实践性。因此,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必须既要体现理论,还要突出实践。
3.动态性。“双师型”教师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双”即两,两两互动可以产生多元化的内容。开放大学作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大学,其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双师型”的内涵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双师型”教师的结构与水平随之改进,以求达到最佳匹配度。
二、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的现状与归因
(一)现状分析
开放大学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电大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当前开放大学“双师型”建设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规划缺失,数量明显不足。通过梳理开放大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描述比较笼统,相当部分直接摘抄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未结合开放大学发展趋势,系统性地制定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基本没有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具体措施,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不关注、不重视,造成了方案中“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的缺失。按照开放大学的“双师型”教师要求,符合“双师”要求的教师不多,远远地低于国家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的要求,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的现象。
第二,理论与实践失衡,结构明显不妥。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整体性的呈现教学实践能力明显低于理论知识水平。从个体能力角度,两者之间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对称;从职称结构分析,以中级与副高职称为主,助教人数少,正高职称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合理的职称结构梯度;从学科结构分析,有些专业“双师型”教师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而大部分专业出现不足,甚至没有的情况。
其二,体制机制不畅,师资来源单一。开放大学的师资来源受到目前的教育体制、用人机制、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全国各综合性大学及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有少量的博士研究生。他们都经过了四年或更多系统的、学术科研训练,具备较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除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经过相对比较专业的教师技能训练之外,其它院校的毕业生只有通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后,才掌握了较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但教学技能及成人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能力不相称的状态,特别在专业实践领域教学与指导更为突出。不管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院校实习的时间相当有限,由于高校扩招,实习基地与单位资源有限,每个毕业生在实习期间所积累的专业实践经验相当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工作中专业实践指导的需要,专业实践能力与工作实际需要存在差距,存在不相称的现象。缺少了从企业与行业一线引进实践型教师进行互补机制,使得“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能力都不能满足开放大学实际发展的需要。
第三,实践能力偏低,发展动力不足。相当部分的教师存在着实践能力偏低,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能力偏低,在平常教学中偏重理论讲授,主要精力关注知识的获得,忽视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多样性;二是专业实践能力偏低,开放大学的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其主要教育形式是通过各类资源进行教学,面对面授课机会较少,深入一线企业、行业实践的经历更少,导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无法提高。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许多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内生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行动学习理论不同于一般的学习理论,这是基于实践学习的理论。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与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成长是一致的。行动学习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是一种亲历、参与式的学习,教师参与其中与同事一起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不管是专业知识领域还是实践能力领域,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交往学习的心流体验,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内在学习驱动力,同时还为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重要的学习方法论。
(二)问题归因
针对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全面地、系统地梳理分析,发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制度规范缺失,标准要求各异。“双师型”教师一词由来已久,由时任上海冶金专科学校校长王义澄先生在1990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主张承担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成为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5]。至今“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内涵仍然存在分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可谓众说纷纭,如“双证”说、“双职称”说、“双能力”说、“双素质”说等等。这影响到各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把握,影响各院校的制度规范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缺少相应的规划方案,缺少学校政策文本支持不无原因,换言之,学校未能从战略上、战术上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导致“双师型”教师数量出现明显不足的情况。
形与1个直径1cm左右的半球,分别固定在其中一块泡沫板的直立菌丝顶端,作为匍枝根霉的孢子囊。用黑色黏土做出直径约2mm的小圆粒20个左右,一部分黏在黑色半球的截面用以演示孢子囊内的孢子,余下的黑色小圆粒用1cm的铁丝不均匀地固定在泡沫板上,作为散落在地上的孢子(图1)。
式中:Q3为通过节流阀阀口的流量;C1、C2分别为减压阀、节流阀阀口的流量系数;W1、W2分别为减压阀、节流阀阀口的面积梯度;m、n为减压阀,节流阀阀口的初始开口量;ρ为油液的密度;p1为调速阀的进口压力;A为液压缸大腔的作用面积;B为液压缸小腔的作用面积;p4为液压缸小腔回油压力, 这里设定背压p4=0MPa;Fx为执行元件工作过程中所受负载力。
三、行动学习: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何谓行动学习理论
3.行动学习可成为教师培养的理论支撑
行动学习理论是学习者以实际工作完成为目的,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以亲历体验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导向,通过分析过去与当下的经验,不断批判性反思,学习同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以实践行动来促进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理论体系。[7]
(二)行动学习应用何以可能
1.行动学习可激发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
