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倦怠论文,调查研究论文,硕士研究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1)04-0077-05
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7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 net/kcms/detail/32.1774G4.20110617.1018.015.html
DOI:CNKI:32-1774/G4.20110617.1018.015
1999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急剧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同时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给研究生的心理造成了许多问题,其中学习倦怠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指个体因为长期的学习压力而产生情绪耗竭、行为不当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等症状,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1]。当前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的学习倦怠已经引起了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然而,目前对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关注很少,对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360名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在微观层面上探明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实际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一、研究的工具与过程
本文调查采用的是《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量表》[2]。由于已有研究者编制了适合本文应用的量表,因此,笔者没有新编量表。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共20个项目。其中情绪低落维度包含8个项目,行为不当维度包含6个项目,成就感低维度包含6个项目。该量表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五级记分,其中“完全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不确定”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该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为0.834,分半信度为0.836,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对该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其各项拟合指标分别为NNFI=0.90,CFI=0.91,GFI=0.90,AGFI=0.88,RM-SEA=0.07,说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可用于实际研究。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共360名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360份,共回收问卷335份。问卷回收后,笔者对问卷检查筛选,剔除数据不全、不诚实填写的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318份。问卷采用个别施测的方式。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硕士研究生中的确存在广泛的学习倦怠现象吗?程度怎么样?表1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由于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因此项目中间值为3分。从上表可以看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以及倦怠总体的项目均分都低于3分,只有行为不当维度接近中值。笔者将《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量表》的得分总分高于60分者视为学习倦怠者,总分在40—60分者视为不确定的中间状态,总分低于40分者视为不存在学习倦怠者。分析结果显示,总分高于60分者有105名,占总人数的33%;总分介于40分与60分者有199名,占总人数的62.6%;总分在40分以下者14名,占总人数的4.4%。可见,硕士研究生确实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学习倦怠现象。
调查对象不同的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倦怠水平吗?笔者以不同学校、性别、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是否工作过为分组变量,以学习倦怠总分以及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在学校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地、应往届、婚恋状况、是否跨专业、年龄、是否工作过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首先,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上,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总分的均值小于苏州大学,说明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总体水平低于苏州大学。其次,在情绪低落水平上,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情绪低落维度的均值小于苏州大学,说明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情绪低落水平低于苏州大学。再次,不同性别的硕士研究生在情绪低落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情绪低落维度的均值小于女生,说明男生的情绪低落水平低于女生。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哪些因素会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其原因又是什么?以下依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一)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33%的硕士研究生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62.6%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只有4.4%的学生学习状态良好。笔者认为,这一组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已经较严重了。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而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状态,倘若这种状况继续恶化,很显然会对研究生的培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一所“985工程”学校(南京大学)和一所非“985”的“211工程”学校(苏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上,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存在显著性差异,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总体水平低于苏州大学。在情绪低落水平上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存在显著性差异,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情绪低落水平低于苏州大学。
“211”工程是我国政府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从2002年起实施。据新华网的资料,“211”工程学校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的比例虽然不到10%,但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32%、69%、84%,科研经费、仪器设备值占全国高校的72%、54%。“211工程”学校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国高校中有博士学位教师的87%,覆盖了全国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85%的国家重点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985工程”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9所国内著名高校是重点发展的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这9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精锐。在全国高校中,它们的数量仅占1%,而重点实验室却占近50%,年科研经费约占1/3,在校硕士生占20%,博士生占30%。因此“985工程”高校无论从本身的实力上,学科的建设上,还是国家的投入上都要远远好于一般的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院校。正是由于国家的政策偏向,“985工程”学校学生的生源、就业前景都要好于其他的“211工程”学校。良好的教育资源、较小的就业压力无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南京大学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和情绪低落水平都要低于苏州大学的研究生。
