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司业集》版本源流考

《张司业集》版本源流考

焦体检[1]2006年在《《张司业集》版本源流考》文中研究表明笔者旨在探讨《张司业集》的版本源流,通过比勘20余种宋及明清版本,从其篇卷之分合,收诗数量之多寡与编次之移易,刊刻之序跋及庋藏之题识,印钤之鉴别,并借助目录学着作,论其旨归,辨其讹谬,进而探明诸本之渊源分属与承传关系。

焦体检[2]2002年在《《张司业集》版本源流考》文中认为唐代着名的乐府诗大家张籍,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而卓立于文学史坛。而有关张籍诗文的结集及宋以后刊刻流传的情形,前人所论意多未稳,且阙如颇多。本文旨在探讨《张司业集》的版本源流,通过比勘二十余种宋及明清各种版本,从其篇卷之分合,收诗数量之多寡与编次之移易,刊刻之序跋及庋藏之题识,印签之鉴别,并借助目录学着作,论其旨归,辨其讹谬,进而探明诸本之渊源分属与承传关系。 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叁部分,末附历代版本之间的源流系统表一份。 引言部分,提出论文选题的缘起与论题大旨。 正文以时间为纲,分为四个层次,对张集诸本作详细深入的考察甄辨: (一)唐五代时期张籍诗的结集与流传。本部分探讨唐五代时期张籍诗的结集流传情形。指出张籍生前未及对自己的作品加以系统的整理结集,首董其役者乃五代人张洎。张氏以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张籍诗歌,所编纂之《张司业集》乃张籍诗歌第一个系统的本子,对其作品的保存与整理,贡献甚巨。 (二)宋代张籍集的编纂与刊行。本部分探玄钩隐,凭借有限的史料,研讨宋人对张籍诗文的编纂与刊刻情形,从而昭示宋代各刻本、抄本的面貌与承传关系:(1)运用目录学着作及大量史料,揭开了前人很少提及的七卷本的神秘面纱。指出北宋馆臣所编七卷本,因隐形于汤中所编八卷本,后人不加深考,误以为失传。(2)蜀刻本是现存张集的最早刻本,可惜已成残本。然通过与书棚本比勘,知书棚本原从蜀本而来,从而使世人瞩目的宋蜀本得以恢复全貌。(3)书棚本出自蜀刻本。(4)平江本乃南宋汤中编辑、魏峻于平江上版刊行的《张司业诗集》八卷本。汤中参校的历阳、吁江二本,是另外两种本子。 (叁)明代张籍集的刊刻与传抄。本部分对张集明代传世诸本之源流承传作了系统考辨。(1)正德十年刘成德刻本,源于书棚本。(2)蒋孝《中唐十二家诗集》本,据刘成德本翻刻。(3)陆汁《广十二家唐诗》本,乃据蒋孝旧版,别增卷数以成者。(4)朱之藩《中唐十二家诗集》本,据陆吓本翻刻八5)朱警《唐百家诗》本,乃书棚本下卷之乐府诗。(6)张时行刻《合刻两张先生集》本,乃张尚儒据朱之藩本重编。门)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出于书棚本。(8)明甲抄本,出于宋平江本。(9)明乙抄本,亦出于宋平江本。 (四)清代张籍集的刊刻与传抄。本部分对张集清代传世诸本之源流承传作了系统研究。*)席启宫《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乃翻刻宋平江本。D)陆贻典影宋抄本,出自宋书棚本。(3)孙抄本,据宋平江本抄写。(4)全唐诗本,乃据季振宜《全唐诗稿本》编成。(5)龚贤辑《中晚唐诗纪》本,出自宋平江本。(6)四库全书本,乃据明张时行《合刻两张先生集》本编人。(7)翁抄本,据席氏刊本抄写。 结语部分,综理出张籍集版本的两个源流系统:五卷本系统和七卷本系统。五卷本系统源于张泊所编之《张司业集》,由蜀刻本、书棚本影响及于全唐诗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故流传极为广泛。七卷本经南宋汤中改编为八卷,由魏峻刊刻于平江后,成为张籍集中最为完善的宋刻本。后世宝之,翻刻传抄,纷纷不已。迫平江原刻失传后,席本乃此系统中之翘楚焉。

