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翀垚
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道路桥梁的建设对于交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而施工质量是道路桥梁建设的最主要控制指标,因此我国应引起对道路桥梁建设质量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预应力的作用,有效提高结构物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的施工和安全使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预应力;应用;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预应力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已经基本普及,预应力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存在着较大的优势,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计算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齐全、成熟的理论体系,不但完善了施工规范,也优化了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标准,在未来的发展中,预应力技术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层的应用,应用前景极其广阔。
1.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重要作用
道路桥梁直接服务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典型的全民公益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承重结构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我国于1955年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开始引进预应力技术,提高了我国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跨越能力、稳固性。由于预应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我国道路桥梁建设飞速发展,快速建成了诸多交通路线,使得交通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运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张法,是指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先施做预应力再浇注混凝土的方法,目的是通过将预应力筋施加应力,等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将力值通过预应力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避免预应力筋出现松弛、回弹等现象。另一种是后张法,后张法与先张法的顺序不同,后张法需要等待混凝土程度、弹性模量、龄期达到相关要求,再对其进行施加张拉力。我国引进预应力技术60多年以来不断取得巨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最大能做到80m左右,在中、小跨度范围内现已占绝对优势,在大跨度范围内它正在同钢桥展开激烈竞争。
2.预应力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预应力管道堵塞
在进行道路桥梁的施工时,如果混凝土浇筑没有做好相关技术措施,就会容易出现预应力管道堵塞现象,致使预应力筋不能顺利的通过管道,甚至还会出现预应力筋未穿通、穿够就张拉的情况。同时由于预应力筋的实际长度和理论预期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实际数量与设计数量存在差距,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就要采取补救措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桥梁施工的工作难度,可能会导致施工进度出现延误现象,甚至会出现质量及安全事故。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预应力桥梁的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标准来施工,并且还要明确预应力管道的坐标位置,避免任何不利现象的发生,促进道路桥梁的顺利施工。
2.2 较长预应力筋的单端张拉
规范规定曲线预应力筋或者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采用两端张拉,对于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曲线配筋的精轧螺纹钢应在两端张拉,直线配筋可在一端张拉。施工过程中,往往偷懒,图省事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施工,超出规范规定要求仍单端张拉的现象频频发生,导致预应力两端受力不均,张拉端张拉力已满足甚至超出允许范围,由于孔道摩阻力、应力损失等的影响,锚固端仍然达不到受力要求,降低了受力标准,给结构以后受力、使用埋下隐患。
一般来说,国内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底板预应力采用的是单端张拉工艺,多个孔道需要穿越多个箱梁横隔板,需要实验之后才能确定其孔道摩擦阻力。根据相关规定,可以看出两端对称的拉张工艺,才能更好的保证跨中有效的预应力跟桥梁在横载作用下建立所需要的抵抗弯矩。不然就可能导致跨中承载能力不足而出现正截面的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张拉控制不严谨
因为预应力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当前我国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的行为相对较多,特别是张拉控制不严谨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施工中。在进行张拉的时候,有些工程施工采用的是1.5级油压来计量,这就导致了存在比较大的误差,甚至一些工程在没有对千斤顶进行校定的情况下就投入张拉使用。还有一些张拉人员操作不熟练,张拉技能不到位,张拉力忽高忽低,导致张拉力失控现象的出现。所以,要想使得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一个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不断规范施工,追求施工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采用相对比较专业的张拉人员,在设备上下功夫,坚决独立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
2.4预应力张拉不同步、不对称
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张拉不同步、不对称现象,有时是单束预应力两端张拉不同步,有时是两束需要同时张拉的预应力张拉时不同步,张拉不对称,这样就容易出现构件两端或者两侧受力不均问题,甚至会出现构件扭转、开裂等质量问题。
2.5混凝土收缩较大
通常在具体的道路桥梁施工时,由于混凝土表面出现混凝土收缩过大,因而容易造成预应力出现损失的现象,为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在进行道路桥梁施工时,通过外加剂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用一些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从而避免发生收缩现象较大的情况,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保证。
3.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应用
3.1灌浆质量控制
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点集中在如何让张拉应力满足施工要求以及浆体的饱满。所以,在施工时,可以适当利用施工技术和工艺,让张拉应力不超过规范的设计要求,孔道灌浆需要严格计算以保证浆体饱满;每一个施工环节都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能肆意用水。浆体在进行搅拌的时候,用水量不能超过设计要求、搅拌完成后的浆体要尽快使用,不能长时间放置,最好可以做到搅拌量和使用量相等。
3.2避免漏浆现象出现
为了避免出现灌浆过程漏浆或者是异物进入管道导致堵塞现象的发生,需要对孔道外露口、接口以及连接处进行严密的封堵;安装钢绞线时,需要注意对预应力钢筋的保护,避免出现外部损伤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管道的保护工作。
3.3张拉质量控制
虽说在施工前有详细的设计方案,但受到实际施工条件的影响,现实情况往往会和设计结果出现误差,这时候需要在相似施工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实际的参数,从而调整设计方案,保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设计远远小于实际受力的话,在构建抗裂性能减弱的条件下,预应力筋将会承载更高的荷载,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预应力筋会出现断裂,造成安全隐患。在进行张拉施工时,在控制张力的同时,需要对伸长值进行调整,偏差保证在±6%之内的。
3.4控制张拉裂缝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受到自身的温差与干缩的影响,会产生裂缝现象,在大型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张拉之前就会产生裂缝,这样预应力技术的运用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抗裂作用,由于张拉前出现的裂缝分布均匀,宽度相对较细,裂缝多出现在表面或者与短边平行处。如果要实现预应力的效果,就要在张拉前出现裂缝这一问题上下功夫,要防止预应力结构以及构件内外产生大的温差,这一点可以在高温时利用低水化热水泥,低温时进行保温,并延长拆模日期。
4.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交通行业也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而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更是如此,并且由于传统的道路桥梁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再加上道路桥梁承载重量的不断增加,使现今的道路桥梁标准越来越严格。因此我国道路桥梁的相关施工人员应加强自身对预应力使用的重视,尽量避免任何问题的出现,从而为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成飞.浅谈道梁施工中预应力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视界,2014(21):96-96.
论文作者:黄翀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3
标签:预应力论文; 桥梁论文; 道路论文; 混凝土论文; 现象论文; 孔道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