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微博对政府信息进一步宣传的帮助分析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论文

政务微博助力推进政府信息深入公开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助力论文,政务论文,政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了,网民超过6亿,手机网民超过5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的意识愈加强烈,对政府信息深入公开、及时回应公众诉求、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6年,政务公开成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公众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发挥政务微博在促进政府信息深入公开、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能力方面的作用,探索政务微博推进政府信息深入公开的实践模式,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微博给政府信息深入公开带来便利和挑战

      微博一出现就因其简单、即时、交互、平民化等特征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成为人们爆料信息、宣泄情绪、交流意见和表达政治诉求的平台。截至2013年6月,仅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就超过5亿,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占总活跃用户的比例为76.2%。微博实时产生和传播着海量信息,特别是遇有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话题时,能够迅速将社会热点推为全民热点,形成强大的民间舆论场,对社会产生影响。2013年12月新浪微博共有超过28亿条内容被分享,月度活跃用户数为1.29亿,日活跃用户数为6140万;2014年3月,两个数据分别为1.438亿和6660万,有明显增长[1]。

      1.1 微博给政府信息深入公开创造了新的渠道

      微博海量的信息中难免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既给政府准确把握民意带来难度,也容易让网民被不实信息所误导。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及时利用微博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加以引导,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和稳定。微博是公众发布信息的首选平台,同样也为政府部门公开政府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政府掌握的信息数据资源占全社会信息数据资源的比例超过80%。公民需要了解和掌握政府信息,公众只有真正有效地利用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才能对现行的制度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提出意见、参与行政管理,从而促进政府民主制度和行为的改进,完善不足。政府也有义务利用微博平台及时公开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信息,使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不断深化,从而较好地满足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对于危机信息,政府主动借助微博平台,及时、真实地公开事实,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有利于危机事件的解决,维护政府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在面对一些如灾难或公共安全的传言时,微博提供了一个即时的平台,便于政府把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告诉公众,这既是透明的政府保护民众应该做的,也是有效消除传言的最好方式。

      1.2 微博给政府信息公开带来的挑战

      微博使公众的信息渠道日益丰富,公众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的流言、噪声及一些政府官员违纪现象的出现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挑战,政府公开发布的真实信息没人信,而谣言却能传播千里。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中有谣言和网络暴力等负面信息,也有微公益、微慈善等正面信息,负面信息易被传播,正面信息易被湮没。微博上攻击国家、政府和体制的信息经常出现,弥漫着悲伤、颓废、社会阴暗面、不和谐的段子,有些言辞直白尖锐,通过网络再渗透进大众思维,给政府凝聚人心带来困难。

      微博的转发功能让有共同兴趣及价值取向的网民信息以几何级数层层裂变,在迅速传播的同时,又瞬间引发更多的网民参与和聚合,导致原有的信息可以衍生出多个话题,由点及面分散,呈现多元化发展,形成强大的舆论场,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一些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经过网络推手在微博上恶意推动、造谣和热炒,成为公共事件,误导社会公众,放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稳定,给政府引导社会舆论带来挑战。面对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态势,政府公开信息的方式必须变革和创新,以满足公众需求。

      2 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微博对社会的影响引起了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务微博应运而生。2011年被称为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是指政府部门在各微博门户网站开设的、经过认证的,在政府系统内部及政府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政务微博包括政府部门微博(即机构微博)、公职人员代表公共组织职位开设的个人实名微博(即官员微博)。建立政务微博是各级政府部门为了适应微博这种新兴媒体的发展需要,推进政务公开,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要求,加强政治沟通的一项重要举措。

      2.1 政务微博的现状

      据国家行政学院《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客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共有政务微博25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有18万个,政府公职人员微博有7万个,与上一年度对比情况见表1;2013年机构政务微博、官员政务微博的年平均发布微博和日均发微博条数见表2,微博被转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微博受欢迎、受瞩目的程度。

      已经开通的机构政务微博和官员政务微博比例见表3。由于基层政府机构处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实践的前沿,是政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基层政务微博占比较高[2]。

      

      

      

      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平安北京”是政务微博中拥有粉丝数最多的,约有727万;“@陈里”是政府官员微博中粉丝数最多的,有1776万。

      历经3年多的快速发展,政务微博已从爆发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期,政务微博群体生态圈正在形成,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集群化、覆盖式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覆盖的地域和层级越来越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3]。政务微博活跃程度进一步提升,内容更加丰富,政民互动更加频繁,在政务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应对网络舆情、遏止谣言传播、有效引导舆论、提供公共服务、应急救援、反腐倡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赢得广大网民好评。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将“政务微博”正式确立为继政府网站、政府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后的第三大官方权威信息发布途径。文件中七处提到政务微博,并明确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与公众进行交流。之后,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中国政府网”、中国证监会办公厅新闻办公室“@证监会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央行微播”等部级微博均正式开通。2013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微博“@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在新浪开通,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官方微博。这不仅推动了司法信息公开,还拓宽了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渠道[3]。

