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妇女儿童医院,重庆市 404000
[摘要]本文以综述的方式,详细分析了水合氯醛在儿科临床应用中6个方面新进展情况,详细包含水合氯醛的使用途径、给药方式、药物使用量和副作用、保留灌肠情况以及水合氯醛应用于临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儿科;水合氯醛;临床应用;进展情况
水合氯醛为儿科常用药物,其有着催眠,抗惊厥,镇静等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水合氯醛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现将具体结果综述如下。
水合氯醛的使用途径
水合氯醛一般应用于儿科辅助检查中,有学者使用CT、MRI、眼科检查中,应用水合氯醛,获取了满意成效。其他应用还包含听性稳态反应、听性脑干反应等检查中。对于接受全麻患儿,倘若术后出现烦躁不安、发热等现象时,开展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后进行静脉输液,能取得满意效果,此法能起到镇静以及安眠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新生儿也适合接受水合氯醛治疗[1]。
水合氯醛给药方式
当前,临床使用水合氯醛主要有保留灌肠、口服和鼻饲三种途径。三种方式的镇静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值得说明的是,与鼻饲、口服相比,保留灌肠法出现呕吐、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2]。倘若患儿在使用药物之前就存在呛咳表现,开展口服和鼻饲给药,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镇静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对患儿开展保留灌肠给药,以避免出现副作用。
水合氯醛药物用量和副作用
我国当前使用水合氯醛开展镇静治疗时,所采取的浓度和剂量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为:
婴幼儿检查前,应当使用浓度为10.00%水合氯醛量1/2患儿体重+等量0.9%NS溶液。而也有学者建议,新生儿在接受特殊检查之前,应使用10.0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足月儿以0.5ml/kg为使用剂量,早产儿为0.3ml/kg[3]。
水合氯醛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口服用药引致的呕吐现象。因此,胃炎、胃溃疡者在应禁止口服,因水合氯醛经肝脏代谢,因此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值得说明的是,当水合氯醛和抗抑郁药物、抗组胺制剂以及安眠药合用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上述药物对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抑制作用。因此医生应当全面注意叠加效应[4]。避免出现血压骤降和呼吸抑制,引发患儿死亡。倘若患儿出现中毒现象,应当在第一时间开展洗胃、催吐等处理方案,加速水合氯醛药物排出。
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应用
水合氯醛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其副作用较少。使用何种方式发挥出药物最佳作用,为当前临床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其中保留灌肠为当前临床研究重点方向。在对婴幼儿开展MRI检查过程中,进行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时间对于患儿制动效果也存在差异。在快入睡时开展保留灌肠的镇静效果,明显比清醒时效果显著。
就保温方式方面而言,既往灌肠液保温方式为:将药液塑封好后,在温开水内按加热,此法升温缓慢,保温性不佳。使用电热恒温水浴箱进行保温,能将药液维持在38℃,方便恒温灌肠,操作容易,保温效果显著[5]。
从肛管改良方式加以分析,可使用一次性头皮针改良、一次性尿管代替等方式为婴幼儿完成灌肠。另外,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完成婴幼儿保留灌肠,也能取得显著效果。以上改良后的灌肠管均为硅胶材质,管径细小,质地柔软,前端圆滑,方便观察,刺激低,能全面克服既往管材缺点,缓解患儿不适感。
以插入深度为角度进行研究,有学者将90例1-2岁患儿分为3个小组,均接受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别插入10cm以下、10-14cm、15-20cm深度肛管。结果证实:深度在15-20cm的肛管能够抵达乙状结肠中段。因为结肠容量较大,刺激便意机会不高,效果显著,有效率为100.00%。
灌肠体位主要包含俯卧、左侧卧以及头低臀高位。左侧卧为传统体位,不上抬臀部,每次灌入药液量少,当药液量增大时,极易流出,刺激直肠,产生便意。俯卧位中,患儿躺在家属大腿内侧,有助于灌肠配合,同时也方便家属上抬臀部,提升一次性灌肠成功率。头低臀高位时,肛门位置最高,可大量保留水合氯醛药液,避免外流,提升灌肠效果。就灌肠方式来讲,对患儿开展停顿保留式传统灌肠法,上抬臀部,左侧卧,连接一次性肛管和注射器,抽吸药液之后经肛管插入肛门15-20cm后停顿5s,后推进半量水合氯醛,撤出肛管5cm,后缓慢推进剩余药液,完毕后不马上拔出,停顿后将肛管反折后移除,手按肛门,轻拍患儿入睡。和常规法相比,此法的操作更为简单,结果满意度高。而也有学者指出,将肛管插入肛门15-20cm,完成药液灌注之后保留导管3min-5min,可保留更多药物。
