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中医院;甘肃白银730600)
【摘要】:目的:探讨了几种中药验方治疗足跟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不同体征,采用不同方剂,对症用药。结果 经治疗轻者两三天见效,重者1周即可见效。本组40例患者,显效35例,有效5例。有效率为 100%,显效率为87.5%。结论 中药方剂治疗足跟痛的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中药;方剂;足跟痛;疗效;
足跟部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变,尤以女性患者居多,往往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起居,带来诸多不便。中医认为老年人足跟痛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所致[1]。主要症状表现是足跟疼痛,步行跳跃或长久站立时疼痛加重,活动片刻后疼痛稍减。治疗以外治为主,主要采用中草药热敷熏洗。
1、临床资料:本组 40例中男18例,女22例; 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8岁;右侧足跟疼痛 14例,左侧足跟疼痛20例,双侧足跟疼痛6例。40例病例中足跟跖面偏内侧压痛有18例,其余为足跟侧面或足跟跖面中及外侧等部压痛。全部病人经 X线摄片: 有跟骨骨刺24例。
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体征,对症用药。方剂如下:
(1)威灵仙、透骨草、独活各30克,鸡血藤60克,玄胡、白芍、川牛滕、乳香、没药各20克,芒硝50克,食醋250克。将前九味药物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继而入砂锅煎沸20分钟,连药倒入洗盆,再放入芒硝、食醋搅匀,根据药液温度先熏后泡洗患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续使用3—5天,每次使用时必须重新加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后应将药液盖严,以保持药物性能和功效。
(2) 当归、赤芍、红花、川芎、三棱、莪术、威灵仙、独活、川牛膝、川草乌、透骨草、秦艽、木瓜、伸筋草、皂角刺、艾叶各30克。使用时将药放入铝锅内,多加些水煎煮,沸后约5分钟,离火加米醋 5 克和适量酒,趁热将足置于药液上,用浴巾围盖患足及铝锅四周,使药液10熏蒸足跟部约10~20分钟。待药液温度降低,不灼伤皮肤时将足跟部浸泡在药液中,并用浸湿药液的毛巾不断敷揉,直至药液温度变凉为止。每日3~4次。
(3)透骨草、寻骨风、白毛藤各3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20克,老鹳草、黄蒿各20克,加水适量入沙锅浸泡,继而煎沸20分钟,连药倒入洗盆,先熏后洗患足,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续使用3~5天,每次使用时应重新加热。
(4)樟木30克,苏木、乌药、大黄、连翘各20克,红花10克,黑矾50克,陈醋150克。先将前六味药物加水煎沸20分钟,连药倒入洗盆,再放入黑矾、陈醋、搅动使之溶匀,先熏后洗患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连续使用3-5天。此方更适用于骨刺和由骨刺引发的足跟疼痛。
(5)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方药:乌头30g,细辛20g,冰片10g。上药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放入鞋内足跟处,每天不定时踩踏。
(6) 艾叶60克,皂角刺、防已各30克,当归、苏木、制草乌、延胡索各15克,加水适量入砂锅浸泡1小时,再煎沸20分钟,连药一起倒入洗盆,放入2个核桃,根据药液温度先熏后浸泡患足,边洗泡边用足跟蹬踩核桃数十下。每晚睡前一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连续使用3~5天,每次使用时必须重新加热,使用完应将药液盖严。
(7)新青砖一块,放在炉火上烧热后置于地上,洒上米醋250克,再垫上毛巾或软布,将患足足跟放在上面用力蹬踩,直至青砖不热时为止,每日2次。用此法4~5次可见疗效。
(8)食醋2000克或陈醋1000克,加水适量煎热,根据药液温度先熏后洗患足,每次半小时,每日早晚各一次。再用时必须重新加热。
(9)威灵仙30g,木瓜20g,透骨草30g,鸡血藤30g,元胡20g,乳香20g,没药20g,芒硝 (另包) 50g,食醋250ml。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ml浸泡1~2h,煮沸 30min后倒入盆中,加入芒硝、食醋。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次熏洗1h,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日,每次熏洗均应将药液加热。
3、疗效观察: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足跟疼痛消失,久站、久行亦无疼痛;②有效:静止时无疼痛,久站、久行仍有疼痛,较治疗前大有好转。
4.结果:经治疗轻者两三天见效,重者1周即可见效。本组40例患者,显效 35例,有效5例。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7.5% 。
5.讨论:足跟痛主要由跟部软组织、韧带、骨质等的粘连、痉挛、退变增生等引起。有学者提出足跟痛是由于骨内高压和跟骨内静脉瘀滞,长期站立负重,使跟骨内静脉回流障碍、淤血、缺氧,间质水肿而致疼痛。此理论类似于中医“血淤”的病理改变。本文熏洗方中以三棱、莪术、当归、红花、川芎、木瓜、川草乌、透骨草等活血化瘀止痛,配合威灵仙善走通利之功,牛膝引药下行。使这些粘连、增生、僵硬的软组织韧带变软、松解。在此基础上,又在局部按揉等手法,加强疏经通络、活血镇痛、化瘀散结的功效,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增加血液供应,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水肿吸收,对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起到积极的作用。
足跟痛,中医临床可见于风寒湿邪侵袭,留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亦可见由于积劳损伤,经络受伤,气血瘀阻引起;还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致足跟部瘀血阻滞引起疼痛。气血瘀阻的共同病机,故促进气血运行是治疗足跟痛的一个重要环节。方中乌头为辛热之品,功能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细辛为辛温之品,它既能发散在表之风寒,又能祛除入里之寒邪,并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冰片为芳香走窜之品,有通诸窍,散郁火的作用,外用清热止痛[2]。三药作用于足跟局部,其辛窜之味可通经络,温热之性可行气血,使壅塞的经脉得以温通而止痛。上方以川芎、牛膝、元胡、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散瘀,舒筋止痛;川乌、威灵仙、透骨草、木瓜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再加上食醋外用熏洗,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致痛物质代谢及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从而使疼痛减轻。
【参考文献】:
[1]朱汉章.小针刀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42—243.
[2]骆红剑.辗压法配合川芎行气洗剂薰洗治疗跟痛症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7,23(11).
论文作者:张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足跟论文; 药液论文; 疼痛论文; 威灵仙论文; 食醋论文; 气血论文; 芒硝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