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30034
摘要:百业教育从它创办到它停办,不到十年。在这十年间,江西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追求上,还体现在各行各业的人们为成为技术型人才而努力,百业教育对江西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战乱期间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它面临了许多难题,虽然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其对职工技术的培养,它的精业乐业的思想,在当今看来,依旧对我们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百业教育;职业教育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区及地区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人们的精神被战争摧毁,人们无心进行经济发展,百业凋敝,文化凋零。快速构建经济政治文化成为当时政府的当务之急,随着抗日主战场的转移,局势相对稳定的省市开始着手经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各省市职业补习教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中以山西省和上海市的职业教育最为发达,但是以江西省的职业补习教育最具特色。江西省百业教育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兴起,其中百业教育虽没有涵盖各行各业,但是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及行业补习模式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为职业补习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所谓百业教育,是“运用教育方法,灌输知识,培养技能,以改进百业职工(包括店员)之工作效能,使有业者精业,同时进而乐业,同时注意公民训练以养成健全之公民。”[1]而百业教育中对技能技术的重视,更是值得我们现代的人来思考,虽然百业教育也有着诸多问题,但是其根本上为职业教育的技术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性的作用。
一、百业教育
百业教育中的“百”,并不是百行百业,而是众多的意思。百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补习教育的一种,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百业教育的受教育者,所学习的学科一定在本行业的范围内,教育的对象为从事各种职业的职工店员。“从事什么职业,就补习什么学科。施教以行业为单位,以从业职工为对象,凡从事某业之职工,就必须受某行业的教育。” 百业教育更是希望通过这种教育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更是希望通过这种教育,扫清社会不良风气,使民众精神为之一振。对于百业教育的构想是美好的,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熊式辉对百业教育的构想很早,于1936年在第909次省务会议上通过了百业教育实施的计划,首先以南昌为试点,1937年由于战争原因被迫停办,1938年恢复创办并推行到全省另外32个县进行开展。而后随着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全国职业教育纷纷停办,百业教育也是如此。“从战事发生以后,进行困难,虽已暂停歇,但因意义特殊,所以应当叙述。” 由此,在江西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百业教育消泯于历史的长河中,其中的精业、敬业、乐业思想在当今看来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百业教育发发展的契机
(一) “教育救国”思想
中国教育救国的思想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人。这个时期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是文化的缺乏,更严重的说是教育的缺乏,这种文化思想上的缺失导致中国科学落后。所以他们主张从教育入手,以教育来改造人,拯救国家。“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的也。”[2]虽然说这种论断有些片面,但是极其迅速的使当时的人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激发了无数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众多思想和实践中以实用性、技术性最强的职业教育为主流。
自清朝的闭关锁国被洋枪洋炮打破之后,有识之士便积极探寻救国之路,他们认识到传统教育的不足,传统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这种不足反射在民国时期就成为教育的严重缺失,甚至可以说是底层人民教育的严重缺乏,这种缺失导致民众的国民性不足。这也就是说,仅有少数人能够认识到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不应仅在一些学术大家中发展,还应将教育与民众相结合,并且将国家救亡图存的思想深化到群众中,以此激发全民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只有从根源上解决群众的思想教育问题,才能够使民众积极主动地发挥抗战积极性。当时政府认识到教育的作用,这种思想直接推动了百业教育的形成。
(二)职业教育思想
我国“职业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04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的公文中:“论教育原理,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二者相成而不相背。”“职业教育为东西洋各国所最重,生等出洋后自知之,予不必言也,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需为用,阙一不可。”[3]虽然关注甚早,但是发展迟缓。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暂缓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由此兴盛。
(三)生产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的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重农轻商。“民初以来,经济社会的振兴与激烈的中外经济竞争迫切需要各种职业技术人才,但学校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相脱节,学校不仅未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反沦为社会消费的场所。为资补救,生产教育提倡声渐起。”[4]生产教育思想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相互冲击,政府及社会认识到要想发展,就要将生产教育与群众结合起来。民国时期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长时间复杂的学习和时间的耗费是人民没有精力完成的吗,只有将教育变成一个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快速掌握知识,从事生产,拥有一技之长,这正是百业教育能够做到的。
