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的本质及其研究_政治论文

全球政治的本质及其研究_政治论文

全球政治的要义及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义论文,政治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全球政治的概念与内涵

何谓全球政治,西方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已对此做了初步的研究与阐述。国内学者也开始涉猎全球政治的研究,不难发现,人们对全球政治的理解还是有差异的,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突破传统的领土政治和国家间政治,在全球范围和规模上展开的跨国家、跨领土、跨领域的多主体、全方位的政治互动与行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对传统政治及其观念的“破”,特别是对国家中心的反思,但“立”什么,则比较模糊,或者说比较犹豫,比较中庸。即便像罗西瑙这样的学者,虽然从本体论上分析了“全球治理”,提出了“权威空间”的新政治概念。但联系其两枝理论,仍然会感到他对全球政治的理解与描述是很有包容性的。赫尔德、吉登斯、贝克等学者的观点大体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种,以全球性为基点,以全球主义为依归的政治互动与行为。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全球主义、全球共性、全球架构、全球价值。总之,真正凸显了全球的地位与意义。阿尔布劳刻意区分了全球主义与跨国主义,他认为,基欧汉等人对跨国现象的研究无疑有助于对全球性的关注。但“当时,‘全球的’一词还尚未获得全球化后来将使之具有的那么强烈的意义”,即我们“用以指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的意义,而只是把“全球性的”作为涵盖“政府间的相互作用”和“跨国性的相互作用”的一个总称概念使用。而事实上“全球性的现象包含着比各种跨国的现象的总和更多的东西”。尽管阿尔布劳的观点有不甚清晰之处,但其对全球政治本质内涵与特征的阐述,的确体现了“立新”的努力。而正是这一点,使其与第一种观点区别开来。

第三种,涵盖和容纳当代国际关系实践中存在着的各种政治互动与行为的总和,从主体到内容,从规则到程序,从范围到议题,充分体现了全景审视这一特点。显而易见,这个意义上的全球政治其实就是一些学者讲的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即区别于国家间政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的广义的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 politics)。它关注主体的多元性,议题与内容的多样性,并相对强调世界共同体的层面而非国家层面。从表象上看,这种观点与第一种观点雷同,但就其对传统政治的“破”的程度而言,它远不如第一种观点。或者可以不很确切地说,世界政治意义上的全球政治史着重的是对传统国家间政治的补充与扩展,而第一种观点则试图审视与反思传统国家间政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并慎重地探寻未来政治的机理与特点。前者主要是面对现实,而后者在直面现实的同时,已开始把目光投向未来。不言而喻,这两种观点又区别于坚持面向未来的第二种观点。

二 全球政治的要义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全球政治,有必要对其要义进行阐述与分析。本文认为,全球政治的要义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政治强调政治向全球的扩展,它不同于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和世界政治。

众所周知,国家政治是指一国之内的政治,它强调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的最高统治权、暴力的垄断性控制以及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国际政治就其传统的狭窄意义而言,则是在国家政治基础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这种狭义的国际政治,使得政治的领土特征和主权特征大大强化,并不断被制度化。换言之,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上看,政治的领土化、主权的至上性和国家中心主义,成为支撑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三大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行为体的活跃以及国际关系内容和议题的日益丰富与多样,狭义的国际政治(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受到反省与质疑,于是出现了反映多元行为体、多样政治议题和多种国际机制并存互动的世界政治。世界政治的合理性在于打破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惟一性,为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相应的机制、议题能够进入国际关系的视野与议程提供论证与说明。但它是拼盘式的,侧重对各种国际政治现象的描述,却少有对新政治现象的质的提炼与概括,从而导致学说、观点的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第二,全球政治反映了政治的整体性与共同性。

在传统的国家政治、国际政治的框架中,政治被限定于由领土所确定的范围内,因此无论是制度安排、机制建构还是利益导向都是国家本位、国家中心,从而也是具有明显分割性和个性特点的。人类社会被分割为不同的国家,于是政治也就相应地表现为不同国家的政治。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虽然试图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提供对话的空间与途径,但政治的主体与本质却始终未离开国家。

