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到专业与从专业到职业
——反思社会工作发展路径*
王才章
(井冈山大学 政法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摘 要 :在英美两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是从职业到专业;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则呈现出从专业到职业的特点,这两种发展路径根植于不同的福利传统及历史背景。对于英美国家来说,在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中,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专业权威性强及独立性较高;而对于中国来说,从专业到职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则呈现社会工作独立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低、专业水平不高等特点。借鉴英美两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目前正在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并举,需要政府、社会工作者、高校相互合作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关键词 :专业;职业;社会工作发展;本土化
一 、问题提出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职业已有近百年历史,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不过半个世纪左右。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来看,社会工作是从早期的志愿服务发展而来的职业。对于任何一门职业来说,随着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以及个体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职业开始向专业化迈进。社会工作恰好也经历了这样一个从职业到专业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对于英美等发达国家,这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般路径,即从职业化到专业化的发展。
对于中国来说,社会工作首先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恢复社会工作教育开始,从1986年起,北京大学首先开办社会工作专业,重建和恢复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300多所大学拥有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还有70多所高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科教育。教育上的快速发展正逐步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实践。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中,作为专业化的先行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建立与专业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王思斌(2011,2013)认为,中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以来,其发展基本上呈现政府主导下专业弱自主嵌入状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新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工作将走向“政府—专业合作”下的深度嵌入,它是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群体参与的过程。[2][3]总体上来讲,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是政府围绕转型期社会问题及其化解出于“工具理性”推动的结果,呈现的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状态,由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推动。[4-6]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西方不同,西方社会工作是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积累,在社会中已经具有一定的职业基础上进行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而中国是在政府主导、教育先行情况下快速推进的。[7]英美社会工作发展是基于传统慈善事业的社会实践,而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却是“教育先行”。[8]对比这样两种不同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独立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低、理论脱离实际、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本文意图梳理英美等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与国内社会工作的不同发展过程,并对比两种发展路径的差异,以期为国内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该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了不同产权地块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利用耕地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加以验证;基于实证结果,结合农户投资行为和影响耕地质量的其他信息,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农地流转既可能使耕地质量下降,也可能会使耕地质量得到改善,随着农地流转比例的增加,耕地质量会受到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农户投资激励的差异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因此,未来制定农地流转相关政策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在积极发挥流转行为对耕地质量正向效应的同时,努力规避流转行为对耕地质量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 、英美 :从职业到专业的发展
(一 )社会工作先是一门职业
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源于英国,当时社会工作主要起源于以宗教为基础的慈善事业。尽管英国发生过重大的实务合法化、程序化、科学化和合理化运动,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在十九世纪,社会工作的许多推动力量来源于宗教信仰,这些宗教信仰关注的是在当时宏大的社会和经济变迁背景下人类奋斗的性质。[9]
早期的英国和美国社会工作者,主要存在于由各种基督徒所组成的志愿者组织中,他们的目的是救济那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失业流浪,饱受饥饿、疾病困扰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活不适应的人。当时这些早期的社会工作者,其角色主要是调控慈善资源的分配,并保证将资源送到有需要的人手里。从19世纪末开始,国家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慈善工作,这样就减弱了社会工作的宗教性质。在英国,早期社会工作首先是从具有宗教背景的志愿者做慈善事业开始。当国家开始介入慈善事业,早期社会工作者开始职业化,并进入到国家的职业系统之中。随后出于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以及培训更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要,有一些大学就开始开设这样一个专业,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从而逐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
黍子的籽粒成熟后及时收获。过晚收获,穗过度成熟易折断,遇风易落粒。过早收获,增加秕粒的比重,降低千粒重。一般认为穗基部籽粒达到蜡熟期即为成熟的标志,这时即可收获。
而在中国,则主要是从专业到职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缓解或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力量受到政府的重视。在中国福利体制从单位福利向社会福利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也期望通过引入专业力量,提升个体福利,缓解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政府是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主导力量,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体系的建立主要是由政府推动建立。所以政府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社会工作职业培训以及社会工作人才使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这种模式体现了政府主导下的强制型社会工作制度变迁。
2014年,医院党委提出了建设无纸化医院的构想,责成有关科室对无纸化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工作,通过研究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要求,确立了法律依据。对实施厂家及实施医院进行多次参观考察,确立了技术可行性。
