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结构方面,更重要的是确保建筑的质量,因此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施工。结构裂缝问题成为了施工中问题较多的环节,同时给整个施工环节及技术处理带来一定困难。相关人员需要收集经验,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进而更好的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结构裂缝的控制以及相关的技术应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混凝土浇灌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凝固之后会出现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时间不合理或是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不规范导致收缩不均匀,混凝土结构在养护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影响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发生。在施工中为了能有效控制裂缝问题,可以在结构连接位置预留相应分析,避免构件支架能相互挤压变形,预留的缝隙就是后浇带。在每层建筑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对后浇带应用混凝土进行浇灌,使得不同构件能连为一个整体。
2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
2.1缓解建筑物的沉降差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使高层建筑与其裙房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避免因为地基、重力等因素导致两者出现差异沉降问题,大多采用后浇带施工工艺。首先将高层建筑、裙房结构两部分进行断开施工,待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建筑物的沉降已经稳定,此时对高层建筑及裙房结构的连接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实现了高层与底层之间的连接。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问题,确保其沉降差异处于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
2.2减少构筑物温度收缩裂缝
后浇带的设置可以释放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毕硬结前期出现的温度应力。如果该应力得不到释放,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另外,温度后浇带还可以抵抗其封闭后产生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浇筑硬结过程中会出现收缩现象,同时已完成的建筑结构会因为室内外温差变化产生热涨冷缩,从而使内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30~60d是其硬结收缩的时间,随着季节和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温度应力,当挤压力超过混凝土的承受极限时,结构就会出现裂缝。因此,施工时要提前预留出后浇带,收缩后浇带不仅可以释放收缩应力,还可以抵抗对其封闭浇筑后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应力。因此,收缩后浇带的设计要兼顾释放应力和抵抗应力,即先释放混凝土结构中的应力,再抵抗下一阶段产生的应力。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根据温度变化自由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缩应力造成的裂缝。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要点
3.1选择施工材料和施工时间
(1)在开始后浇带施工作业之前,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保持后浇带施工作业环境的清洁度以及干燥度。(2)后浇带施工作业,需要在后浇带两侧施工作业部件完成施工,并保持混凝土24h湿润之后进行。(3)在开始后浇带施工之后,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质量。为了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还可以适当地掺入减水剂,提升混凝土搅拌与配比的科学合理性。裙楼结构与主体结构属于同一个建筑主体,但是二者的施工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才能为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4)注意后浇带的设置。施工人员要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后浇带施工工艺。
3.2后浇带的设置
(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设置:在地下室底板的底筋绑扎施工结束后,根据本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的标注的位置出200mm拉通长线,支架沿止水钢板中心线,也就是后浇带的边线,与底筋焊接加固。支架施工结束后,下部用800目钢丝网帖成双层沿支架敷设并扎牢,止水钢板沿支架中心布置,与钢筋支架焊成整体。板面筋绑扎完成后,紧贴止水钢板上部用800目钢丝网扎紧或装梳子栏边模。(2)梁的竖直后浇带设置: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梁头施工缝采用800目的钢丝网片叠合二层,用细钢丝绑扎牢固,紧贴钢丝网的外侧用水平短钢筋绑扎在梁的钢筋上,作为背楞。(3)板面后浇带:板后浇带的底模与支撑系统与两侧现浇板模板分离。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后浇带位置的顶板模板与支撑系统不得拆除。后浇带两侧木模采用竹胶合板,加工顾锯齿状供钢筋穿过。(4)柱、墙水平施工缝设计:对于柱的水平施工缝,大多设置在梁底标高以上10~15mm处,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的标高,避免过高或者过低影响工程施工。墙的水平施工缝留置在板底标高以上10mm处。
3.3处理垂直施工缝和控制温度
对于后浇带两侧的垂直施工缝进行处理时,首先要用压力水枪冲洗混凝土表面,清除表面浮浆,直至可以看到骨料,然后对锈蚀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冲刷并排除钢丝网的积水。对于同一结构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要当天不间断连续施工,防止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进行温度控制时,要选择在合适的温度浇筑,保证新老混凝土面能够较好融合。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跟垂直施工缝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应当保持混凝土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满足要求,方便施工缝隙的修补和检查。
3.4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中,需要遵照施工方案中的相关规定来落实混凝土施工作业。比如,在对水平形式的后浇带进行施工时,要管控后浇带两边的压力程度。在对垂直形式的后浇带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要施以科学的振捣,振捣的时候尽量保护好钢丝网结构,当出现钢丝网损坏问题时,需要及时使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实施修复处理。此外,为了能够有效规避浆体的损失情况出现,需要合理管控模板和振捣器之间的位置与距离。
3.5浇筑养护
为了建筑的持久性,无论多完好的建筑工程,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浇筑养护,从而促使项目工程的使用寿命的增长。首先应该观察浇筑完的收缩情况,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注意出现的接缝,然后一定要注意细节,努力抹平缝隙,同时要做好施工前的交底工作,保证好混凝土的结实程度,如果不符合设计规范,增加养护时间,一定要确保表面的湿润度。对于机器装置,不光要采用良好的配置,还要做好维护工作,才能减少其问题的出现。装置长期使用,其相对应的零件,必然存在着很多的灰尘和污垢,甚至还会存有些许的铁屑。企业必须要定期的下派工作人员进行清理,要进行清理,保证零件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想保证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武建.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5):62-63.
[2]隋荃峰.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7(15):92.
[3]段磊,王福成,冯毅,等.后浇带超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J].居舍,2018(36):114+195.
论文作者: 张茂龙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应力论文; 结构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