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应用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论文_李方明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应用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论文_李方明

李方明 (四川省中江县积金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德阳 618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1-053-01

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这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其中动脑就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目的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狠抓一个'补'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补是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让其成为一步或两步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训练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来思考问题或从问题出发来思考条件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如男生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缺什么条件,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男生的人数知道了,应该补上女生的人数 ,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过程是分析过程。又如男生有7人,女生有4人,-----。这题已经知道男生和女生的人数,需补充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或男生比女生多几人,要么是女生比男生少几人】,这是一个由条件想问题的过程也是分析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经常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由条件补问题或由问题补条件 ,让学生对应用题结构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狠抓一个'比'字,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来了解所有。通个比较我们能够把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区别开,找出异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两道题的异同,让学生对两类不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更加明确,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能力。

三狠抓一个'画'字,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画是用直观图形把应用题的问题和条件充分表达出来,让学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表象,教师给与抽象概括。学生由认识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从而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培养。如题'左边有8个男生,右边有3个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先在黑板左边用红粉笔画8个男生,让学生观察,再在黑板右边用蓝粉笔画3个女生,引导学生看黑板说意思,左边8个男生,右边3个女生,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这就很自然的把画出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应用题。学生就比较容易地掌握应用题的结构,这样把题意和表象联系起来很自然的知道加法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就会很快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8和3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问题相对比较抽象,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如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反应和理解能力。在这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发现问题以后,对问题的解决就要运用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有数学建模的能力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应用题的逻辑思维 能力会大大提高。

论文作者:李方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培养小学低段学生应用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论文_李方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