(二 )从职业成为专业
美国社会工作者较早就具备了专业身份——一个明显标志是Mary Richmond在1917年发表的《社会诊断》,该书概括了评估各种社会工作干预的核心原则。[13]作者在书中提到,当她向初涉慈善工作的年轻人提供指导时却发现没有系统的方法可供传授,于是她就自己根据美国五个城市慈善工作的个案记录和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14]在美国社会工作从一门职业到专业的过程中,经历了专业的初现(1915—1950)、专业的巩固(1950—1970)以及从精英专业模式返回(1970年至今)几个阶段。[15]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社会工作专业协会及专业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工作通过自身发展证实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合法性;社会工作被定位为实用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和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服务性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社会工作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较好。[16]Greenwood将社会工作专业特点与五种专业属性进行比较,认为社会工作已经是一门专业。[17]从英美社会工作成为一门专业的过程来看,英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受到政府的影响更大,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而美国社会工作则完全是由行业协会及专业人士主导,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较高。
不过在英美等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也有很多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质疑,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而非科学,应该更多地依靠实践智慧而非科学知识,不应该参照医学或卫生等“硬科学”,同时应该加强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回应,不能忽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18][19]这里主要是对功能主义社会工作的批判,以及对缺乏政治实践的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质疑,这是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两种思潮,这两种思潮也影响到了当前国内社会工作的发展。
在当前世界中,职业变成专业是一种普遍的趋势,显著的标志是提高专门技巧,以及构建可传播的知识体系,制订工作标准、发放证照等。[11]英国社会工作专业化从20世纪早期开始,社会工作教育开始由新成立的公立大学引进,比如伦敦经济学院和利物浦大学。随后,英国社会工作开始缓慢走向专业化。英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在经历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具有以下特点: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工作主要向政府部门寻求合法性,社会工作被定位为一门社会服务技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不足。[12]这与英国政府较早介入社会服务领域有关。相较于英国,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更加独立。
(4)统计落入网格u′中数据点的数量,判断其是否满足 density(u′)≥ τ,若满足则将网格 u′标记为稠密网格,考察其余稀疏网格单元。图3为在二维空间中使用滑动网格方法进行网格修正。
教师展示洋葱表皮细胞、心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显微图片,使学生从熟悉的图像中,直观感受细胞核是多数细胞的共同结构,并初步感知细胞核的大致形状和位置。教师提问:“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呢?”学生联系旧知,回顾制备细胞膜的选材,意识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教师补充关于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内容,使学生形成对细胞核的初步认知,渗透批判性思维。
三 、国内 :从专业到职业的发展
(一 )先有社会工作专业
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先从专业教育开始,首先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大学恢复社会工作教育以来,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开始在高校设立。在20世纪90年代,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缓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扩招以及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社会工作教育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到2015年,全国有300多所大学拥有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还有70多所高校开办了社会工作专科教育。教育上的发展正逐步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前,由于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重视有限,社会工作只是停留在高校,而且很多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也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同时也有许多接受社会工作教育之后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社工反映,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在生活中的认可度非常低,当时只有北京、上海等地才有社会工作岗位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的独立性及认可度相对较差。但是,在2006年之后,中央对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地方也紧跟着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比如说深圳的“1+7”文件、广州的“1+5”文件、东莞的“1+7”文件等,对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登记注册、绩效评估等都有具体的规定,社会工作开始从专业走向职业,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及培训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越来越多。在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中,作为专业化的先行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建立与专业化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上海、广州等地,政府一开始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时候,主要是由高校教师走出校园,领办社会工作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推动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
(二 )专业化与职业化并举
社会工作专业化本质上就是通过提高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利他性与必需性,以维护和提高社会工作的权威性与自主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个体和社会的动态过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主要是先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开始,然后再由专业推动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在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是由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服务购买,实现自上而下推动社会工作岗位设定以及社会工作服务使用,并且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加强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国家在短时间内通过文件治理的方式迅速推动了社会工作在全国铺开,但是同时也存在实践中的社会工作滞后于制度设计的问题。[20]国家主导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使得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并举发展。由于政府主导社会工作发展所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缺乏专业自主性、服务内容的边界模糊、服务项目繁杂、专业方法单一、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偏少,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影响偏低等问题。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家通过政策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但是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外,其他地方的社会工作发展依旧缓慢。