      未来,政务微博的发展需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发布型向互动型转变、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2.2 政务微博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载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所谓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政府信息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微博等方式,都是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从信息的性质、产生方式和存在形式看,政务微博所发布的信息都是与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密切相关的信息,或者是反映政府社会公共事务、公共议题以及与公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信息,或者是对政府各项业务活动有影响的信息。政务微博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载体、新途径,使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多样化,受众范围更广、更深入,互动性更强。

      2.3 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模式

      利用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操作就是发布微博。发布微博又包含原创微博和转发微博,这是主动行为;评论与私信是互动行为。政务微博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做得好与不好,与政务微博的发布运行机制、发布信息的形式与质量、与网民互动的能力和发布艺术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2.3.1 发布时间

      对于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特别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自然灾害、社会治安、群体性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政务微博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以公开信息抵制谣言;对于比较复杂的源于网民举报和媒体曝光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政务微博则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进展”,防止信息不透明造成网上流言四起,给政府形象带来重大损害。例如,广东省茂名市委宣传部的“@宣传茂名”在反对拟建PX项目的群体事件发生后及时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及时传递政府声音,澄清网络谣言。

      2.3.2 发布内容

      政务微博以发布政府信息为主,兼顾结合工作谈发展举措,说民生话题,倡导社会正义,传递正能量。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回应关切,引导舆论。

      例如,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政务微博“@平安肇庆”在公安行业率先推出微博自助查询服务,网友输入指定代码即可查询出入境、户政、治安等6大项139个子项业务。北京地铁公司政务微博“@北京地铁”推出自助查询服务,网友不但可以自助查询首末车时间、地铁线路图、乘车路线及站点等信息,还可以在地铁发生运行故障时收到提醒信息[4]。北京市西城区政务微博“@北京西城”全程直播区政府常务会议,将政府过去的闭门会议变成了“开门会议”,让政府的决策过程、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给民众广泛监督政府工作增加了一条渠道。北京团结湖街道通过“@团结湖网格”回复网格案件,实现与管理网格的有效对接,街道与辖区居民和社会单位的交流更便捷、更通畅。北京义达里社区微博“@睦邻一家人”主动发布社区事,转发的也都是正能量的信息。

      2.3.3 发布形式

      政务微博发布政府信息的形式可以是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等,还可线上线下结合起来进行。政务信息通过栏目来分类,栏目名称可以用符号“【】”或“##”括起来,每条微博信息开头都用栏目名称标识,使微博信息的内容醒目。如北京市甘家口街道的政务微博“@甘家口之窗”开通#网格微报道#栏目,把为群众解决的问题编辑成微型报道,展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成效。

      2.3.4 发布机制

      建立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常态化机制和突发情况应急机制,包括技术、人力、制度和机制等内容。发布信息有审核机制和“把关人”,按规章制度运营。以谁主管谁授权为原则,涉及重要的工作信息或突发事件的信息,由主要领导审定后第一时间发布,日常工作信息经分管领导审定后及时发布。每天必须发布微博,缩短发布审批时间,确保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网民投诉、求助、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有待核实和研究的事项,在规定工作日内向网民反馈受理和办理的情况。北京市规定政务微博以政务信息为主要发布内容,每日政务信息发布量不少于当日发布信息总量的60%。

      2.3.5 发布艺术

      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目的是与公众沟通交流,助力解决现实问题。微博内容是交流的外在形式,而真正交流的是人。因此,政务微博不能僵硬呆板,而应该鲜活而有灵气,这要靠发布真实的内容和艺术的交流方式去实现。一是政务微博要定位准确,风格鲜明;二是把严肃的政务工作和政府信息用生动的语言或艺术化的图片、音视频等格式表达出来,避免官腔官调;三是关注对象要合适,互动时不与网民“斗气拌嘴”。

      2.4 政务微博在信息公开方面的突出问题

      目前,国务院49个部门中,仅外交部、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央行、国资委、海关总署、证监会、气象局10个部门开通了微博。其余39个部门中,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质检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社保基金会、统计局10个部门在年度报告的“下一步工作安排”中提到适时推出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剩余的29个部门,报告中都未提及政务微博建设的相关内容。31个省份中,辽宁、西藏、重庆、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8个省份,目前还未开通以省级政府为发布主体的政务微博[5]。没有开通政务微博,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公开政府信息、听取公众意见,宣传政府政策的窗口。

      2014年第一季度后,新浪第一次集中曝光了一批“不作为”政务微博。这些政务微博或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未及时作出回应,或是长期处于休眠状态。2014年3月北海遭遇暴雨,景区大量游客受阻期间,“@北海旅游局”未发布一条与此相关的微博;“@吉林省卫生厅”自开通以来只发布过一条微博;“@郑州物价局”以“微博容量太小,不能满足我局信息发布需要”为由,从2012年9月起即停止更新[6]。

