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效果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发展的影响。针对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结合安阳市幸福中学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目前初中阶段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家校共育;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才能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下每一个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教师希望能与家长充分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家长也迫切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成才,但实际情况是,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困难重重,以下是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和思考。
二、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1.新形势下,父母家庭责任感缺失
家校共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频繁和工作压力增加引发了家庭分局、儿童留守、隔代抚养等一系列问题;新一辈婚恋观念的开放,闪婚闪离比比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的危机;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新生代父母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生活观念上强调个人独立,不愿纠缠于孩子的生活琐事;家庭生活日益电子化,不少家庭中父母各自在电脑或手机前娱乐、工作,减少了对孩子的关注。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家庭,新形势下家庭在子女抚养责任的承担上越来越薄弱。不重视初中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互相推脱责任,致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孤立无援,家长积极性差,不配合教师,导致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父母家庭责任感的缺失成为家校共育的首要障碍。
2.单向灌输效果差
家校共育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但是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仍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形式单一。比如:家长会,是家校合作频率最高的方法,但几乎成了“报告会”,均是教师在讲,主要是教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认真听的家长很少。会上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家长只是单向接收,尽管教师的话语具有说服力,但对于家长个体来说,其针对性和实用性难免不强,大道理很难被家长真正的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
3.家校共育不够全面深入
当前,在初中阶段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成绩和基础能力等方面,没有充分关注到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人生价值及情感道德方面的内容。家校共育内容不够全面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家校共育流于形式,学校要求召开的时候才进行,主要集中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在内容上,缺乏连续性和计划性,仅仅几个特殊阶段家校沟通,其他时间就偃旗息鼓,家长受到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很难将从教师那里学到的大道理用在对中学生的日常家庭教育当中。因此,家校共育收效甚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相应对策
1.用爱心耐心唤起责任意识
针对新形势对教育工作的挑战,要求家校共育不能单纯的停留在传授教育知识、提醒注意事项、要求给予配合的层面,而是需要学会面对更多缺陷家庭,学会与焦虑而敏感的家长相处。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家长作为父母的责任意识,启发他们感受抚养子女成长的幸福感,从而提高他们对中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
2.丰富家校共育的方法
针对家校共育过程中单向灌输的问题,丰富家校共育的方法,从而有效的进行双向沟通,彼此交流。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家校合作形式。第一,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法,以更加灵活多变及丰富的形式,吸引家长的注意,促进家长积极的投入到教育孩子的工作中来。如在家长会上,主动邀请家长在会上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提高教育能力;主动邀请家长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参与学校各类大型活动:爱心义卖会、演讲比赛、合唱比赛、运动会、研学活动等,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家长的参与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积极利用多种交流方式,借助班级微信群、班级博客、班级信息公开栏等方式,组建专门的讨论组,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者分享好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4.拓展家校共育的内容
针对家校共育内容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可以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内容。将以往只关注交流学生成绩高低、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转变为充分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情况。从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入手展开共育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连续性的进行合作。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除了让家长来学校开家长会,还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每周一次,接待家长进校,进课堂听课,切身感受课堂氛围,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欣赏学生优秀作业作品,了解孩子们的课外生活情况,让家长和学校充分接轨,有效的进行家校共育。
四、结束语
虽然,新形势下初中阶段家校共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通过家长和教师双方的不断努力,随着家长责任意识被唤醒、家校共育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全面,家校共育一定会更加积极有效。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刘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1):62-66.
[3]张佩,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2017.(10).118.
[4]彭茜,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教育科学.2001.4.
[5]安迪·哈格里夫斯,教师与家长:敌人还是朋友?[M].教育展望(中文版),2002.2.62.
论文作者:李林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家长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家庭论文; 内容论文; 学生论文; 阶段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