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_数学论文

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_数学论文

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中国论文,趋势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数学教育改革的背景,至少有来自于九个方面的考虑:知识经济、社会关系、家庭压力、国际潮流、考试改革、科教兴国、深化素质教育、普及义务教育、科技进步.

数学课程改革是整个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最主要的支撑点,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它常常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前沿.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数学教育近代化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学运动”,都表明了这一点.数学教育改革的理念及一系列改革方略都会在课程教材中体现出来.17世纪到19世纪,由于交通运输、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因而在学校教育中设置了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等数学课.20世纪40年代以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遗传工程等先进科技相继出现,使社会生产进入了高度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18世纪“工业化”社会中形成的传统数学课程,曾接受过20世纪60年代“新数学运动”的挑战,当然更不能适应现在的“信息化”社会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及信息科学中广泛使用数学方法,使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技术的结合更紧密,数学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而数学教育现状却是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教学理论方面迫切需要改革,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21世纪的今天,数学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开,数学教育改革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在此,我们不打算过多地讨论改革的背景,只就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概括叙述.

一、树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它严重困扰和束缚了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下,形成了“学数学就是为了升学考试”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一套违反数学教学规律的“病态”的教学结构体系和方法实践,题海战术,刻板的“类型+模仿”式的大量训练.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数学知识建立的过程与特点,没能建立起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教育体系,或者说没能找到数学知识背后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将它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体系.而是以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编排教学体系,使知识脱离了实际,学生不会运用数学知识去理解周围世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只会是“传递式”,学习模式也只会是“背诵+练习”.这实质上是一种“学答”模式,为了学会答题,背诵和大量的模仿练习也就成为自然合理和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学答”的问题大都来自于书本,与实际问题联系不起来,无需太多的创造性发挥.可见,应试教育下数学教育的致命缺陷是缺乏创造性和动手操作与实际应用能力,或者说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一种不注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教育.

然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一切发展与进步都需要创新.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的教育教学制度.”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数学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数学教育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打破以应试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构架,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与人的认知结构的全面整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数学课程结构机械单一,内容偏深、偏窄,学科知识分化过细.并且较多重视课内书本知识的学习,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而忽视学生课外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课程改革应从学生学习、生活出发,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本的构架,转化为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综合性数学课程,充分实现学生认知经验、数学知识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机整合,使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普及性、综合性、选择性、发展性和开放性.

课程的整合要以综合性学习为基础,以教学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基于多媒体手段的全新课件组合,加强学科内部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学习,灵活变通,互相渗透,相互为用,突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另外,这种整合除了强调知识之间、学科之间的综合外,还要在能力、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综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数学教育最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改革方向之一.良好的学习活动应当在四条线索中进行,即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学习者与自我的关系,具体反映出以下四种学习模式.

1.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

从基于教科书的学习到基于“资源”的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在该模式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众多丰富的相关信息或信息资源的地址,学生利用信息工具来检索各种信息,在查找过程中,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感受、筛选、评价、组织、表达信息,对资料和数据的质量、可信度做出判断.这其中的推理不单是逻辑演绎,而且与利用手头资料、数据更加有关.

2.基于任务和问题的探究型学习模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单是听讲,而且还基于研究、发现或实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型学习模式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或多个问题,或需要予以解决的疑难情境.教师对问题不给予直接的答案,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分析信息,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将资源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帮助学生从访问资源到吸收信息,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

3.基于协作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注重学生与教师、专家、学者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有助于实现高级认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协作学习模式将会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4.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别和不同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选择的机会.

四、数学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与弹性化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之一,中学数学教育应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我国传统的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历来是机械单一,过于模式化,缺乏适应性.这千篇一律的模式似乎是面向全体学生,实际却事与愿违.客观现实表现是,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针对这些差异,课程教材及其教学实施就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供他们选择.模式化自然不利于人才培养.全面发展不等于要平均发展,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因此,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必须充分体现适应性和针对性,设计具有一定弹性的数学课,包括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

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数学现实”,要让学生学会适合他的“现实”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就是要让他学会“现实问题数学化”,另一方面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来进行数学教育,这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数学水平、生活经验等都是教师面对的“现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内容的呈现应当根据各学段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可见,个性化、多样化、弹性化教育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整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适应数字化生存新环境,正在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而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今天的计算机不仅用于处理数学、逻辑运算和有限度地处理文字,还增加了处理声音、图像、影视、三维动画等功能,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交流、对话.

当计算机应用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之后,数字与数值计算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与转化,使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数字化”.这时,数学教育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我们已经拥有强化训练计算能力的丰富经验,我们更需要探索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应用教育的有效方法.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历史性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的全面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教育技术的整合.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应用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数学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课程教材,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得到具体实现,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历来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这种“单向”信息传递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数学教学论强调建立“师生共作”的交互式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建构活动的深谋远虑的设计者,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努力达到通过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这包括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和认知基础,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素质教育思想下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其基本过程都体现着共同的模式特点:背景——过程——应用,或设置教学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实际应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素质教育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信息,通过研究,加工和处理信息,自己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过程.其内容包括:(1)自己收集数据,自己获取数学知识;(2)推广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得到新的结果;(3)探求数学模型,解决非常规的数学应用问题.

标签:;  ;  ;  ;  ;  ;  

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