称重仪表按工作原理分为机械式、液动式、气动式和电子式, 电子式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又分电阻应变式、磁弹性式、电容式、电压式、电感式、压电式和振弦式等[7]。
在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有关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的讨论,这与西方社会工作在专业化发展中存在“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的论战稍有差异,因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而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专业化”和“去专业化”的讨论是基于社会工作充分发展的背景之下。在当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尚不充分的情况下,“专业化”和“去专业化”这两种话语有利于拓展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理解,但是也有可能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化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需要平衡这两种话语的影响,无论是“专业化”话语侧重解决个人困扰还是“去专业化”话语强调追求公平正义,都值得认真考虑。
四 、两种发展路径的比较
无论是在“专业中心”还是在“国家中心”发展模式主导下,一个专业化工程始终卷入职业、国家、高校和社会(客户和公众)四个实体要素。[22]社会工作在从职业化到专业化,及从专业化到职业化这两种发展路径中,同样也涉及以上这四个要素,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比这两种路径的差异。
(一 )国家的作用
在中国从专业到职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中,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随着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在中国迅速出现,职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具体表现在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较低、专业权威尚未建立、专业独立性不强,以及本土的行政性社会工作者与专业性社会工作者混淆等方面。王思斌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是一种嵌入性的发展模式,即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嵌入到原有的社会服务体系之中,但是在嵌入性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也容易被原有的权力网络吸纳,从而产生外部服务行政化、内部治理官僚化和专业建制化的问题。[23]从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工作者在推动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限。不过随着社会工作发展的深入,政府也开始重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意见,社会工作者也开始在嵌入原有服务体制的过程中,逐渐发挥专业影响。
本组20例肺脓肿患者经有效治疗后,治愈者12例(60.00%),好转者7例(35.00%),无效者1例(5.00%),故治疗有效率为95.00%。
社会工作虽然起源于英国,但是却在美国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美国社会工作相对英国来说,其职业化历程可能没有英国那么早,但是在专业教育和专业化发展方面则比英国要更充分。美国社会工作也是始于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当时主要是为了回应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工作发展也是从由宗教人士及社会慈善人士发起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始走向职业化之路。在殖民地时期,人们认为个人和家庭会照顾自己,但是一旦存在深层次困难就可以依赖互帮互助,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指望朋友、邻居或其他的社区代表来帮助解决困难。在这种帮助穷人和病人的志愿活动中,随着社会机构的发展,他们很快学会如何培训这些工作者,使其与服务对象更好地交流并解决他们的困难,逐渐将业余的慈善活动变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份职业。美国第一份有薪资的类似于社会工作的职业设于美国卫生委员会的特别救济部,随后的马萨诸塞州慈善委员会及水牛城慈善组织会社(COS),1886年发起的睦邻运动及后来芝加哥的霍尔馆(Hull House),对社会工作职业的兴起具有重要作用。[10]这些慈善组织在早期美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并举发展过程中,专业化水平直接推动了职业化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职业化水平也有利于充实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内涵。职业化需要具备清晰的实践领域、需要有自己的培训和教育体系以及职业认证及行业组织等。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不断扩展;二是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三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逐步扩大;四是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五是社会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增加。[21]但是社会工作在职业化过程中也存在服务领域模糊、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性不强、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缺乏自主性、行业组织领导能力较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进程。
(二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主体力量。在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美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来看,在社会工作专业化阶段,社会工作者一直在推动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确定、编写社会工作教材、推动社会工作协会成立、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讨论等,可以说美国的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一直不遗余力地引领自身专业化发展。
英美等国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国家在其中的作用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英国主要是政府主导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需要从政府那里获得合法性,政府对专业化的发展存在很多干预,这与英国福利国家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福利国家强调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角色,社会工作者作为福利传递的主要力量,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在美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中,主要是行业协会及专业力量在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国家在其中的干预相对较弱,这也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社会的特点,特别强调个体在社会福利中的责任。
(三 )高校的功能
