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选举秘书长看大国争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联合国论文,争斗论文,秘书长论文,大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安理会的推荐,任命来自加纳的科菲·安南为下任秘书长。安南是联合国50年来第七位秘书长,他的任期从1997年1月1日起至2001年12月31日止,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跨世纪的秘书长,肩负带领联合国进入21世纪的艰难使命。至此,联合国本次长达数月的围绕选举秘书长的激烈斗争宣告结束。
联合国是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而历任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都是这种斗争的一个缩影。关于秘书长的选举,联合国宪章中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说,“联大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秘书长”。在联合国历来的秘书长选举中,各国尤其是大国都把秘书长人选是否对本国有利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冷战时期,选举秘书长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冷战后,由于国际关系发生了变化,选举秘书长矛盾也在发生变化。
1946年初,联合国开始选举第一任秘书长。美国提名加拿大驻美大使皮尔逊担任联大秘书长,遭到苏联的反对。苏联要求秘书长候选人应来自二战中被德国占领的国家,并推荐挪威外长赖伊为候选人。赖伊当选第一任秘书长后,由于1950年支持联合国干预朝鲜战争,苏联反对赖伊连任。美国绕过苏联的否决,联大投票通过延长赖伊任期3年,但苏联采取不合作立场,赖伊被迫于1953年辞职。
第二任秘书长选举经过反复较量,瑞典人哈马舍尔德当选并于1957年继续连任。但哈马舍尔德1961年因飞机失事身亡后,美、苏经过反复磋商,同意缅甸人继任秘书长,并于1966年竞选连任成功。1971年的秘书长选举中,苏联支持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中国开始投票否决,后弃权。瓦竞选连任时,中国再次否决,并推荐坦桑尼亚人萨利姆为候选人,美国坚决反对,最后秘鲁人德奎利亚尔当选。德奎利亚尔1991年退休后,中国等国支持来自埃及的加利,美、英等国推荐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等人为候选人。经过5轮试投票,加利领先。在正式投票中,安理会一致推荐加利为秘书长。
加利去年竞选连任失败后,现年58岁、出身于非洲加纳一个部落酋长家庭的安南登上被称为“万国总理”的联合国秘书长的宝座,实属得之不易。这次联合国秘书长选举反映了冷战结束后,在世界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形势下,各国尤其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碰撞与交织和相互妥协。
安南当选为联合国下任秘书长之前,安理会曾对非洲提出的4名候选人进行了7轮摸底投票,虽然安南的支持率一直领先并不断上升,但是遭到常任理事国法国的否决。按安理会的规定,安理会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就不能向联大推荐秘书长人选。秘书长的选举问题一直处在僵持状态。安理会15个成员在会上、会下进行了反复磋商,最后达成妥协,安南在法国改变立场后才有幸当上联合国秘书长。
从法国对这次秘书长选举所持的立场可以看出,法国主要是对美国在联合国的霸道行为不满,对抗美国否决法国等多数国家支持加利连任。这次秘书长选举一开始,法国就态度明确,坚决支持加利连任。法国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加利与法国有缘,加利曾留学法国,不但会讲英语,而且法语讲的流利:二是加利来自非洲,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在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加利为法国扩大国际影响,保持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出了不少力。
加利去年6月19日正式宣布竞选连任下届秘书长后,立即遭到美国的坚决反对。美国反对的公开理由是,加利在任期内对联合国的改革不力,其背后的原因却是错综复杂的。客观地讲,加利在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可以说是尽力而为的,但是美国对此并不满意。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不能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在向索马里派维和部队、解决波黑冲突等问题上,加利与美国曾有意见分歧,使美国处境尴尬。美国通过拖欠会费向联合国施加压力,使联合国陷入空前的财政危机,企图让联合国完全按美国的意志行事。
美国最后同意非洲人继续出任联合国秘书长,显然不愿得罪众多的非洲国家。法国在加利退出竞选后,一再宣称秘书长必须法语讲的流利,并支持非洲法语国家提出的候选人。非洲法语国家是法国传统势力范围,法国这样做是为了扩大法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维护它的传统利益。安理会15个成员国经过7轮试投票,在最后仅剩法国一家反对安南的情况下,如果法国继续坚持其立场,必然引起安理会其他成员国和非洲其他国家的不满。法国改变立场,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