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铁线路不断增多,且运营网不断增大,为了有效提升它的运营安全,就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对于运营工作人员来说,需采取全新安全理念,不断对其制度进行完善,在提高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满足乘客的实际需求。所以本文就对地铁运营安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1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地铁运行的主要区域位于城市内部,其运营机制类似“公交车”,因此其在公众的角度上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在此背景下,使用地铁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都超过了地铁的容纳空间,这种现象使得地铁站环境拥堵、混乱,加大了地铁运营的危险性,在以往的一些事故当中可以看到,许多地铁站在“人满为患”的前提下,出现了踩踏致残致伤事件、掉下站台被地铁碾压事件等,这些现象无疑已经对公众使用地铁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造成这些影响的就是人本身。此外,人为因素还具有一些其他表现,例如乱丢杂物到轨道范围之内,导致地铁运行受到杂物影响出现不当行驶现象等,虽然这些因素导致地铁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的概率很小,但在公众安全的考虑下,依旧需要重点对此保持控制 。
1.2制度因素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由于设备具有非常长的运行时间,因此,极大增加了安全隐患。此外,地铁运营制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与优化,严重影响到地铁的运营安全。由于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缺乏对自身职责的了解,导致管理难度增大,从而对地铁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较长的运营与运行时间以及不完善的制度,对地铁运营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
1.3设备因素
地铁系统由多个设备组成,其运营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协同完成,因此,设备因素是影响城市运营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设备因素而言,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列车、轨道、供电等。具体来说,常见的由于列车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包括列车偏离轨道事故,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是列车过快的车速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力,使地铁偏离正常轨道;轨道因素包括指轨道施工不过关以及试运营阶段的检修和维护不及时,使铁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地铁的安全运行;供电因素包括供电系统出现跳闸现象或地铁蓄电池电量不足,使地铁没有足够的牵引电力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处于瘫痪状态,进而引发事故。
2地铁安全运营改善对策
2.1 人为因素改善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的人为因素可以看到,大多数人为因素的表现都体现出秩序混乱的现象,因此对于人为因素的改善对策应当以秩序管理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秩序管理方面:①需要地方政府需要授予地铁管理单位管理秩序的权利,以此使地铁秩序管理制度具备权威性;②地铁管理单位应当着重对秩序进行优化,针对所有的已知或预想到的人为因素影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针对“挤地铁”现象,应当要求乘客在上地铁时自觉排队,有序进入车箱内部,如此即可初步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③因为地铁站人数众多,地铁站的人力资源一般无法全面监管庞大的人群,此时可以接触一些设施来进行管理,例如在地铁进车口设置铁栏渠道,使得乘客必须通过铁栏渠道才能进入车箱,由此可见在铁栏渠道的应用下,人群必然会形成队列,便于地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此外,铁栏渠道的应用需要体现出“人性化”因此地铁运行存在高峰期与低谷期,高峰期当中人数众多,那么可以采用铁栏渠道来维护秩序,而在低谷期人数较少,继续使用铁栏渠道无疑会造成阻碍,因此可以在低谷期撤销铁栏渠道。
2.2建立健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制定是确保安全的基础,若不健全的制度,则会产生各类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营,还会对乘客的出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有效提升安全性,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通过优化安全制度,减少安全事故率。站在管理人员研究,需与原有制度相结合,通过不断进行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想要有效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效果,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存在的各类隐患及时进行发现,从而及时进行处理。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建立风险数据库和隐患排查手册,对于可能影响安全运营的风险隐患及时整改,并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运营重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运营单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尽快消除重大隐患;对非运营单位原因不能及时消除的,应当报告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另外,管理人员也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态度欠佳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提升其安全意识。在对安全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结合地铁运营实际,调整原有工作人员的结构。并对于表现好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反之,则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加强安全教育,从而更好的提升运营安全。
2.3 加强地铁设备的控制和完善
完善的地铁运营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性。为了完善地铁运营环境,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地铁列车系统、设备设施的控制,例如,为地铁配备自动报警系统、灭火装置和排烟系统,一旦遇到火灾隐患,能够实现及时报警并对火势进行控制,同时排烟系统还可以将烟雾进行及时排出,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地铁站要设置屏蔽门、设置科学检测系统,从而有效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地铁列车及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4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管理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对所有运营过程、区域和关键设施设备进行监管,具备运行控制、关键设施和关键部位监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安全监控等功能,并实现运营单位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运营单位应当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有关规定和等级保护要求,加强列车运行控制等关键系统信息安全保护,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结语
总之,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铁安全运营造成影响,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地铁站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等,进而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促进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源.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例[J].四川建材,2017(4):67-68.
[2]冯存.财务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3家地铁公司的案例分析[J].会计师,2018(17):35-36.
[3]汪鹏辉,吕玉婷.浅谈地铁运营期的工程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8,16(09):136-140.
[4]马羽.地铁营运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1):102-103.
论文作者:龚亚洲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 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地铁论文; 因素论文; 铁栏论文; 城市论文; 隐患论文; 制度论文; 轨道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 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