      有些政务微博内容高度同质化,如早(晚)安帖、新闻、生活窍门、心灵鸡汤等,大多数政务微博偏重官方形象宣传,发布单向度信息和新闻资讯。一些政府部门尚未形成成熟的政务微博运作机制,没有掌握恰当的发布技巧,存在着原创微博少、时效性不足、内容官僚化、缺乏有效互动、被评论和被关注比率不高、关闭评论功能、内容公私不分、与网民打口水战、说官话打官腔、流于形式、“僵尸微博”等问题。

      3 利用政务微博推进政府信息深入公开的建议

      据国家行政学院发布的《2013行政蓝皮书》显示,公众对政务公开的满意度较低,一项关于“您认为目前政务公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的调查,47.29%的被调查者认为“信息公开不及时”和“信息公开不全面”;44.49%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部门主观意志太强,公开的随意性太大”;42.28%的被调查者认为“公众参与渠道较少”[5]。积极利用政务微博推进信息深入公开,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公众殷切期望,也是政府努力方向。笔者认为,政务微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主动发布原创信息的意识和动力,明细政务微博信息公开的“负面清单”,创新政务微博的发布和服务职能,健全政务微博发布信息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影响力。

      3.1 第一时间披露权威信息

      政务微博必须主动、及时、准确地发布原创的政府权威信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让政府工作公开透明,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和赢得民心。越是躲藏隐瞒信息,越会使事情更加复杂,造成“次生灾害”。不理睬公众信息公开要求,延迟公开、被动公开、应付式公开、选择性公开,或关起门来内部通气、坐等领导和上级通知[7]等都不可取。南京2014年5月7日丢失一枚放射源,而政府有关部门为“避免恐慌”公开信息的时间是2014年5月10日。此类信息不及时公开恰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造成不知情的公众接触放射源。杭州垃圾焚烧项目和茂名PX项目,由于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不充分、信息披露不对应,引起了当地市民的担忧和反对。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影响着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8],政务微博应该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更大作为。

      3.2 明晰政府信息公开“负面清单”

      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那么,哪些信息应该公开,哪些信息不该公开,必须有清晰的界线,否则会让政府部门纠结,有的部门为避免纠结干脆把那些在可公开可不公开边缘的信息尽量不公开。“不公开为例外”,其实就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负面清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哪些信息必须公开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对哪些信息不公开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如: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到底哪些信息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哪些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哪些信息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公开,有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可以很清楚地判断,有的则很模糊,全凭政府部门自由裁定。因此,有的部门动辄以“涉及国家秘密”等为借口拒绝公开信息。模糊抽象的负面清单,会使有关部门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公开”,如此一来就收窄了公众知情权,损伤了政府公信力。只有透明的信息公开负面清单,才能让政府部门方便操作、让公众容易辨识[9]。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如加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着力抓好征地拆迁、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保障性住房分配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加强如高校招生信息和财务信息、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就业信息和社会保障信息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公开。国务院还将适时督查落实情况,通报结果。信息公开任务清单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就可以结合实际对照落实执行。

      3.3 健全信息发布与后续跟进机制

      在现有发布信息机制和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政务微博发布行为,强化发布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一是根据单位性质和职能定准位;二是优化栏目内容;三是精心设置发布信息的议题,吸引网民到政务微博上来;四是重视政民互动,如果对网民留言不闻不问,对于批评或者反映问题的不理不睬,不仅会打击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渐渐失去民心;五是主动发布信息与服务公众,政府公开信息的目的和意义是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拓宽政府和公民对话的渠道,重塑政府公信力和亲民形象,因此,不断创新信息发布与服务的方式,拓宽服务内容,是政务微博的价值所在;六是健全信息发布的后续跟进机制,保证一个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展现在公众视野之中,以免公众被不实信息所误导。

      3.4 不断提升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影响力

      从新浪微博人气榜来看,政务微博的粉丝数、发布信息的被转发和评论数都有所上升,但与有几千万粉丝的演艺明星、意见领袖们相比显然还是少的。80后作家韩寒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有3770多万,他发微博的频率不高,但每一条微博都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的评论与转发,影响力很大。网民们关注政务微博的少,关注媒体微博和意见领袖的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不开通政务微博,也不意味着已经开通了政务微博的可以不作为、不发信息。网民不关注政务微博,但可以通过“微博搜索”快速查到政务微博的相关信息。如果政务微博发布信息不及时,该公开的信息没有公开,势必会影响政务微博以致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政务微博只有持续发布有影响力的信息,才能赢得更多公众信任,其所传播的信息也才能更多为公众所接受。

标签:;  ;  

政府微博对政府信息进一步宣传的帮助分析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