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意义与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意义论文,价值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2)02-0074-05
最近,关于“标准”的讨论,已经成为教育政策的中心议题。所谓“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定义是:“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的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定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1]《辞海》对“标准”作了以下两点解读:“(1)衡量事物的准则;(2)引申为榜样、规范。”[2]根据上述解释,我们认为,标准的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标准,其内在特征规定了其必须具有衡量的功能,用来判断某种活动是否符合一定的要求和规范,以及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和目标;另一方面由于标准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标准因此具有对事物和活动的引导与发展等功能。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亦承担着上述两方面的功能。作为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编写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开展教学、评价和管理活动以及政府部门促进和评估教师教育机构工作的依据,一方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师教育的大方向;另一方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教师教育课程起着指导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我们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认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
一、规范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也是整个教师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一)检视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改进与问题并存
我国现行教师教育课程自身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相应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1956年前后相继颁布的《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办法》、《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调整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1963年我国实施第一次专业目录的修订,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有关教师教育的课程标准。1980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对“文革”之后的教师教育课程起到了指导作用。1986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中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通知》,增加了选修课程并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这些都对推动课程标准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199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司召开了全国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研讨会,在分析总结建国以来公共课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公共课教育学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并指出公共课教育学教材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调整与改革。1993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1997年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师范教育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形成了一些冲击旧的模式的课程规划。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在总体上整个教师教育课程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教育课程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恪守“老三门”的格局,无论从知识内容的更新,还是从教师教育专业素质的构建或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来讲,它都无法满足培养21世纪新型的合格教师的要求。目前,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存在着专业意识淡薄、忽视儿童价值、实践环节薄弱以及培养特性脱节等问题。
事实上,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对我国目前教师教育课程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有学者认为,“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着基础教育课程相对薄弱、教育类课程比例偏低、实践课程明显不足、学科课程有待精化等问题”。[3]也有人明确指出:“目前的情况是,多数承担在职教师培养任务的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往往照搬职前教育的办学模式,在课程体系、内容、实践、评价等方面没有形成自身的体系,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存在着重复或断档的现象。”[4]还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片面强调教师的定向和计划培养,缺乏开放和竞争;突出教师的职前教育,忽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和终身教育;教学学科课程内容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远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等。”[5]有的甚至还对教师教育课程组成部分进行批判,认为“综观我国高师的教育类课程教学,一直走的是技术理性主义培养路线,即教育学课程侧重于对师范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科教学论则侧重于对师范生行为规范、教学技能的训练”,其结果是“教师的视野被狭隘地限定于科目内容及传说方式上,因而既不能透彻地了解这些科目内容背景后的目的,也不能了解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的实际效果”。[6]
这样的教师教育课程,显然不适应教师教育终身化、一体化的要求。因此,打破原有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改革,建立一种开放的、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接轨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范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尺度
怎样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打破教师教育课程的传统结构、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又怎样建立一种开放的、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接轨的教师教育课程?对此,社会各方提出了很多探索。探索的视角是多维度的,不同的探索维度得出的结论未必完全一致,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但是问题在于,这些探索最多只能算得上“摸着石头过河”,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的反复甚至是失误,而且很难用一种宏观的视角兼顾问题的方方面面。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反对这种“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而是希望经过了很多这样的尝试之后不再需要这样“原地踏步”的反复。这就亟须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从宏观的视野,以规范、指引和监督探索的方向,终结教师教育课程无序和混乱的局面。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在改革变动过程中,针对目前教师教育课程在过渡时期出现的问题与弊病而提出的,应该而且能够担当起“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任务,从而将教师教育课程引向规范。“有了明确的标准,目标就会明晰,目标达成的系统监测就有了基础。”[7]在20世纪,美国的教师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种进展不仅表现在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且表现在教师教育理性化程度增强,这种表现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教师教育标准。“美国教师质量保证机制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新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优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这样三个连续的质量控制来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标准可以说是最为基础性的工程,因为它所涉及的是教师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初始环节,是教师队伍质量保证的基础条件。”[8]
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教师教育的质量关乎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命脉,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界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方向,而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从标准的角度来保证教师教育质量,则成为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种新趋势。