水合氯醛其他临床应用进展情况
除却上述之外,水合氯醛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徐燕[6]等分析了婴幼儿眼科检查前应用水合氯醛的技巧和意义,其指出,小儿在罹患眼科疾病之后,会接受多种检查,比如眼B超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上述检查需要儿童制动,双眼固视,但对于患儿来讲,其很难配合以上检查,而对儿童患者使用水合氯醛,能保持镇定。有助于眼科检查进行。丁艳琼[7]等分析了.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后采集血气标本的临床效果,其将准备接受先天性手术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血气标本采集时应用水合氯醛,对照组则在入院次日上午清醒后使用,结果说明:水合氯醛镇静后采集血气标本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术前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6.水合氯醛应用于临床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6.1存在不足之处
6.1.1管理缺陷
当前临床存在镇静分级模糊,分级工作片面,科室之间协作不畅,缺少合理流程,使用药物之后未能全面观察,医护人员未经培训对患儿开展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等。
6.1.2技术缺陷
水合氯醛应用在婴幼儿镇静后开展MRI检查效果不显著。因患儿自控能力不佳,检查过程中较难保证完全配合,大幅度运动会造成检查结果伪影、假象。进而对诊断精准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开展镇静治疗,但值得说明的是,即便如此,其接受MRI检查的一次性成功率依旧不高。
6.2改进方案和相关环节
6.2.1开展JCI标准管理
以国际医疗结构评审联合委员会提出的标准,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创建水合氯醛的正规流程,其中包含药物使用、镇静药物知情书、健康宣教宣传资料、镇静后观察记录单、抢救预案等,相关部门应做好患儿交接工作。医护人员明确自身职责,熟悉抢救流程,正确使用抢救设备,完善抢救技术。将用药前知情同意工作做好,开展用药前健康宣教,其为保证水合氯醛镇静成功的关键环节,自药物使用起,直至患儿清醒后,评估观察患儿相关情况,确保其用药安全。
6.2.2全面提升医院技术,积极发挥团队力量
在患儿检查当日,应酌情减少饮食量和睡眠。以常规化镇静技术为基础,经直肠给予10.00%水合氯醛0.5mg/kg,给药时间为患儿入睡半小时,当患儿熟睡后10-15min,在开展磁共振检查基础上,与医院核磁共振科练联系,对序列进行重新设计,减少噪音,使用吸音棉填塞在婴幼儿头线圈和颅脑之间的空隙,完成降噪,能减少25-50分贝噪声。使用此法,能全面提升婴幼儿患儿MRI检查的一次成功率,除了减轻患儿和家长负担外,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远霞, 林明色, 胡穗曦,等. 水合氯醛不同给药途径用于眼科患儿制动效果探讨[J]. 护理学杂志, 2003, 18(11):811-812.
【2】彭巧玉, 陈文娟, 陈丽丽. 水合氯醛2种给药方法在婴儿镇静中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旬刊, 2010(5):76-77.
【3】邵换璋, 王海永, 郭龙辉,等. 小剂量芬太尼与水合氯醛在儿童心内直视术后的镇痛、镇静作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04, 13(3):263-264.
【4】潘 雁, 程晓英. 新生儿应用水合氯醛后的不良反应[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2.
【5】李洁. 10%水合氯醛口服与保留灌肠在儿童镇静中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8):1101-1103.
【6】徐燕, 卞薇. 婴幼儿眼科检查前应用水合氯醛的技巧[J]. 临床眼科杂志, 2012, 20(1):19-19.
【7】丁艳琼, 杨丽丽, 冯亚宇,等.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后采集血气标本的临床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 2012, 26(31):2923-2925.
潘红玲(1980-8-28),女,重庆市万州区人,民 族:汉 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理论与实践。
论文作者:潘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水合氯醛论文; 灌肠论文; 患儿论文; 药液论文; 药物论文; 效果论文; 婴幼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