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与知识创新过程_隐性知识论文

论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与知识创新过程_隐性知识论文

论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及知识创新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论文,校长论文,过程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长专业化,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逐步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从个体的角度看,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日臻完善的过程。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校长的专业化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基础?知识如何不断创新?

一 校长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构成

国内外不少的专家学者对知识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不同职业和专业人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和分析对我们研究校长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波兰尼(M.Polanyi)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进而他提出了“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的观点,并把知识区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intangible knowledge)两类。[1]

显性知识(或称明晰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它是可以被明确表达和编码储存的。关于Know-what和Know-why基本属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或称模糊知识)是指隐含的经验类知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难以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准确表达,因此不易被他人获知,也不易被编码。关于Know-how和Know-who基本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如果说知识是一座冰山,那么,显性知识就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隐性知识就是藏于水底的“冰山之基”。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应该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机结合。

褚宏启认为:评价校长专业化发展的知识基础的标准有3条:效用标准,要求“有用”;数量标准,要求“够用”;质量标准,要求“好用”。校长所需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而不是学术性知识,因此要将实践性知识与学术性知识区分开来,并将实践性知识从知识总体中剥离出来。他倡导一种“新专业主义”:知识是实践者个人的主观建构,专业知识的获得是基于对自身职业实践的反思、探究以及与同行的交流,要让校长由知识的消费者变为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2]

二 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创新过程

明晰知识和模糊知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对优化校长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明晰知识和模糊知识之间不存在哪个重哪个轻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自身知识不断转换和创新的能动过程。有的学者认为,这种转换有4种模式:1)社会化(从模糊知识到模糊知识);2)外在化(从模糊知识到明晰知识);3)组合化(从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4)内在化(从明晰知识到模糊知识)。[3]

1 社会化(从模糊知识到模糊知识)

社会化是彼此分享模糊知识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模糊知识是在特殊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难以公式化和明晰化,所以获得模糊知识的关键就是通过共同活动来体现相同的经验。有些学校为新教师指定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有些年轻的校长到知名的学校去“挂职锻炼”,在经验丰富的校长指导下“跟班学习”,这种“师徒”学习的方式就是知识转换社会化的典型例子。“学徒”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师傅”的工作,通过实践来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校长的专业发展需要分享模糊知识,而模糊知识的分享仅仅靠书本学习和课堂讲授是难以实现的。获取模糊知识的关键是人与人之间的用心交流和细心观察。三人行,必有我师。校长在培训学习的时候,听讲读书很重要,与同行交流或许更重要。每个校长都是“一本书”,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都有成为校长的“理由”。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偶像校长”、“目标校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始终不渝地崇拜着一位伟人,那么他(她)一定会减少很多庸人层次的烦恼。这里的“人”,不仅指现实中的人,如身边的校长,而且指历史中的人,如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关键人物”及其“关键思想”对于校长的专业发展尤其重要。如果一个校长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关键人物”及其思想光辉的洗礼和沐浴,如果一个校长在自己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关键人物”及其思想智慧、人格魅力而欢欣鼓舞,那么,这个校长的专业发展恐怕永远只能停留在起步阶段。

2 外在化(从模糊知识到明晰知识)

外在化是将模糊知识清晰地表达为明晰知识的过程。在知识转换的4种模式中,外在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因为它是从模糊知识中引发出新的明晰的概念。当模糊知识变得清晰起来,知识就具体化了,就可以让人分享,从而成为新知识的基础。如:一位校长试图提出自己的办学理念时,一位教师试图为他的教学模式命名时,知识转换的外在化就发生了。

