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附属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综合护理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0例,对脑性瘫痪患儿做好临床综合护理工作,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儿经临床观察及护理,治愈11例,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做好临床病情观察,临床护理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工作,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203-02
脑性瘫痪是一个综合性称谓,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严重病例除瘫痪外,还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干预,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1]。注意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也应进行干预。现对我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0例的临床综合护理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平均年龄3.5±0.5岁。痉挛型13例,手足徐动型12例,肌张力低下型8例,共济失调型5例,混合型3例,强直型3例,震颤型2例。
1.2 方法
1.2.1早期教育 0~3岁可送到康复中心机构进行早期训练,3~6岁可在弱能康复训练班学习。
1.2.2康复训练 包括运动疗法、作业训练、语音训练、物理疗法、中医针灸、按摩、药熏、水疗等治疗,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运动疗法加强小儿头部的控制训练,辅助翻身训练等。作业训练如坐、站、爬行训练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按摩矫正尖足,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更好使患儿进行站立和行走的训练,以及手的精细作业训练等。物理疗法应用电脑超声中频、导平仪、肌肉电刺激、针灸等[2]。语言训练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1.2.3饮食护理 鼓励母乳喂养,幼儿期及学龄期给予足够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对独立进食困难患儿进行饮食训练。如患儿进食的热量无法保证,可进行鼻饲。首先要保持稳定的坐姿,对坐位困难的用靠垫等支撑,同时应调整头和手的位置,应抬头,并使手位于胸前处于合拢状态,为进食创造条件;对弛缓性瘫痪的患儿应抱起来喂食,喂水;进食、进水时避免精神刺激或分散注意力。
1.2.4排泄护理 体力和年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训练独立使用坐厕排便;体力和年龄不允许的情况下,由护理人员协助排便。对有尿失禁的患儿,选用适当的集尿器,做好皮肤护理及尿道口的清洁工作,保持床单和衣物的干燥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2.5更衣护理 采取合适的方法便于衣物的穿脱。
1.2.6语言交流护理 密切配合语言康复医师的训练指导,积极鼓励和引导患儿说话,耐心听患儿讲话,听不懂也不要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以免给患儿造成心理压力。
1.2.7文化礼仪教育 脑瘫患儿康复的过程正处在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时期,康复护理人员对有学习能力的患儿应给予帮助和指导。
1.2.8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碎屑、无皱褶,衣服柔软、清洁、干燥。每2h帮助患儿翻身并检查皮肤受压情况。白天尽量减少卧床时间。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发生或继发其它感染。
1.2.9保证患儿安全,患儿因肌张力、姿势异常,步态不稳须专人守护以防止意外发生。
1.2.10加强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不同心理因人施护,积极纠正其自卑、任性、孤独等心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康复训练,使患儿及家长获得成功感,树立信心,从而克服焦虑悲观情绪[3]。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其中年龄小于1岁13例,1~3岁者20例,大于3岁17例;经临床治疗及护理,小于1岁者,治愈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3岁者,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大于3岁者,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2.3%;50例患者治疗及护理结果,治愈11例(22.0%),显效22例(44.0%);有效11例(22.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小于1岁总有效率大于1~3岁,优于大于3岁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病儿智力和瘫痪情况,耐心地协助病儿进行动作、语言训练,不要使病儿有自卑心理或孤独性格。病室空气清新,整齐舒适。对于重症卧床病儿,要注意皮肤护理,定期洗澡,定时翻身按摩,加强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指导、协助病儿进行日常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及预防肌肉挛缩等训练。按摩、推拿、电疗、光疗、水疗等对瘫痪肌肉的功能恢复有极大帮助。加强营养,保证入量,饮食既要好消化、又要含一定的粗纤维,保证大便通畅。对独立进食困难病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在喂食时切勿在病儿牙齿紧咬情况下将匙子强硬抽出,以防损伤牙齿[4]。预防感染,按时接受预防接种。指导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正确护理病儿,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和训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做好脑性瘫痪儿的特殊教育,正确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穿脱衣、进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的训练。指导家长在住院康复治疗训练后坚持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年长儿积极进行职业训练,培养其克服困难的信心。提倡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相结合,同时提倡早期进行教育,鼓励家长的合作和参与。通过教育,可以培养脑瘫患儿的基本技巧和学习生活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鲍秀芹,许洪伟,崔广利.小儿脑性瘫痪65例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21):4352-4352.
[2]李志琼,张海英,何亚娟,等.小儿脑性瘫痪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03-104.
[3]陶志雁,李琴,张智香,等.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6):152-153.
[4]陈红敏,李晓霞,张琴.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中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2,6(19):2953-2953.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儿论文; 病儿论文; 小儿论文; 语言论文; 率为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