(三)性别的影响
男女生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情绪低落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情绪低落水平低于女生。笔者认为其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与传统女性不一样,现在的女生寻求经济独立,希望毕业后能够找到好工作,因此,她们与男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其次,女生在学习内容方面与男生基本是一致的,她们面临的学习压力也是相似的,都必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所以,男女生在学习倦怠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相对女生而言,男生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比如运动、外出聚餐等,因此,男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且男生学习的心态比较放松,如在考试上,很多男生要求自己能顺利通过考试就行,而女生求胜心较重,无形中给自己的学习增加了压力。此外,在人际关系方面,男生显得更加成熟,而女生普遍较敏感,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斤斤计较,人际关系没有男生那么和谐,不良的人际关系势必会影响女生的情绪,从而导致女生的情绪低落水平高于男生。
(四)生源地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家庭物质条件可能不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且知识面较城市生源学生狭窄,因此,在经验上许多人认为农村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可能要高于城市学生。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状况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研究生每月有补贴,且很多学生通过兼职等方式获得生活费,因此经济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小。其次,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农村与城市学生的生活方式经过不断磨合已经很接近,因此,农村学生不会感到自卑,情绪上也较稳定,不会因此影响他们的学习。再次,本科四年的学习,农村生源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开阔了视野,专业知识方面与城市生源学生差不多,学习压力也差不多。因此,农村生源的学生与城市生源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应往届、婚恋状况与工作经历的影响
在这三个维度上,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于往届生、已婚的硕士研究生基本都有工作经历,且三者情况比较相似,因此,笔者将这三项因素合并在一起来探讨。简言之,有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方面有如下优势:首先,他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读研的目的以及自己迫切需要学习的内容都很了解,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而没有工作经历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得有些茫然,甚至对自己读研的目的都很不明确。其次,由于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的社会阅历比未工作过的学生更加丰富,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包容他人,很好地处理身边的事务,人际关系较为良好,不会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学习情绪。而很多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人际关系往往不太好,常常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导致情绪低落。再次,已工作过的研
究生的工作经历对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也很有帮助,很多有过工作经历的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能够结合自己以往的工作经历,对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刻,在学习和研究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获得较高的成就感,而没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在这方面则表现一般。但是,有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方面同样也存在自身的不足:首先,他们的年龄一般较大,生活压力往往也很大。尤其是已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读研后没有固定收入,很多学生压力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使其不能安心学习。其次,迫于经济压力,很多工作过的或已婚的研究生选择外出兼职,而兼职要浪费他们很多精力和时间,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再次,相对于未曾工作过及未婚的学生,已婚的学生需要处理更多的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事务,而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尤其是在他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时,不良的情绪势必会泛化到学习中来,从而导致学习倦怠。最后,由于他们在工作期间大部分没有继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很容易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因此,很多工作过的研究生基础知识没有应届生扎实,这会给他们带来困扰,迫使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学习来弥补这一“断层”。
(六)是否跨专业的影响
在这一维度上,跨专业与未跨专业读研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倦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从理工科学生来讲,由于理工科专业入学考试的考点专业性很强,因此,理工科学生很少有跨专业读研的,即使跨专业跨的幅度也不会很大。也就是说,即使跨专业,他们读研后要学习的知识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理工科学生跨专业与未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倦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从文科学生来讲,由于文科所学知识很容易通过短期的努力学习而获得,通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研究生一般都基本掌握了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文科学生跨专业与未跨专业读研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倦怠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跨专业读研的学生在读研初期,学习难度很大,学习压力也较大,因此,跨专业的研究生表现得更加努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与未跨专业同学的差距会缩小,因此,最终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倦怠水平。
(七)专业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起初认为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多且实验多,较文科学生学习任务要重,可能会造成理工科学生学习压力大,从而导致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较文科学生更为严重。然而,结果显示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在学习倦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为文科研究生在就业前途上的压力要比理工科的研究生高,且由于专业学习性质的要求,理工科学生与导师见面的次数较文科学生多,导师经常性的指导使得理工科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得到导师的帮助,因此,虽然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任务较文科学生重,但是他们并不存在比文科研究生更为严重的学习倦怠问题。
注释:
①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19/content.2479728.3htm。
标签:硕士研究生论文; 研究生论文; 研究生学习论文; 显著性差异论文; 显著性水平论文; 大学论文; 南京大学论文; 文科专业论文; 苏州大学论文; 考研论文; 工学论文; 显著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