全球政治则在超越领土政治和国家中心的基础上,力图反映政治的整体性与共同性。这里,整体性仅仅从政治生活的全球规模、全球治理角度加以理解是不够的,它有其独自的内涵与本质。首先,政治的整体性是指政治的主体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人类整体。正是由于零散性(个体性)的主体转换为一个类(整体性)的主体,所以政治的分割性就会被超越。比如当代人类有着现实而急迫的共同利益,而且面临着威胁生存的共同问题,这只有立足人类这个主体才能理解。其次,政治的整体性还意味着政治的共同性、普遍性。当我们从人类这个新主体审视政治生活与政治现象时,就会发现存在于世界政治万花筒中的共同趋向。

第三,全球政治的利益与价值导向是人类中心。

既然全球政治是一种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体性政治,所以,其利益和价值导向就是人类中心而非国家中心的。众所周知,利益是政治的内在驱动力,而价值则是政治追求的目标。在传统的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追求既是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动因,又是政治实践的价值依归。所以,传统的政治无疑是国家中心的政治,国家主义深嵌于全部政治的行为与规范之中。全球政治则倡导关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比如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维护和平与安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遏止毒品泛滥和艾滋病传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等)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利益,应该成为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与目标。全球政治正是遵循这种全球主义的指导开展政治活动的。

第四,全球政治偏好议题领域政治。

传统的国际政治以国家为主体,以主权、领土为边界,所以政治自然体现为国家间政治和国家间关系。从军事安全到政治争端,从外交活动到经济交往,尽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最终都归属到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换言之,传统政治的偏好是国家政治,是围绕国家权力、利益、安全开展的政治。全球政治则主要体现为议题领域政治。国家主权、领土的界限被弱化,而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领域,如生态、毒品、国际恐怖主义、难民、人权,甚至像气候变化、禁雷等更特殊的领域,都成为全球政治关注的对象,也是其开展政治实践的领域。由此形成了生态政治、毒品政治、气候变化政治、人道主义政治等。显而易见,全球政治之所以偏好议题领域政治,主要是因为诸多全球性问题靠单个国家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人类的整体性努力。换言之,议题政治领域的超国家特征,恰恰符合全球政治的要求,它既是全球政治的表现形式,又是推动全球政治实施的途径。

第五,全球政治凸显全球机制的作用。

全球政治的超国家、超领土特征和对议题政治领域的偏好,客观上凸显着全球机制的作用。这里,之所以要使用区别于“国际机制”的全球机制的提法,是因为国际机制的本来内涵是协调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法规、国际程序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交往规则。尽管国际机制已从传统的安全和地缘政治领域日益扩展到许多功能性领域,甚至议题领域,但国际机制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定位于国家。全球机制则意在标示机制的超国家性、全球性,尤其是要突出非国家行为体,特别是非政府组织(NGO)、全球公民社会在协调当代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现有的国际机制正在被渗入诸多非国家因素,虽然还远未改变国家主导国际机制的现实,但其指向却是很有意义的。随着议题政治的增多和被重视程度的提高,非国家行为体更加活跃,国际机制向全球机制的转化乃是大趋势。而一些新建的机制则完全可能是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平等对话、互动、共同参与的结果。与其在冠以国际机制时给予许多说明,不如就改称其为全球机制,以回应全球政治。

第六,全球政治倡导全球治理。

全球政治的超国家、超领土特征也使得传统的等级式的,民族国家之内的政治统治和管理模式在应对全球性问题和议题政治时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于是,非等级的、超越国界的、政府与非政府合作对话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既是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机制,又是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作为机制的全球治理要求有起码的共识与规范以协调各种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全球治理就是前文所说的全球机制;作为过程的全球治理则注重处理具体事务的议题、程序的安排和行动方案的选择,要保持灵活性与张力。全球治理无疑是一种政治权威,但这种权威的确立与合法性难以用传统的国家民主的理论加以解释,所以才导致对世界主义民主、全球民主的探究。总之,全球政治不仅在主体、利益与价值导向、运行机制上突出全球维度,而且在政治的管理理念与方式上发生着重大转变,即走向全球治理。

