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机电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论文_苗景亮

试论建筑机电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论文_苗景亮

深圳东海集团有限公司 51804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上升,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起来。本文就从BIM技术的相关概念入手,着重探析BIM技术在机电施工阶段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机电;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

引言

目前,随着建筑信息化发展,BIM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业的热点,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逐步有了三维深化设计的需求和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建筑信息逐步向三维可视化方向发展,并融合更多的工程信息,向完整的工程管理方向发展。

1BIM技术

所谓BIM技术实质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其适用范围较广在建筑机电工程中其主要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环节发生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建筑信息模型就是一个具有有效数据化的工具。建筑信息模型的主要有协调性、可视性、模拟性、出图性以及优化性五个特点。由于建筑信息模型主要应用三维数字技术将其注入建筑机电工程中可以将建筑机电工程中的每个环节的各种资料进行整合然后将这些整理好的资料安置于30模型中这样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搭建的建筑生命周期模型来掌握整个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同时工程人员可以通过该模型得到比较精准的数据从而便于项目施工方案决策制定。

2BIM技术特点

2.1可视化

可视化,通俗的讲便是“所见所得”。在建筑行业中,这项技术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建筑形式变得复杂各异,同时结构不断的推陈出新,仅仅依靠人脑去想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行业的需要。因此BIM提供的可视化的技术特点便有了非常大的应用空间,BIM的可视化能够使得人们通过线条式的构件组建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这样的效果图能够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由于现在建筑业的效果图大部分是由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完成的,这些专业的效果团队主要是应用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不是利用构件的信息产生的,因此在制造过程中便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因此它的应用具有局限性。BIM的可视化却很好的避免了这一问题,它能够保证同构件之间形成过程中保留其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因此,应用BIM来构建建筑信息模型,能够保证整个过程的可视化,这样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将可视化的图片用作效果图进行展示,还能保证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2协调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贯穿项目的始终。对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让相关人士开协调会,找到问题发生的症结,然后及时的制定补救措施,最后进行相关工作的调整,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但是在现在的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工作落实的不到位,而出现专业之间的矛盾,BIM对于这样的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它能够在工程建造的前期便对相关工作和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并且根据协商的过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协调数据,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2.3模拟性

它不仅仅体现在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能够对不能在现实中进行的操作进行模拟和检验。在进行设计工作时,BIM可以通过仿真模拟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实验,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模拟,来实现在施工过程的预判,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来完成施工任务。在对工程进行模拟时,还可以应用先进的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技术,对成本加以控制;对于后期运营阶段,可以对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进行模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优化性

优化的过程贯穿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它受到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三方面的制约。优化结果有赖于准确的信息。BIM模型能够提供多种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不仅仅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还有规则信息和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各种信息。由于现代的建筑工程系统复杂,参与人员本身不能掌握所有的信息,因此通过借助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工作者的能力极限,但是BIM及与其配套设施的应用使得人们对于复杂项目进行优化提供了可能。

3 BIM技术在机电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3.1建筑空间优化

BIM技术的优势明显相较传统施工手段而言其减少了施工过程的不可预知性提升了施工的可控程度能够最大化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在建筑机电施工中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空间的优化。具体而言传统施工方式主要是通过设计图纸展开施工在实际施工中对机电施工各个设备的安装位置及空间规划难以形成全方位的认识。通过BIM技术建立信息化的施工成果模型可以清晰直观地认识到各个机电设备的空间布局情况结合设计图纸可以对机电设备的安装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布局结构更加紧凑最大程度优化建筑的可用空间。

3.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利用BIM技术对建筑机电的施工环节进行建模通过不断对建模流程进行调整优化就可以以此对实际施工流程形成指导进而优化实际的施工流程。比如在设计给水管道的铺设安装施工工序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可能在管线布置和铺设的环节产生施工冲突导致施工出现阻滞。但是利用BIM技术可以单独对水力管线铺设安装进行建模演示明确其中存在的施工碰撞将存在冲突的施工环节适当调整就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工序冲突阻碍机电施工的情况出现。

3.3机电末端设备与装饰的定位配合

在建筑机电施工中末端设备和装饰的定位配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施工环节其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结果的美观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施工中机电末端设备和装饰的定位配合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控的过程加之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可能在某些施工环节造成机电末端设备和装饰定位配合出现问题。基于这一情况利用BIM技术对机电末端设备和装饰的具体网格设计进行建模结合各个零部件的实际参数对定位做出精准的定位控制以此对实际施工展开指导达到较高的观感质量。

3.4工厂化预制

通过工厂化预制不仅可以提前做好施工准备加快机电施工进度。最为重要的是BIM可以实现施工作业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能够有效缩减工期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最大程度提高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比如在某个工期十分紧迫的工程的施工中我们可以通过BIM模型进行虚拟建造确认方案后我们可以在土建还不能提供施工场地的时候对某些大型构件、复杂构件可以事先在工厂进行大规模批量预制。通过BIM技术对该类部件的具体形状、结构尺寸和安装方式等进行全面模拟将相关数据和模型直接发送给预制工厂工厂通过模型和参数就可以在施工前进行预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直接将预制成品进行组装即可。

3.5模型云运用

对建筑机电施工而言通过BIM技术实现模型的云运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都知道BIM模型包含建筑构件的全部信息对操作模型的硬件要求较高我们可以通过将模型存放在云端的方式施工现场可以通过瘦模型或者瘦终端的方式达到现场便携式设备对模型的查看、操作。通过云端可以实现对建筑机电设计模型、施工工序模型等交流互通即可以在施工现场通过云端查看机电施工模型对实际施工进行现场的

结语

建筑信息模型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各专业数据以及建筑工程的整体框架从而建立一个三维模型其不仅具有可视化还具有仿真性将其应用于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能充分掌握施工阶段中的每个环节并且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同时通过三维模型对施工现场的指导不仅能提高施工的质量还能保证施工的进度。

参考文献

[1]朱亮,文鸿涛.BIM技术在机电施工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7):67-68.

[2]李世兴.BIM技术在机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6,2(04):278-279.

[3]杨海军.BIM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15(08):117-120.

论文作者:苗景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试论建筑机电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论文_苗景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