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卓男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 探究胃肠镜下,予以胃结肠息肉者,电凝切除的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8月,取胃结肠息肉者 62例,依据入院顺序,均分传统开腹C组、胃肠镜下电凝切除W组,各31例,对比效果。结果 W组手术时间、初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长,术中失血量低于C组,差异大,(P<0.05)。W组、C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93.55%(29/31)VS74.19%(23/31)、3.23%(1/31)VS19.35%(6/31),差异均大,(P<0.05)。结论 胃结肠息肉,行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手术指标改善,效果确切,安全性好,普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胃结肠息肉;胃肠镜;电凝切除

胃结肠息肉[1],多见胃肠病类型。任何部位可发,可见明显肿物。息肉性质,有肿瘤、肺肿瘤之分,良性息肉,也有癌变风险。胃结肠息肉,可干扰生活,病者情绪差,身体状况不佳。尽早切除,为息肉治疗之本。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可改善病情,效果确定。笔者以62例患者为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广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62例胃结肠息肉者,均为2017年1月-8月入院,经胃肠镜确诊,明确胃结肠息。依据入院顺序,均分C组、W组,各31例,C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57.19±5.23)岁。W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7.25±5.03)岁。基本资料,C组、W组差异小,(P>0.05),对比可行。研究设计,符合医学伦理。

入选标准[2]:(1)症状、B超、胃肠镜检查,确诊病情;(2)可耐受手术;(3)无麻醉禁忌;(4)无器质性病变;(5)知情同意,阅读、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3]:(1)妊娠、哺乳女性;(2)绝对手术禁忌症;(3)病历不全;(4)排斥研究。

1.2方法

1.2.1C组

行传统开腹术。取平卧位,行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无睫毛反射),以B超定位,明确手术位置,消毒、铺巾,于腹部入路,做手术切口。打开腹腔,暴露病灶,以息肉大小、位置为准,予以胃肠壁,切开处理。若可见蒂息肉,予以结扎,后切除;若为恶性,考虑病患实际,可耐受者,胃结肠,需行全切处理,逐层缝合切口、腹壁。

1.2.2W组

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麻醉、体位,同C组。于息肉位置,置入胃肠镜,冲入CO2,建立气腹,探查息肉大小、形状,明确定位,以探查为依据,制定手术计划。息肉不足0.5cm,以热活检钳去除;≥0.5cm,行电凝切除,以胃肠镜引导,行切除处理。若无法一次完成,以分片思路,行息肉切除处理。置入电金属圈套器,高频电凝处理,电凝时,距离病灶4cm,金属圈,套住息肉基蒂,以钦夹夹定息肉,观察颜色变化,至呈紫色,予以电切。若见创面明显,术后,予以抗生素3d,预防感染。并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切口变化,嘱患者合理饮食。

1.3观察指标

对比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初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

疗效判定[4]:以疼痛、症状、伤口愈合为据,评估疗效。①显效:胃肠部疼痛解除,症状消失,愈合优;②有效:疼痛、症状改善,愈合良好;③无效:疼痛、症状未改善,出现不愈合。总有效率=(①+②)/31×100%。

统计穿孔、剧痛、肠粘连、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率,计算、对比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手术指标以(±s)表示,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比较以t、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2.1C组、W组指标对比

C组手术时间、初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长,术中失血量多,与之相比,W组各指标均低,差异大,(P<0.05)。见表1。

2.3C组、W组并发症对比

C组:1例穿孔,1例剧痛,2例肠粘连,2例迟发性出血,发生率19.35%(6/31);W组:1例迟发性出血,发生率3.23%(1/31)。C组、W组比较,差异大,(X2=4.292,P=0.038<0.05)。

3.讨论

胃结肠息肉,手术治疗为基础,治疗机理为:切除病变,预防病变。术式较多,以往以开腹术居多。近年,微创理念普及,不主张传统术式。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为微创手术,效果确切。然,受众多因素干扰,未普及使用,明确其应用价值十分必要[5]。笔者以胃结肠息肉者为例,进行分析。

研究中设置C组、W 组,基于数据对比,开展研究,以明确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价值。数据分析。C组、W组对比显示:手术时间:(67.52±5.01)minVS(30.59±4.28)min;术中失血量:(129.87±6.73)mlVS(51.24±5.36)ml;初次进食时间:(32.04±5.82)hVS(22.43±3.29)h;住院时间:(8.03±1.25)dVS(3.65±1.19)d;总有效率:74.19%(23/31)VS93.55%(29/31);并发症发生率19.35%(6/31)VS3.23%(1/31)。较C组,W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化。提示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可改善手术治疗,优化效果,提升治疗安全性。

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立足于微创思想,注重降低手术损害。优势分析如下:①胃肠镜下,实现手术可控,可于息肉监测下,指导手术,避免无谓探查;②电凝切除,手术切口小,恢复快,息肉切除高效;③此种术式,患者易于接受,负性情绪少,情绪状况佳,有助于康复。④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手术定位准,手术处理全面,不易发生穿孔、肠粘连、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高。基于此,本次研究W组效果明显,临床指标优化,安全性高,显著优于C组。

综上,予以胃结肠息肉者,胃肠镜下,行电凝切除,可改善手术指标,提升疗效,安全性高,具备普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文卓.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7-88.

[2]许克伟.结肠息肉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9):147-147.

[3]易宏锋,卢月月,谢琼.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护理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2):93-94.

[4]杨兴畅.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胃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63-63.

[5]邰力艾提?阿不都热依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38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8):55-56.

论文作者:李卓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凝切除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卓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