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采用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这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治疗对其QTc间期的影响。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选的时间范围为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纳入12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利培酮,n=30)、B组(奥氮平,n=30)、C组(氯氮平,n=30)。随访8周,比较治疗前、第4周、第8周三组QTC、血钾、血镁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三组QTc、血钾、血镁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三组QT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四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均能不同程度延长QTc间期,但延长效果有限,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QTc间期;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197-02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精神疾患,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较高,多发于青年时期。精神分裂症疗程较长,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QTc间期延长,致使患者猝死。本研究为深入探讨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这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9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选的时间范围为2014年5月-2015年5月,共纳入90例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30例。A组患者中,男8例,女22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8.8±4.2)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5.2±2.6)年;平均体重指数(24.3±5.2)kg/m2;B组患者中,男9例,女21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8.7±4.1)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5.1±2.5)年;平均体重指数(24.1±5.1)kg/m2;C组患者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8.7±4.5)岁;病程5~25年,平均病程(15.1±2.4)年;平均体重指数(24.2±5.3)kg/m2;平均体重指数(24.1±5.0)kg/m2;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三组患者用药方法均为口服,原则上2周内增加到治疗剂量。其中,A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治疗剂量为4~6mg/d;B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治疗剂量为15~20mg/d;C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治疗剂量为200~400mg/d。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他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情感稳定剂等。四组患者均随访8周。
1.3 观察指标
①心电图检测:治疗前,实施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基线值为QTc平均值;治疗后,每个月进行心电图复查,记录检查结果。采用第Ⅱ导联心电图,连续测量3次心搏的RR间期与QT间期,取平均值,对QTc进行计算。采用Bazett公式对QTc进行计算,即为QT/RR[1]。其中,女性QTc延长标准为QTc在480ms以上,男性标准为在470ms以上。②检测电解质指标:治疗前、治疗后每个月均对患者血钾、血镁浓度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QTc、血钾、血镁水平对比
治疗前后,三组QTc、血钾、血镁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四组QT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而且,多数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会影响自身药物毒性清除能力,缺乏对药物的耐受性。此外,多数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合用多种药物,会影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而且,有研究调查发现,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QTc间期延长,致使患者猝死[2],并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增加患者病死率,严重危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精神科医生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临床上尚未具体明确抗精神病药物致使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原因。有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能经由对hERG钾离子通道的阻断进行抑制,影响心肌细胞3期复极期外向钾离子电流Ikr,导致其不断减少,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4]。这就需要加强非典型抗神经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安全性的研究。
本研究分析了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着重探讨对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血钾、血镁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三组QT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文献结果相符[3]。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治疗8周内,三组患者均未达到QTc间期延长诊断标准,且无一例患者QTc间期在原基础上增加60ms以上。由此可知,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长时间单纯用药,给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影响是有限的,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而且,笔者还发现,随着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时间的增加,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给QTc间期带来的影响呈现增加趋势。这就需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对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复查,以有效控制病情。此外,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大多处于兴奋激越状态,会增加电解质紊乱发生风险,引发QTc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所以,本研究纳入对象均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且最大限度确保患者饮食合理,确保其电解质水平在随访时间处于正常状态,能减少恶性QTc间期延长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利培酮、奥氮平和氯氮平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均能不同程度延长QTc间期,但延长效果有限,可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参考文献】
[1]于凤玲,梁英,刘红燕,等.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治疗精神分裂症对QTc间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31):61-63.
[2]杨小波,袁祖贻,赵朝,等.4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校正QT间期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9):544-547.
论文作者:吴长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患者论文; 间期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三组论文; 抗精神病论文; 平均论文; 差异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