高校是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强调专业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中的功能不容忽视。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来看,高校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中,是高校在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在20世纪早期,随着英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伦敦经济学院和利物浦大学等新设的公立大学开始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1919年,美国专业社会工作者培训学校协会开始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教育,它既包括培训机构,也包括大学附属学校。同时高校教师也配合出版一些社会工作专业书籍和刊物,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可以说,在英美等国家,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主要依托高等教育进行,高校在社会工作教育、培训、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更离不开高校的推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工作专业在高校恢复重建,进入21世纪,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纷纷成立。高校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国内高校发挥的功能主要是引入国外及港台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建立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创办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及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及专业服务的发展。相较于英美等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开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研究是在高等教育扩招及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而英美等国外高校是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介入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研究之中。
(四 )社会的需求
专业化和职业化始终离不开整体的社会环境,特别离不开社会公众的需求。在这里,社会的需求主要是指服务对象的需求,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包括直接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也在与社会工作的互动中影响着社会工作的建构。在服务过程中,除了社工的主导作用之外,服务对象的人数规模、问题性质、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与感受,都在影响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在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中,因为有了志愿者及早期社会工作者开展的一些扶贫济困等慈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权威逐渐建立起来。在社会工作进入专业化阶段之后,社会工作服务的群体更广、服务群体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一些更复杂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开始被引入到社会工作中来。
而在从专业到职业的社会工作发展中,由于专业社会工作最先是在高校发展起来,社会工作在社会及服务对象中缺乏认可度,而且由于国内的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方法主要是由国外引入,还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一些专业理念和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中国社会,所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专业服务时,服务对象并不了解社会工作是什么,服务的成效并不明显。此外,由于在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被引入到社会服务体系之前,在民政系统及工青妇残等领域已经存在本土的社会服务人员,所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常常会被服务对象误认为是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等。虽然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比较低,但是在当前中国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流动人口问题、老龄化问题、贫困问题等社会问题使得社会工作面临着很大的社会需求。
五 、英美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 )英美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特点及优势
对比从职业到专业以及从专业到职业两种不同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可以看到从职业到专业的发展路径,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专业权威性强及独立性较高。在这种模式中,社会工作是从职业化开始的,首先有了社会工作这样一种职业,这种职业在社会中已经获得一定的社会基础,然后再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在推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英美两国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英国在20世纪主要推行福利国家的模式,国家主导了整个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不过从现实来看,英国社会工作的独立性和反思性依然是比较强的。而美国主要是自由市场国家,强调社会自身的力量,所以可以看到美国社会工作主要是由行业协会及专业社会工作者主导。而且美国社会工作在专业化过程中,由于受临床医学及心理学的影响,特别强调临床社会工作对个体的治疗作用,这种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较强,不过后来美国社会工作也在反思其在专业化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的追求。这两种专业模式体现了一个职业在专业化过程中的“国家主义”模式和“专业主义”模式。无论哪种模式,这种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使社会工作在专业化过程中具备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工作的认可度高,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完善,具有受尊重的专业权威。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特有的社会历史背景及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是西方在近大半个世纪的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相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时间太短暂,但是发展速度却非常快。
(二 )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启示
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相伴随。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化、社会化体制转变过程中,中国的社会福利体制也由单位福利向社会福利转型。这种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制度突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传递制度和机制,也逐步受到政府的重视。政府在确定社会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后,制定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同时由政府制定发展规划,通过社会福利服务体制转变和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王思斌、阮曾媛琪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受到政府、社会工作学界、实际工作者三方的影响,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遇到了结构性张力并将获得嵌入性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互构性演化将是建设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社会工作的必经之路。[24]在这种自上而下,从专业到职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能够迅速地推展开来,社会工作各项制度开始建立完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迅速增加,社会工作人才数量急剧增加,社会工作服务也率先在沿海发达城市开展。但是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本土化问题一直困扰社会工作学界,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独立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低、专业水平弱、本土性知识体系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工作从专业到职业的发展路径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是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在服务过程中容易出现服务行政化倾向。而由于专业化发展在先,社会工作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所以其社会认可度也较低。此外,由于中国社会工作主要是由西方传来,在当前中国还存在一个本土化问题,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论、方法还需要在本土情境中进行检验和提炼,所以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是先从专业化开始,然后形成专业化和职业化并举的局面,这就要求政府及社会工作者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这一职业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同时也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具有反思意识,注重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进行反思,形成适合本土情境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此外,社会工作在努力追求专业化的同时,必须保持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及研究者应该同社会工作实践者进行合作,梳理和表达一线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以专业教育和专业研究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同时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充实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形成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
