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霞
(河北省泊头市妇幼保健院 061250)
【摘要】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脱水、生长发育障碍等。该病病因复杂,在治疗中存在很多用药误区。本文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及用药误区作出简要论述。
【关键词】 小儿腹泻;病因;用药;误区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73-02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小儿腹泻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最为多见,对小儿的健康威胁很大。该病病因复杂,在治疗中存在很多用药误区,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对病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可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减少药物对小儿肝肾的损伤。
1.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因分析
1.1 自身易感因素 。
1.1.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婴幼儿时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与量的较大变化;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1.1.2胃肠道负担重 小儿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消化系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1.1.3胃肠道防御功能差 婴幼儿胃酸分泌量少,胃排空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婴幼儿的免疫功能不够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肠粘膜免疫的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
1.1.4肠道菌群失调 新生儿尚未建立完善的肠道正常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微生物拮抗作用弱,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变化或滥用广谱抗生素,均可使肠道菌群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1.2 感染因素
1.2.1肠道内感染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最为多见。
1.2.1.1病毒感染 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主要病原菌为轮状病毒,病毒可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进行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从而微绒毛肿胀,小肠绒毛变短,排列紊乱,受累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及微绒毛脱落,由于绒毛细胞受损后修复功能不全,隐窝部立方上皮细胞增多,向柱状上皮移位,造成水、电解质吸收减少,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肠道粘膜受损,其细胞分泌的双糖酶不足且活性减低,造成糖分解吸收障碍,不能完全水解的糖类物质被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使肠道内渗透压增高,导致腹泻加重,造成大量水样便。
1.2.1.2细菌感染 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细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难辨型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肠道感染的病原菌不同,发病机制亦不同。
1.2.2肠道外感染 小儿患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其他急性感染时有时可伴有腹泻,只是由于发热或感染原释放的毒素的影响,使消化道功能紊乱,酶分泌减少,肠蠕动增加所致。
1.3 非感染因素
1.3.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如突然改变食品种类,过多、过早喂食大量的淀粉或脂肪类食物,断奶,喂食含高果糖或山梨酯的果汁等。
1.3.2气候因素 气候突然改变,受凉后肠蠕动增快;天气过热消化酶及胃酸分泌减少,口渴吃奶过多均可诱发腹泻。
1.3.3精神因素 小儿过分啼哭,情绪紧张,情绪低落都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消化腺分泌及运动机能失调而发生腹泻。
1.3.4过敏因素 如对牛奶或大豆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腹泻。
2.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用药误区。
2.1抗生素的滥用 从腹泻病的病因分析来看,并非所有的腹泻都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腹泻组提出,90%的腹泻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国内专家也认为70%的腹泻病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包括病毒性、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目前腹泻病治疗中普遍存在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据目前研究表明,抗生素并不能缩短大多数腹泻病的病程和减少腹泻次数,反而会导致耐药株的产生,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病毒性肠炎和分泌性腹泻应用抗生素无效,只要做好液体疗法,患儿可以自愈,若不经诊断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治疗无效,还会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导致耐药株的产生,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在治疗确实需要抗生素治疗的腹泻病时也应根据临床诊断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促进腹泻的恢复,并避免引起肠道菌群的生态紊乱。
2.2 轻症腹泻患儿不重视口服补液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大力推广使用口服补液疗法(ORT)和口服补液盐(ORS),在世界各国应用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腹泻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等优点。现在的腹泻病治疗中,对轻症患者的口服补液不够重视或是家长没有足够耐心喂服,导致患儿由轻度脱水发展到重度脱水,再进行静脉补液治疗,给患儿造成痛苦的同时增加了疾病的风险。腹泻患儿由于肠道大量水、电解质丢失,会使小儿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的危险,因此腹泻一开始就应给患儿口服ORS,预防脱水,防患于未然。
2.3 腹泻禁食 腹泻患儿都有营养障碍,因此过去采用的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的方法是有害的,它可造成患儿营养不良,脱水、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小儿急性腹泻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未完全丧失,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仍可达到正常的90%左右,因此,腹泻患儿应继续喂养,母乳喂养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6个月以下患儿,可采用发酵奶、稀释奶喂养,少量多餐。6个月以上患儿,选用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总之,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在小儿腹泻病得诊治过程中,应明确诊断,针对病因合理用药,以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并针对病因积极预防,提高小儿腹泻病的综合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段恕成,于卫力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2,10(4):239—242.
[2] 李绍云,高水丽,耿志超等.母乳前列腺素e2含量过高致婴儿生理性腹泻的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33—234.
[3] 方鹤松 治疗小儿腹泻的新观念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3,8(4):212.
[4] 刘湘云.急性腹泻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1989,22(3):182—184.
论文作者:刘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肠道论文; 小儿论文; 抗生素论文; 患儿论文; 病因论文; 因素论文; 婴幼儿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