(一)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师队伍数量满足问题的基本解决,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构建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已逐步成为现实。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十五”期间我国教师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到2005年初步形成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在此,“从定向培养师范生向开设教师资格课程、获取教师资格的转变,伴随着从计划调节向市场调节的转变,在教师的培养和供给主要由政府计划转变为主要由学生和社会选择后,如何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共同主题”。[9]具体到教师教育课程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们不能明确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评判,包括效果的好坏、影响的大小等,高校制订教师教育课程,更多依赖于经验办事,这样教师教育课程就会走向随意、无序和混乱。“由于缺少统一的教师标准,导致不同类型的高校、相同类型的不同高校在实施教师培养时,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甚至随意性。”[10]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于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通过对教师教育系统的某一部分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教师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师教育课程的不合理,因此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范教师教育课程,从而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就是一种对症下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直接作用于整个教师教育系统以达到促进教师教育质量提高的目的。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需要建构一系列的标准来保障。从国际上看,“教师教育质量保证涉及的因素很多,但从过程上看,可归纳为四项基本因素,即机构的、师资的、过程的和结果的。由此而引申的制度建设便有:教师教育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质量认证制度、教育学院或师范院校教师的专业管理制度、教师教育课程审定及淘汰制度、教育临床实习制度”。[11]就我国来说,至少包括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教师标准这四大标准。“教师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标准是教师专业标准的主要内容。”[12]它们与教师教育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标准、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标准与教师教育质量的关系
其中,对我们教师教育的发展来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从课程的角度为教师教育质量把关。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不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规定、对教师教育的根本要求,而且体现了对教师资格、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内在规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针对现有的弊端,也需要面向未来的发展,包括对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预见。
(一)教师专业发展:时代的要求
近二三十年间,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业内一个炙手可热的问题,来自方方面面的要求、压力与动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醒人们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问题在于,我国教师的基本素质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尤其是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素质与新课程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明显地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文理分割严重,知识的动态结构不良,知识结构体系内部的自我调节功能不强,且缺乏应有的变通能力,不能举一反三,知识运用能力差。二是教学技能,特别是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较差。三是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方法简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严重滞后。四是教育教学中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创新能力较差。”[13]除此之外,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从总体上说,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正在逐步和世界接轨,从数量满足型转向质量提高型,“代表世界教师教育主流方向的教师专业化,经历了从追求社会地位到完善内在素质、从关注专业权力到关注专业发展的转向,即教师专业化不仅关心教师专业地位的提升,更强调教师专业理想、专业知能、专业道德等内在素养的全面提高。这必然要求教师教育的专业化”。[14]这种对质量改进的需要,必然要求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与标准化,这为我国提高教师质量提供了契机,也为我国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正如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所认为的那样:“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正处于由数量扩充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系列重要的变革,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高等院校的升格、转型、扩招而带来的开发的格局和数量的膨胀,教师教育的发展可能面临‘规范缺失’的危险。”[15]大量实践也表明,没有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五花八门,在形形色色的方法中,从教师教育标准的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关键和必须。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教师教育,而教师教育课程又是专业的教师教育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课程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培养所需要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而教师教育课程品质的高低,需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衡量。因此,必然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构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是说,要遵循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构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立足点的教师教育课程,不断完善教师教育,以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教师。
教师教育的质量可基于各种各样的指标进行衡量,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看教师教育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多对当今教师教育的批评都是因为教师教育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现今世界的教师教育体系大多没有真正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也就是说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发展需求,没有遵循教师发展的规律,因而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很不理想也就不足为怪”。[16]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的教师教育来予以保证,专业的教师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需要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规范和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规划和提升教师教育课程方面的功能无可替代。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为我们只有对教师专业发展达成共识,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科学而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正如教育理论界大多数的概念一样,“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第一,从社会学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界定;第二,从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界定;第三,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进行界定。[17]如果我们从教师教育课程的角度出发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可能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量和质两个维度。“教师专业发展有多种考察方式,如果从量与质两个维度来考察的话,教师专业发展既意味着量的增加,即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学经验、教育理论素养等方面的积累、扩大;又意味着质的提高,即教师由新手型向胜任型、专业型和专家型的发展或由新手阶段向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连续的、层层递进的、不断完善的。”[18]事实上,我们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是以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本位,从教师教育活动的最基本要素出发,反映教师担任教职最基本、最基础的需求;同时通过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及目标,引领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提升的方向,从而促进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阶梯式前进。也就是说,我们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内在规定了教师必需的素质要求,更加明确地阐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素质和发展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尤其是当今我国教师教育处于转型时期,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出台尤其重要。它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认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对于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乃至对于教育改革与新课程的推进,都是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