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一凡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一凡

(河北秦皇岛市北环路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300)

摘要:思维导图通过颜色、关键词等相关元素的加入,使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呈现变得更加鲜活和丰富,由此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与价值。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是一门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严谨的学科。每个课时或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小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较高,但对知识的整理、总结以及反思的能力较差。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维框架,形成知识体系,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复习效率与质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从而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通过图形和色彩来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因此,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订工作计划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学计划很多情况下是完成教学工作手册的填写而制定,教学计划多数停留在纸上,而不是为了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制定。在实际教学当中的执行率很低,执行效果不佳。因此,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制定教学计划是一种新的尝试。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制定教学计划,用关键词代替大量文字描述,用大量图例或公式来组织教学计划,此时,工作计划不需要面面俱到,关键是将计划图像化,主要的内容用关键词代替,执行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能将大量的信息通过筛选保留了最精华的很少部分,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备课

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使用思维导图方式备课可以大大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能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已有的基础和时间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很多数学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能够系统、全面地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易懂、严谨的知识体系,使教师能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从而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3.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设计

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板书不仅能呈现教师授课的过程,同时能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整节课的知识脉络。 板书的内容是本节课最浓缩和最精华的部分,一个优秀的板书不仅能体现思路清晰的教学过程和重难点、同时也是对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完美总结,在教学较为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时,运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能够在课堂中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从图中获乐趣,到图中找情境,在图中求真知。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那些相近的知识点,但学生对数字与图示的理解是最快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画出思维导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既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新知,发展思维。

4.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不仅仅浏览教材内容,形成初步知识印象,而是通过预习使学生在课前消化简单基础的知识点,而在课堂上重点关注自己不懂的内容,使数学课堂更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大脑也处于不断思考的状态,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阅读数学知识,还能够加深印象。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可以根据对知识点的认识情况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标记从而提示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侧重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能使学生更明,确学习目标,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学习的重点,归纳出知识点,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概念图。

5.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找到解题路径

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师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容,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们学会利用框图与线段和箭头的方式进行分析,有助于解题者构建“问题图示”,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解题思路和逻辑分析能力,最终利用思维的发散性来解决实际问题。从小学数学角度看,问题解决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学科本身或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教学活动。而通过思维导图构设思路,能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加工材料信息,深化知识理解,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层加工,形成一定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

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学生可能对知识的掌握有些杂乱,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复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避免了传统复习中“教师讲解——练习——讲评”的枯燥无味,提高学习的乐趣,而且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学习方法,增进学习自信心。通过对课中重点、难点的回顾、理解内容、查漏补缺,可以使学生自己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梳理知识点,构成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类,不仅可以对概念进行对比,还可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线,指出它们的关系和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归纳、对比,初步画出思维导图,再回过头来对照教材检查,强化记忆模糊的地方,使复习更高效。

三.结论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将诸多数学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系统和整体性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掌握,优化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将知识之间的关系直观的表现出来,对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理解,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通过设计科学实用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教育研究.2010.5.

[2]闫乃娟.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3]孔玉芳.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制作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简介:陈一凡(1992.06-),女,河北唐山人,本科学历,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小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论文作者:陈一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3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一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