[1]何欣.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简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60-61.
[2]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206-222.
[3]王思斌.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分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18.
[4]马志强.21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倾向[J].中州学刊,2010(1):120-124.
[5]陈友华,等.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及其面临的体制性难题[J].思想战线,2012(3):28-33.
[6]葛道顺.社会工作制度[M]//王春光,李培林.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总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3.
[7]赵芳.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内涵、实质及其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2015(8):73-80.
[8]向荣.创新、共融、整合:突破当下社会工作教育困境的路径探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9-89.
[9]Parton,O’Byrne.建构性社会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实践[M].梁昆,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9-35.
[10]莫拉莱斯,谢弗.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M].顾东辉,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40-49.
[11]Harold L. Wilensky.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Everyone[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64(2):137-158
[12]柴定红.英美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3]科尔比.社会工作研究的实践应用[M].刘东,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
[14]王国渝.玛丽·艾伦·里士曼生平著述及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4(4):71-75
[15]莫拉莱斯,谢弗.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M].顾东辉,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40-49.
[16]柴定红.英美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7]Ernes Greenwood.Attributes of a Profession[J].Social Work,1957(2):45-55.
[18]科尔比.社会工作研究的实践应用[M].刘东,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55.
[19]Olson,J.J. Social Work’s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Justice Projects: Discourses in Conflict[J]. Journal of Progressive Human Services,2007(1):45-69.
[20]葛道顺.社会工作转向:结构需求和国家战略[J].社会发展研究,2015(4):1-23
[21]何欣.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简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76-78.
[22]赵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学研究,2000(5):30-39.
[23]朱健刚,陈安娜.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3(1):43-64.
[24]王思斌,阮曾媛琪.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9(5):128-140.
From Profession to Occupation and from Occupation to Profession :Reflection on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WANG Cai-zh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gxi Jian 343009,China )
Abstract :In the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path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is from occupation to profession,however,the path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 is mainly from profession to occupation,these two development paths root in different welfare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For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ath from occupation to profession,the recognition of social work is relatively high,and has stronger professional authority and higher independence.For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path from profession to occupation,the independence of social work is not strong,the recognition of social work is low an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social work is weak.Drawing on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 mainland China is currently being realized professionally and occupationally,and requires government,social workers and universitie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promote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fession;occupation;social work development;localization
doi: 10.3696/j.issn.1672- 0598.2019.02.010
* [收稿日期] 2018-03-26
[基金项目] 2017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博士基金项目(17BJ18)“社区治理体系重构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井冈山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人文科学)(JRB1711)“社会治理精细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化研究”
[作者简介] 王才章(1987— ),男,江西吉安人;博士,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C9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0598(2019)02- 0071- 07
(责任编校 :杨 睿 )
标签:专业论文; 职业论文; 社会工作发展论文; 本土化论文;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