杨波[3]2008年在《《唐诗类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明嘉靖年间张之象所编诗歌总集《唐诗类苑》为研究对象。《唐诗类苑》二百卷,明上海张之象编辑、王彻补订,约编成于嘉靖中后期,刊刻于万历二十九年,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体系较为完备的分类唐诗总集。此书共收录1472位诗人、28067首诗,内容涵盖初、盛、中、晚唐,对清编《全唐诗》的成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唐诗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和深远影响。但由于此书从编成到刊刻就历经半个世纪,清代自流入内府后,更难得一见,现存只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残本和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本等几个本子,故学界对此书的基本面貌、编纂体例、学术价值等都知之甚少,关于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直到上个世纪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本,《唐诗类苑》才逐渐为人们所见。2006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了日本学者中岛敏夫的整理本《唐诗类苑》。论文对《唐诗类苑》作全面深入的探讨,力图发掘出《唐诗类苑》的学术价值。本论文以明代中期文学思想发展为背景,对张之象编纂的唐诗总集《唐诗类苑》进行作家作品研究,主要对张之象的生平事略、《唐诗类苑》的编纂宗旨、编纂体例、成书和刊刻经过及其在后世的地位与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较确实的依据。论文由引言、正文四章和附录组成。引言部分,先对研究对象的得名、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研究现状加以简要分析,再交代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第一章为张之象生平与思想研究。本章详细考察了张之象的生平事略,分游学成均、稍从禄仕、归隐着述叁个阶段,论述张之象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历程。同时以张之象的社会活动为中心,从先辈、知交等方面去考证张之象的交游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张之象在明代中后期东南文坛上的地位与影响。最后也注意到从文学、史学、文献学叁个方面论述张之象的学术思想。第二章对《唐诗类苑》的基本面貌进行深入的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较确实的依据。第一节主要从《唐诗类苑》的编纂宗旨、编纂体例、成书与刊刻经过叁个方面,探究《唐诗类苑》在体例上的独特之处。第二节从类书和总集两个角度,来分析《唐诗类苑》的性质归属,确定《唐诗类苑》不是类书,而是分类编纂的唐诗总集。第叁节主要分析《唐诗类苑》一书的编纂得失。第叁章是对《唐诗类苑》文献来源的研究。首先对《唐诗类苑》采录文献的规模进行分析,认为《唐诗类苑》采录的文献资料包括诗文别集、总集、类书、诗话、稗史小说等;其次是对《艺文类聚》、《初学记》、《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唐类编歌诗》、《唐诗品汇》等几种重要文献来源的考述,并力求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章论述《唐诗类苑》的地位和影响。指出《唐诗类苑》的地位表现在叁个方面:《唐诗类苑》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分类唐诗总集,是分类唐诗总集的扛鼎之作;《唐诗类苑》对唐代诗史的划分,使四唐分期说更加完善;《唐诗类苑》对清编《全唐诗》的成书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部书也因为自身体例上的特殊,对后世诗文总集和类书的编纂都有影响。附录部分为《张之象年表》,通过对张之象及其交游主要生平事迹、学术活动与创作成就的编年,为深入研究明代中后期东南文坛的学术详情及文士交往提供翔实可信的文献材料。

刘娟[4]2011年在《张籍诗歌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中唐着名诗人张籍为研究对象,张籍历来以乐府诗而闻名,早年学界对他的研究也多局限于此;近年,他的律诗也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历代诗评,对张籍诗歌的渊源、风格、影响及张籍诗评的历史性等方面作细致的分析,以求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诗人张籍。文章分为引言、正文两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张籍的生平及其诗歌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探索张籍诗歌的渊源。此章主要分叁节来论述:一、宗于《诗经》、汉乐府。张籍诗歌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叙事性强、比兴手法的特点。二、得青莲之遗。以往对张籍诗歌渊源的研究只提到《诗经》、汉乐府及杜甫,却忽略了李白。本文创新之一即探究张籍诗歌与李白诗歌之间的关系。二人在诗学观及创作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叁、学之于杜诗。张籍诗受杜甫影响,学界对此多有论述,本文抓住几个细节方面进行阐述:以时事创新题、描写与讥刺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等。第二章探索张籍诗歌的风格。张籍诗歌风格主要分为真澹、深婉两个方面来分析。第叁章探索张籍诗歌的影响。本章分为两个部分:中唐人对张籍诗歌的接受及后人对张籍诗歌的接受。第一节分析中唐人对张籍诗歌的接受时,主要侧重韩孟派诗人。第二节从时间的历时性来分析后人对张籍诗歌接受的变化。从历代诗评的发展中看张籍诗歌的流传情况,分析不同时期对张籍诗歌关注焦点的转移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司业集》版本源流考[J]. 焦体检.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2]. 《张司业集》版本源流考[D]. 焦体检. 河南大学. 2002

[3]. 《唐诗类苑》研究[D]. 杨波. 河南大学. 2008

[4]. 张籍诗歌研究[D]. 刘娟.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标签:;  ;  ;  ;  ;  

《张司业集》版本源流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