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施工是重中之重,为确保并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作业人员应当对相关的施工技术工艺及实施要点加以了解和掌握。同时,监督员应当从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浇筑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混凝土施工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质量;结构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1基础浇筑
当基础为筏板基础时,浇筑应从纵向连续进行,通过自然流淌形成平滑斜面。该方法能适应泵送要求,减少泵管拆除、接长及冲洗,保证泵送效率和接缝质量,并能起到防止冷缝产生的作用。浇筑过程中,各浇筑带之前与之后分别布置振动器,将第一道布置在卸料处,负责将上部混凝土振捣密实;将第二道布置在坡角,负责将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筑时,为避免集中堆积现象,应先对出料口部位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使其能够自然流淌,然后再进行全面振捣。在振捣时,需要对振捣棒插入到混凝土中的深度、振捣持续时间与振捣棒移动距离等进行严格控制。
1.2柱浇筑
对柱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先在底部填充一层厚度为50-100mm的与混凝土有相同配比但石子适量减少的砂浆,然后对柱混凝土进行分层建筑和振捣,在浇筑的同时进行插入振捣,分层厚度不能超过500mm,一般以300mm为宜,振捣时注意振捣棒不能和预埋件与钢筋、模板等发生碰撞。在上面进行振捣的同时,还有对下部模板进行适当敲打。当柱的高度小于3m时,可直接从顶部向下浇筑,而柱高度大于3m时,需要是用导管或溜槽进行分段浇筑。在分段浇筑时,每段的高度应控制在2m以内。完成一段浇筑后,将模板封好,并用柱箍将其卡紧,避免漏浆。柱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一次性完成,如果必须留设施工缝,则应尽量留设在主梁的下部。对于无梁楼板,需要将施工缝留设在柱帽的下部。
对柱与梁板同时进行浇筑时,需要在完成对柱的浇筑后,暂停停止1-1.5h,以此使柱混凝土沉实,然后继续进行浇筑。对地下室的外墙与柱同时进行浇筑时,应在浇筑开始前,在底部填充一层厚度为50mm与混凝土成分完全相同的砂浆。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也必须连续进行,最长时间间隔不能超出2h,分层浇筑时层厚不可超过400mm,以300mm为宜,现场用尺杆测控。浇筑时的移动布料范围不能超出2-3m,否则会对振捣造成影响,将钢筋骨架碰伤,产生离析,为此应做好上下料点的选定。对于振捣棒的移动距离,一般不能超过400mm,单个振捣点的振捣持续时间按20s控制,当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且不再产生气泡时,缓慢拔出振捣棒。振捣中,为避免漏振,可在洞口的两侧进行同时振捣,使下灰高度保持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梁板浇筑
梁、板应同时进行浇筑,采用从其中一端开始持续赶浆的方法,即先对梁进行浇筑,以梁高为依据分成多层浇筑,以形成阶梯状,待达到底板处后,和板同时浇筑,伴随阶梯持续延伸,浇筑不断向前进行。与板形成高度在1m以上的梁,可单独进行浇筑,但要注意将施工缝留设于板底下方20-30mm。在振捣过程中,应保证和浇筑密切配合,减慢下入第一层料的速度,将梁底振捣密实后,开始第二层料的下入,采用以上浇筑方法使水泥浆在梁底上持续向前推进,将每层都振捣密实后继续下料,梁帮与梁底的振捣应格外注意,且在振捣过程中不可与预埋件、钢筋和模板发生碰撞。对板进行浇筑时,其虚铺厚度不能超过板的厚度,在与浇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反复振捣,同时用铁插尺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检查,完成振捣,并检查确认达到密实状态后,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在施工缝处和设有预埋件的部位也应使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根据现行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将混凝土振捣至密实状态后,应在20-30min后实施第二次振捣。针对水平结构的避免,为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可使用木抹子连续搓两次毛,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铁滚子将混凝土压实,进而预防工后裂缝的产生。
1.4混凝土养护
对于完成浇筑且振捣密实的混凝土,需要在12h之后进行洒水与覆盖,当所用水泥为普硅水泥时,养护时间应达到7d以上;当混凝土中掺加有外加剂时,养护时间应达到14d以上。洒水的次数以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为准确定。在夏季,应增加楼板处的洒水次数,并用塑料布进行覆盖,使塑料布中始终存在凝结水,避免裂缝的产生;在冬季,可采用负温养护的方法,在墙柱的立面均匀涂抹一层养护剂。
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监管措施
2.1原材料的质量监管措施
材料质量监管。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监督员应当对水泥质量的监管予以重视。在确保到场的水泥有出厂合格证及化验单的基础上,监督员应当对进场的水泥进行核验,看与质保资料的描述是否完全相符,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相关标志是否齐全,有无结块的情况。监督员检查确认合格后,应当督促施工单位对每个批次的水泥进行抽样送检,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准予在混凝土拌制中使用。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监督员应当对外加剂的质量监管予以重视,一方面应当对外加剂的质保资料进行严格审查,看是否有法定单位出具的掺用指标报告,另一方面应当在外加剂使用前,对其进行检测实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2混凝土配合比的监管
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拌制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拌制中,水泥用量、水灰比以及拌和水的用量是较为重要的指标,监督员可将这几项指标作为监管的重点,据此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并对混凝土的拌制过程进行监管。监督员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合理可行的混凝土配合比实施控制制度,并对混凝土拌制时的计量精度进行监督,同时,应对各种原材料在使用中的质量稳定情况进行监督,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2.3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管
(1)浇筑中的监管措施。监督员应当在混凝土正式开始浇筑前,对施工程序进行审查,看是否合理,并对作业人员及相关工具的配备进行检查,看是否满足浇筑施工需要。同时,监督员还应当对钢筋及模板工程进行检查,看模板的支撑强度及刚度是否合格,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是否与规定要求相符。浇筑开始后,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抽查,如果性能下降,则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
(2)养护阶段的监管。养护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预防早期开裂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监督员应当加强混凝土养护阶段的监管。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监督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并对施工单位采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进行审查,看是否与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相符,在冬季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不可以采用洒水的方法,在夏季时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采取降温措施。
(3)外观质量检查。当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监督员应当对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如麻面、露筋、蜂窝、裂缝等,如果发现上述质量问题,则应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处理,以免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3结语
混凝土施工是重中之重,为确保并提高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作业人员应当对相关的施工技术工艺及实施要点加以了解和掌握。同时,监督员应当从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浇筑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混凝土施工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王东旭.探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四川水泥,2018(4):54-57.
[2]郑云丰.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18(12):167-169.
论文作者:金林林,张林奇,钟延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监督员论文; 质量论文; 密实论文; 水泥论文; 厚度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