根据电阻计算公式:,可知R跟电缆的长度和粗细有关,电缆越长,电阻越大,而电缆越粗,电阻越小。为减少压降,需要减少电缆本身的电阻。此次设计,采用6平方毫米(6×10^-6㎡)的铜线(铜线的电阻率为ρ=1.75 ×10^-8),取L=100m,由此得出,R= (1.75 ×10^-8×100)/(6×10^-6)=0.29Ω。由此得知电阻不大,对电压压降影响不大,通过实验也验证了相关结果。
2.行动学习可解决教师发展的实际“痛点”
当下各级各类有关“双师”型的短期培训,可以让教师收获一些专业或技能的知识,却无法形成能力。因为能力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练习,需要不断地反复的实践、不断地探索提升。要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就必须要遵循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系统化校本化的行动学习,帮助教师寻找实践的“痛点”,对症下药,借助相关理论为指导,汇聚众人智慧,以行动为导向,在共同协作的环境中强化对教学实践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双师型”教师各项能力水平达到新时代的要求,满足开放大学发展的实际需求。
行动学习来自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应用与发展。“行动学习之父”是英国的瑞文斯教授,他在1954年提出了行动学习项目,主要解决当时企业面对复杂组织问题,发现与缺少实践经验的咨询师相比,经理相互之间通过讨论可以获得更好的知识学习效果。该学习方式陆续被许多知名公司引入企业培训,被称为实践教育和发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6]瑞文斯(1998)认为个体的知识(L)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结构化知识(P);二是质疑性见解(Q),基于此,提出行动学习的重要公式L=P+Q。行动学习理论认为,它是一种个人和组织发展的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为起点,以质疑与反思为核心,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不断探索实践,借助自我观察、与他人互动并进行批判性反思,实现问题解决与自我提升。从本质上属于“做中学”,体现了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哲学理论。
“双师型”教师培养是当下各类高等院校面对的实际问题,行动学习理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问题与方法具有一致性,行动学习理论理应成为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支撑。当下,正处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正逐步迈向深水区,开放大学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学习是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行动学习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可促进相关利益者积极介入、共同协作,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制度优化,机制完善,利用行动学习理论,为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方法支持。
对于校内各学生组织的新媒体,要提高队伍的专业性,只能靠定期的培训。不管是各新媒体的指导老师还是从事大量新媒体日常运行具体工作的学生,都可以实行培训准入制度。安排一些新媒体相关课程、讲座等的学习,通过考试等方式评价他们对新媒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现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和科技环境下,这种培训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定期培训,不断更新。
四、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发展路径
(一)借助团队构建与模式优化推进专业引领
行动学习中专家引领是行动学习有效开展的方向性保障。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依靠专家凝聚的团队人员的引领,也需要模式创新来引领。
1.构建“双师型”教师实践共同体。行动学习理论注重团队协作探索解决问题,为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开放大学需要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形成实践共同体,产生头雁效应,促进教师在协作探索中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双师型”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作用,首先要遴选好团队带头人,以精、专、深为要求,专家型“双师”为准绳,发挥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从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文化构建等方面系统推进。其次要提供充足资源保障。开放大学在团队建设的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核心关切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要以目标为导向,落实激励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强化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协作。
数字信号处理的大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教材1.4节[1]讨论完“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求解”时,讨论了采用filter()函数求解差分方程输出的方法。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指出差分方程的输出与系统输出是相同的。因此,如果知道一个差分方程的单位脉冲响应,我们可以采用filter()函数利用递推法原理求系统输出,也可以采用conv()函数求卷积运算的方法求系统输出,且两者的输出应该是相同的。教学设计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优化职后教师培训模式。以行动为导向,突出专业引领,推进多元化教师培训,实施模式创新。由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优化设计,培训模式改革需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行动导向,注重教师参与式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要体现“双”字的意蕴,由专业领域的专家型“双师型”教师提纲,实施现场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参与即行动,参与即实践,在行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是行动学习理论的精髓。[8]让教师在真实岗位上得以训练,由专家型名师落实指导,实施实践专题培训,时间必须充分保障,才能产生“双师”培训的实效。二是案例研讨式培训。理论与实践要相统一,有了现场的实践体悟,对亲历的经典案例进行研讨式培训,是行动学习的项目落地,通过团队探索、研究、共同进行批判性反思,加深对实践的领悟,体现实践反哺理论,实现认知与能力迭代升级。两类培训一体化设计与实践,有效地体现理念的引领与行动的践行。
(二)依托教发中心与素质项目实施平台打造
行动学习是以团队为基础,良好的平台支撑会直接影响到行动学习的实际效果。“双师型”教师培养,有赖于开放大学提供的可支撑的项目与配套的平台。
1.打造教师发展中心。开放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双师型”教师培养水平。高质量的教师发展中心是开放大学师资建设的重要平台支撑。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与实施针对“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化问题,基于选择性理念,进行系统化设计,提供专业性培训,高水平的服务,用行动学习理论打造中心,实现螺旋式上升。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教学技术咨询与支撑服务,借助校内的优秀的“双师型”名师开展“门诊式”指导交流等。
2.实施专门的素质提升项目。“双师型”素质提升项目针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夯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践”、“挂职锻炼”、“访学研修”等素质项目,项目设计都以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工学交替,让教师在实践中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并验证理论知识的有效性,促进自我更新与提升;通过顶岗实践与挂职锻炼,将专业知识经历岗位实践内化,实现理论与实践螺旋式完善并提升;带着实践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高等学府或研究机构访学研修,开拓视野,提升眼界,磨练扎实过硬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些专门素质提升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双师型”教师中存在的突出的共性问题,以项目逐一化解。
