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师铁生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师铁生

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慢性疾病,其具有较为复杂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发病迅速、病程长、易反复等特征,在临床中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慢性胃炎的研究较多,尤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现代的药理学,即西医治疗仍缺乏有效的、可逆转性的治疗方案,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中医药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获得了极大的临床进展,且中医药的进展受到临床医师及人民群众的认可,本研究就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辩证分型,实施针对性的中医药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及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药;辩证;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胃炎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病变,于任何年龄均有可能发生,慢性胃炎患者主要以上腹部不适、疼痛、嗳气、恶心及早饱为主要临床症状[1],早期的临床表现不显著,于中期较为明显,现代病理学证明,慢性胃炎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要因素,其环境、饮食因素均可导致慢性胃炎。随着临床中关于慢性胃炎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医理论对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辩证实施,已表现出显著的治疗优势与进展前景,本研究就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见下文:

1.致病因素

慢性胃炎依据其病机、病因及病变性质的差异性,可属胃脘痛、痞满及嘈杂等范畴,《素问》有云:“寒厥袭胃,内生心痛”,素问中六元正纪大论又云,木郁之发,太虚埃昏...胃脘当心而痛,食饮不下。其素问中痹论章节中有“饮食自倍,胃肠乃伤”,均证明了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慢性胃炎疾病的发生,其六淫侵袭,内伤七情,饮食起居均可为诱导因素,其病机主要为虚实参杂,其本质为脾胃虚弱,邪气积于胃为标,亦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的发展、难以治愈主要为浊毒所致[2]。

2. 治疗方法

2.1 辩证

本研究依据慢性胃炎的中、西医诊断、治疗方案,对于慢性胃炎进行辨证分型。其一,肝胃不和型,主要以理气、疏肝、解郁、和胃等法辩证治疗,可行柴胡疏肝方加减干预[3-4];其二,脾胃虚弱型,可采取和胃益气、温中健脾法治疗,可取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其三,胃络瘀阻型,可采取化瘀、活血、行气、止痛法治疗,选取丹参饮、失笑散联合加减治疗;其四,胃阴缺乏型,应行益胃滋阴,止痛和络法治疗,可采取甘草、芍药加减治疗;其五,脾胃湿热型,应行化湿清热,醒脾和中法治疗,可选取三仁汤加减治疗[5]。但于中医学中,临床医师多依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对疾病予以不同分型,如有学者依据体质对于慢性胃炎进行划分,进而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阻型、胃阴缺乏型及脾胃湿热型。亦有研究对于慢性胃炎进行分级,将其分为肝火袭胃型、肝胃不合型、血瘀气滞型及脾胃虚弱型,分别行和胃、疏肝,清热、疏肝,化瘀、理气及补益脾胃法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专方治疗

有研究表明,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半夏泻心汤治疗,其总好转率可高达88.00%,显著较西药治疗的效果较好(总好转率为73.00%),该研究中,采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联合治疗[6]。亦有研究表明,对于肝胃不和的慢性胃炎患者行舒肝理气汤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其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关于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芩连温胆汤治疗,其治疗为以祛实邪法治疗实多虚少、实虚参杂等症,亦可起化痰、燥湿、和胃、清胆等作用。亦有研究表明,采取化浊养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为茵陈30g,鸡内金20g,当归、川芎、芍药、茯苓、砂仁、白花蛇舌草、乌药、百合各15g,依据其临床症状行加减治疗,可起到瘀滞得散、得养胃气等效用[7]。临床中还可对慢性胃炎行分阶段疗法,第一阶段为理气、化湿治疗,主要为枳壳20g,香附、檀香、苍术、厚朴各10g,槟榔6g,绿萼梅5g;第二阶段为和胃、健脾阶段,主要为黄芪30g,茯苓、半夏、砂仁、山药、党参、薏苡仁各10g,莱菔子、木香各6g,均行2周的治疗,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临床效果均高于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枸橼酸铋钾的西药治疗[8]。

总结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对于慢性胃炎采取中医药治疗获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中医药对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优势关键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临床研究方面仍有不足,且关于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的远期疗效尚无统一定论,其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为治本,且对于科学饮食的重要性进行调整,并于治疗的基础上注重环境对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以此通过系列的治疗措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故在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规律中的研究过程中不仅需灌注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整理,还需结合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的结果,以此不断发展、深化慢性胃炎的治疗,形成系统化的治疗方案,以此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立民.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33(B04):470-470.

[2]黄振鹏.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106-108.

[3]杨小秋,莫庭文,曾庆国.厚朴四君子汤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4):99-102.

[4]马玉娟,王守富,陈阳春.陈阳春运用健脾祛湿、消食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6(5):275-276.

[5]魏野菲.针灸结合温中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1(2):20-21.

[6]黎明修,尚俊萍,陈磊等.慢性胃炎的临床用药规律与经典方剂联系的探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162-163.

[7]陈春红.越鞠四逆散配合西药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炎症和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120-122.

[8]涂云,王志花,戴兆燕等.八味解郁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1(18):53-55.

论文作者:师铁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师铁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