有些知名校长管理学校得心应手,却“不会说”,“不会写”,感觉到说(写)出来的不是那么回事,是那么回事的又说(写)不出来。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知识转换过程中外在化有障碍。如何克服这一障碍呢?有3点做法可供参考:一是要“善于说(写)”,要直抵内心,叙说心中的故事。“忘记”理论,用笔在纸上“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有趣、难忘、难堪的经历,“说出”最精彩、最得意、最特别的故事,“说出”挥之不去的困惑,令人兴奋的感受校长在研究自己的“专业生活史”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升华专业思想,调整专业行为。二是要“经常说(写)”。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建议中说:“请你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不是那种偶尔用来记点事情的蹩足的便条本,而是精致美观可以保存多年的笔记本),把你所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这些原始材料,将有利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促使你对教育过程做严密的分析。”[4]把你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把你的所感所思收集起来,就是一个向专业化迈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三是要“相互说(写)”。交换一个苹果,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一人就会有两种思想。思想是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和发展的。有些校长干得好,想得多,但缺乏交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校长要善于借助“外脑”来启迪自己的智慧。正是在与师生、家长、校友、专家、媒体、社区的交流过程中,校长的办学理念逐步“浮现”出来,隐性知识逐步显性化了。

3 组合化(从明晰知识到明晰知识)

组合化是指将明晰知识的孤立成分组合成明晰知识系统,它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部分的协调统一。校长运用多种方式将一切对学校有用的知识收集起来,然后进行筛选、添加、分类和重构,并通过文件、电话、会议和网络进行交换,这既是知识转换的组合化过程,也是新知识创造的过程。如:校长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结合自己的观察及平时记载的各种数据和文字资料撰写的学年总结,就是一种经过组合化的新知识。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一个教育文献“泛滥成灾”的时代,到处都是“书刊报网”,到处都有“永不消逝的电波”,校长如何选择并组合明晰知识,也是一个问题。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问题驱动”的“滚雪球式”。如果校长已经发现了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的课题,就要找出与问题或课题相关的几份“关键文献”(比如“3份”),并不断地问自己:“与这个课题相关的‘3份’关键文献是什么?”实际上,校长并不需要穷尽所有的相关文献,甚至不需要查阅“全国报刊资料索引”。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新近出版的专业杂志,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追踪”关键文献:“先找几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与此有关的范围及从这些文章所列的参考资料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找对象。一般来说,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的篇目,是参考价值较高的文献。所以采用‘滚雪球’法还有一个好处,帮助发现众多文献中的‘重点’文献。”[5]随着校长的“问题”增多,“追踪”时间加长,“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每一个“雪球”就是一个明晰知识的“板块”。这样的“雪球”越多,明晰知识的“组合化”就越好。

4 内在化(从明晰知识到模糊知识)

内在化是个人吸收显性知识并使其“个人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在化的过程,以及学生将教师所提供的显性知识内在化的过程。通过内在化,已经创造的知识得以分享和交流,个人的隐性知识得以拓展、重构和提升,并成个人和组织极有价值的财富。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正是这样一个道理。“一席话”或“一本书”(显性知识)深深地打动了一个人,使其内心深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隐性知识得以重构),个人不断积累这种隐性知识,通过社会化与他人分享,便会不断引发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

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换,要求首先必须有显性知识,这就要求校长要读书。读书是一种投资,而不仅仅是消费,其回报是难以计量的。如果校长不读书,校长专业化发展就会成为空谈。可是,中小学校长总是那么忙,怎么样才能读好书呢?“关键”有二:一是要阅读“关键图书”,即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最初或许会感觉比较缓慢,实际上却是最省力的学习方式。经典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能让人比较迅速地抵达某个领域的“制高点”。站在经典名著的“制高点”上俯视周边的世界,问题立刻会显得一目了然,人生也因此而豁然开朗。除“书”(或“文章”)之外,“关键图书”自然还包括“图像”,比如教育电影、教育录像(包括教育报告)。二是要解读“关键事件”。把教育领域的某个“关键事件”弄明白了,校长的教育观念就可能发生转变,教育实践就可能获得“改进”。“关键事件”(或“关键思想”)可以是某项“教育改革实验”、某个“教育热点问题”或“教育流派”。如果一个校长始终置身于“关键事件”之外,那么他(她)不是在向专业化发展,而是远离时代。

校长的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需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是在模糊知识和明晰知识连续的能动的相互作用中推陈出新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知识转换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的依次交替过程。校长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转换过程的内在联系,不断促进自身知识的创新。

标签:;  ;  ;  

论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与知识创新过程_隐性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