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在百业萧条、经济衰落的江西,已从事生产劳动的广大群众更迫切需要接受生产教育,这些生产人员大多数为失学之文盲,只能墨守成规,不求进步,即生产与教育亦复脱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
熊式辉有见及此,于1936年提出“百业教育”,诏示各业领袖,努力本业职工之补习教育,通过教育的方法,来增进百业职工的知识与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使于“教育生产化”之呼声中,同时达到“生产教育化”。
三、百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业教育委员会
百业教育的发展,首先成立百业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成员皆为政府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委员为教育厅厅长、建设厅厅长、工商管理处处长、南昌市政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会公安局局长、南昌商会主席委员;聘任委员由省政府延聘有关各机关主管人员暨热心百业教育人士若干人充任之。” [6]前期准备充分,政府部门对此极其重视,黄炎培更是于1937年来江西考察百业教育,“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之邀,偕江问渔赴南昌,考察百业教育,商讨协助推行赣省百业教育实施方案,·······”[7]多种条件支持百业教育,这些都为百业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条件。政府的重视与熊式辉的积极建设,使百业教育并没有像其他民间自主发起的教育一样沦为空壳,虽然在后期的发展面临了种种问题,百业教育在发展的后期,真正办事人员只有三位,而且由于百业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模式,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在开展前期凭借政府的势头使其在前期得到了顺利的发展。
(二)制定纲要,推行百业教育
百业教育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江西省推行百业教育计划纲要》,“《纲要》决定以行业为单位,以各行业雇员职工为对象推广百业教育,先举办已组织有公会的职业、易于改进的职业以及设备和师资不成问题的职业。”[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百业教育选取行业的三个特点:有公会组织,易于改进,设备及师资不成问题。根据这几点要求选取出来建筑业、制革业、染色业、石印业、绘瓷业、缝纫业、藤器业等作为试点行业,“依托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省立工业职业学校、省立女子职校、妇女生活改进会、省立民众教育馆等机关,拟具了详细的教学实施计划。”[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百业教育无法单独的进行一个行业的支持,只能依托已有资源对行业进行教育的再发展,并且对于行业的选择都是有一定技巧性和一定的技术性。
在调查统计基础上,委员会研究制订了《江西省推行百业教育计划纲要》,《纲要》决定以行业为单位,以各行业雇员职工为对象推广百业教育,先举办已组织有公会的职业、易于改进的职业以及设备和师资不成问题的职业。整体实施推广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省立各职校各民教机关,均先行设立百业补习班,以为提倡兼示范;第二步,各省立工厂普设百业补习班;第三步,各业公会普设百业补习班,并相应制订《江西省各县推行百业教育办法》、《江西省生产机关推行百业教育办法》、《江西省职业学校实施百业教育办法》、《民生手工纺织社各工厂举办百业教育办法》等多种实施计划。”[10]制定的相关计划特意提出的纺织社,与其相关的缝织工学所后与职业补习学校合并,命名为江西省立实用职业学校,校址设在吉安。
(三)补习班推广
百业教育在实施的第一阶段,是以补习班的形式推广,由各店厂派遣人员进入补习班学习,课程分为两种,公民常识与职业训练。其中,公民常识是为了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增加员工的道德常识,补习时间1个月到6个月不等,授课时间为每周6—12个小时不等,课程的内容,公民的训练占l/3,职业训练占2/3。在有效的时间内,快速的培养出一大批社会需要的劳动人员,更是以此巩固政权,期满经百业教育委员会考查成绩及格者发给补习期满证明书。
三、总结
百业教育中的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技巧和内容,他们有着自己的公会或工厂,或二者兼备。这些行业都是人们生活所不能离开的,通过百业教育这个平台,将这些行业由民间自发形成和发展,变成了有政府组织和统一教授的有组织有规范的新时期新行业。百业教育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和问题。首先就是百业教育面对的人群,并不是没有经验的无关人士,而是各行各业的职工,这就限制了百业教育的扩发和发展。其次,百业教育的教育性质要求所聘请的教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老师傅,而许多行业技术性较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术在大批次、少时间的课程安排下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并且授课时间属于业余时间,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并不容易找到。第三,百业教育的行业都是属于轻工业,缺乏大型重工业,这在以后国家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困难。
百业教育结合了行业道德要求,规范了行业行为,更是为人们日常所忽略的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教授以职能机关为依托,促进行业发展,并且在教授行业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普及基本文化,加强民族主义教育,增强抗战勇气与信心。百业教育更是归纳了“百行百业”,将许多“贱业”归为政府运行的体系中,对当时市场的管理有着积极作用。而后,这种技能型的劳动者以一种政府认可的姿态出现在民众面前,民众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这为日后其他职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石。
参考文献:
[1]程时煃.十年来之江西教育.赣政十年—熊主席治赣十周年纪念特刊,1941年12月,第40页.
[2]教育通论.江苏,1903年,第3期,第34页.
[3]陈选善.职业教育之理论与实际[M],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1933,第35页.
[4] [5] [6]汪光华.引进与调适 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发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
[7]许汉三.黃炎培年譜,北京文史资科出版社,1985版,第118页.
[8] [9] [10]汪光华:《引进与调适 中国近代职业补习教育发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86页.
作者信息:吕佳育(1993-),女,黑龙江绥化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论文作者:吕佳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百业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江西论文; 职业论文; 行业论文; 江西省论文; 思想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