(三)通过制度改进与经费优化增强制度支持
科学而合理的制度支持是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的重要的保障。从行动学习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各类制度的合理性,充分调动各类相关利益者的积极性,协同完善相关制度。
上海市徐汇区历来是上海市的普法先进区,对推进和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普法工作开展方面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所形成的工作机制在基层国家机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其三,培训组织零散,体系设计欠缺。在现有教育体系下,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基本上不可能直接从高校培养,根据当前人才培养实然情况,几乎没有完全对口开放大学师资的专业,那只有建立完备的职后培训体系,加以完善与补充。当下,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有政策文件的要求,缺少实际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予以落地,没有建立科学的、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仅依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游兵散勇式的短期培训,学校组织的非系统的培训,短期下企业或行业挂职锻炼,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痛点”,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单程式的诊治。综合分析发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缺少科学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缺少配套的管理机制与评价标准,培训的对口性、针对性不强。仅仅借助当前的培训机制与形式无法弥补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的缺口,也无法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
1.改进培养培训制度。开放大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依托企业或行业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同时与学历教育相关结合,与企业实习实训“双管齐下”,有效进行衔接,实现同步规划,分步实施;构建“双师型”教师轮训制度,注重长期性与可持续性,促进“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以“双师型”教师层级与标准为参照,专门制定新入职教师评测方案,结合实际评估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实施方案,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周期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健全评估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改革,其一,健全评优晋级标准,修订以论文、科研等学术成果衡量教师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以“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构建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综合化的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教学与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核心衡量标准[9]。其二,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将“双师型”教师标准与个人、部门的绩效考核挂钩,并在职称晋升、科研课题、工资福利给予政策性倾斜。同时可以考虑以学科、资历、岗位等为参考,进行分层分类评价,进一步细化激励,突出绩效导向,促进“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断发展。
我一口气跑到一楼。保安室窗前挂着“巡查中”的牌子。我往外看了一圈,没有发现保安的影子。没办法。我跑到汽车站,汽车还没来。我问站在旁边等公共汽车的男人,请问你有手机吗?有人夹在电梯里,我要拨打119报案。男人好像看见了怪物似的,瞥了我一眼,冷冷地说了句“我没有手机”,然后把头扭向汽车驶来的方向。后面的女人做出同样的反应转过身去。
3.完善进人用人制度。针对当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结构失衡等现状,从行动学习视角找准问题,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对选人、用人、进人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出实效。
李辉:“要求经济独立的男性根本就是自私的,女人天生就是弱势群体。能够有实力养着自己的妻子,把自己的财务全权交给她打理,这是信任,更是爱!”
4.优化经费投入机制。经费投入是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物质保障,没有经费投入,培养无法落地。教师培养经费实行优先投入,在指标上单独切块或设置专项开支,从学校自有经费支出,保证支出费用的机动性与灵活性。
(四)凭借问题驱动与反思塑造实现自我提升
行动学习追求“学以致用”,以问题为基点,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不断改变与提升,促成行动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关注问题驱动与反思的品质,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提升奠定基础。
1.以问题驱动推进实践探索。行动学习以问题为出发点,基于问题进行预定任务的设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充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实践中获得能力的发展。问题从“双师型”教师标准对比的差距中寻找,遵循精要主义,找到主要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化任务设计。问题涉及两大类型,一是个别化的问题,以主体为中心,依托同侪互助,通过复盘、反思等手段解决;二是共性的问题,借助教师发展中心或实践共同体,由专家引领,反复研讨构建行动方案,共同改进。
2.以反思质疑塑造个人能力。反思与质疑作为行动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主要针对个人经历的事件或发生的行为进行经验性复盘,发现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此为契机通过实践行动优化提升个人能力。对于开放大学的教师而言,需要对专业知识获取、专业实践能力及教育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反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的逐一突破,做到扬长补短,保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的能力。
参与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19-03-23].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2016-01-21)[2019-03-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26/201602/t20160202_229322.html
[3]时锦雯,黄姣华等.“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22~30.
[4]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及能力结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11~215.
[5]陈鹏,陈沛酉.双课程整合视野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新解[J].江苏高教,2017(04):89~93.
[6]高松,汪金爱,林小桢等.行动学习理论、实务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21.
[7]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61.
[8]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104.
[9]唐林伟.再谈“双师型”教师[J].职教论坛,2015(02):1.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410(2019)05-0128-06
收稿日期: 2019年4月8日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编号:GXGZJG2016B043)的成果。
作者简介:
黄姣华(198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