第七,全球政治催生全球公民社会。

政治在超越国家后其主体固然定位于全球或人类整体,但赋予全球或人类整体以生命力、鲜活感的则是全球公民社会,即存在于国家和市场之间,运作于国家之上和之外但又与国家互动互补的非政府的网络与领域。全球公民社会的中坚力量是NGO和社会运动,其本质特征是追求公益政治和全球价值。显然,全球公民社会的这些特征是与全球政治的本质吻合的。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不妨说,全球公民社会是全球政治的伴生物,同时也是体现和推行全球政治的基本载体。此外,全球公民社会又是全球治理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全球公民社会的生成与发展,就谈不上真正的全球治理。需要指出的是,全球治理并不等于国际治理,前者必须以全球公民社会为依托,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指国家联手进行的共同治理。由此可见,全球公民社会在标示全球政治和全球治理方面起到特别显著的作用。

三 全球政治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一)全球政治研究的框架

理论框架是一种架构,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可称之为体系,它们都要靠概念、范畴做支撑。换言之,构建一种理论,阐述一种比较系统的学说,首先要慎重选择、明确基本概念与范畴,然后是思考并确定概念、范畴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形成一个相对有序、完整的框架、体系。根据学术界已有的成果,在开展全球政治研究时,可考虑采用以下概念或范畴,即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政治、全球文化、全球伦理、全球意识、全球问题、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全球体系、全球秩序。这些概念或范畴虽然仍有争议,但已频繁出现于当前国际政治研究的文献中,从而具有较广泛的学术影响与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着国际政治中的新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着国际政治中的新质。当然,由于对这些概念与范畴本身内涵理解的差异,所以关于国际政治新现象的概括及其新质的诠释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以“全球××”冠名的这些概念或范畴,还是现阶段着手进行全球政治研究的基本工具。

(二)全球政治研究的方法

1.“起点论”与“过程论”

所谓“起点论”,就是对全球化和全球政治的认识要保持一个学术的高起点,看到并认同全球化和全球政治中包含的新质,体现的新价值观念和初步确立的新参照系。所谓“过程论”,则着眼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现实,看到并认同国家的主导作用,传统政治理论、价值、制度和行为规范的主导作用,国际社会的不公正和西方大国的主导作用以及各国在现实国际关系中的不同地位与处境,从而在开展全球政治研究时能避免偏颇的言行,批判错误的理论,保持理性的思考,坚持学理的定位。

显然,坚持“起点论”和“过程论”的统一,是开展全球政治研究时最应倡导和遵循的方法论原则。全球政治标示政治的一个新起点,反映着政治的新质,因此,我们的研究不能不首先揭示这种新质和新起点的内涵。这种学术的鲜明性应该提倡,这种理论的彻底性必须坚持。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政治或世界政治的现实距全球政治的理论指向相差甚远。换言之,全球政治所张扬的全球性和全球主义在现实中远不是主流,国家中心、国家主义依旧主导着现实政治。因此,在研究全球政治时,要充分考虑这种主流政治对全球政治的制约作用。

2.“观照论”与“嵌入论”

“观照”一词出自何处难以考证,它的基本含义是基于一种观念或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去比照、对照另一种观念或对事物的另一种看法。换言之,它是建立或描述两种观念、见解之关系的一个词汇。至今为止,“观照”一词或观照之说大都用于哲学和文化研究领域,而笔者则认为它也适用于国际政治领域,所以4年前在《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一文中,已提出了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国家主义之命题。今天,继续将其运用于全球政治研究。

全球政治研究中的“观照论”是指用全球政治的新观念、新价值去对照国际政治的传统观念与价值。具体而言,就是用全球政治所倡导和凸显的全球性、全球主义、人类中心去对照国际政治所确立和维系的国家性、国家主义、国家中心。这种对照的目的,并非要给出好与不好的价值判断,也不是要武断地得出全球政治必然取代国际政治的结论,而是为了指出全球政治已经初步存在的事实,并且这一事实又会制约在现实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国际政治的展现与运行。显然,缺少这种观照,传统的国际政治观念与价值就难以解释和回应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现实,也无法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导向。

3.“对立”与“整合”

全球政治是一种新型政治,在价值和理念上突出人类整体论、人类共同利益论,这种全球性、全球主义价值与传统的国家政治、国际政治所坚持的国家中心、国家本位、国家主义显然是对立的,对此,没有必要去遮掩、否认。事实上,只有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政治之间的区别,才能够有效、深入地开展全球政治学的研究。

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京),2005.4.29~35

标签:;  ;  ;  ;  

全球政治的本质及其研究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