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替代项、认知闭合与怀疑论问题——评德雷斯基的反怀疑论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怀疑论论文,斯基论文,认知论文,策略论文,德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相关替代论:德雷斯基反怀疑论的知识论基础 按照德雷斯基(Fred Dretske)的相关替代知识论,S知道p,当且仅当: (1)p是真的; (2)S相信p; (3)S能够排除p的所有相关替代项。 条件(3)是相关替代论不同于其他知识理论的地方。按照这一条件,S知道p并不要求S排除p的所有替代项(即与p相反的可能性),它只要求S排除p的所有相关替代项。德雷斯基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他的这一知识论立场:“知道X是A就是在B、C、D这些相关替代项的框架内知道X是A。这一对比集加上‘X是A’这一事实被用来定义当一个人知道X是A时他所知道的内容。”①“[知识是]一种排除了(所知命题的)所有相关替代项的证据状态。”②在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澄清:何种替代项是相关替代项?如何才算排除一个替代项? 对于第一个问题,相关替代论思想的鼻祖皮尔士(C.S.Peirce)是这样说明的:“确实,一个人可能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理由,使之对其起初相信的东西产生怀疑;但他此时之所以怀疑,是因为存在让其产生怀疑的某种正面(positive)理由,而不是因为笛卡尔式的行为准则。在哲学中我们不要假装怀疑那些我们内心并不怀疑的东西”。③ 从所引段落来看,皮尔士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怀疑背景信念中的某个信念,不是仅仅由于它有可能是错的,而是因为有某个正面的理由令我们怀疑它是错的。换言之,在皮尔士看来,“与p相反的可能性q有可能为真”并不能使q成为p的相关替代项,除非我们有支持q的某种正面理由。戈德曼(Alvin Goldman)和斯坦因(Gail Stine)持有类似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一个替代项是相关的,仅当有某个理由认为它是真的。”④显然,这是对相关替代项的一种主观解读。 德雷斯基对相关替代项的界定不一样,它是一种客观的解读方式。在他看来,“相关替代项是指这样的替代项,如果实际的事态没有发生,那么在目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生的替代项。”⑤“相关替代项与非相关替代项的区别不在于我们碰巧把它看作一种真实的可能性(不论合理与否),而在于客观情形中实际存在那些可能性。”⑥据此,可将德雷斯基对相关替代项(RA)的界定表示如下: 某种与p相反的可能性q是p的相关替代项,仅当:如果p不是真的,那么q就会是真的。(也就是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p不是真的,q还会是假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不同的相关替代论者同样持有不同的观点。特别地,在关于非相关替代项的排除问题上,这种分歧更加明显。斯坦因认为,不需要任何理由或证据,我们就知道所有不相关的替代项是错的,因为它们的完全非相关性确保我们知道它们是错的。“对于许多命题——尤其是在讨论的语境中其否命题不是相关替代项的那些命题——我们知道它们是真的,而且,在通常的意义上,我们无需任何证据就知道它们(而不是它们的否命题)是真的。”⑦联系到斯坦因对相关替代项的界定,我们可以推断,斯坦因至少认为,如果我们没有正面的理由认为某个替代项是真的,那么我们也就排除了它为真的可能性,即知道它是假的。 德雷斯基与斯坦因的观点不同,在他看来,尽管一个替代项是不相关的,但我们不能据此来排除该替代项。在德雷斯基看来,排除一个替代项(不论其相关与否)需要一种决定性理由(conclusive reason,CR)。依据斯托依普(Matthias Steup),德雷斯基的“决定性理由”(CR)概念可表述如下: R是一个支持p的决定性理由,依据定义就是:如果p是假的,那么R也会是假的(或者:如果p不是这样,R就不会是这样)。⑧ 德雷斯基的赤膀鸭案例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相关替代论。假设某人看到浮在水面上的一只看似赤膀鸭的鸟,基于此视觉证据他相信他看到的是一只赤膀鸭。进一步假定,这只鸟确实是赤膀鸭。但此人并不知晓的是,有一种西伯利亚,外形与赤膀鸭无异,区别仅在于它们的腹毛颜色不同,前者的腹毛是红色的,而后者的腹毛不是红色的。但只有在飞行时,人们才能看到它的红色腹毛,并据此把它和赤膀鸭区别开来。换言之,西伯利亚浮在水面上的样子和赤膀鸭没什么两样。现在的问题是:这位观鸟人真的知道他看见的是一只赤膀鸭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位观鸟人是否有决定性理由来排除这只鸟是的可能性。依据假定,观鸟人具有的证据是:他看到一只浮在水面上的鸟,它看起来像赤膀鸭。显然,这一证据并不满足德雷斯基对决定性理由的要求。因为如果那只鸟是,他仍然会具有相同的视觉证据。既然该证据不是一种能排除这只鸟是的决定性理由,当然就不能据此排除这只鸟是的可能性。 现在的关键就是看在这个案例中是不是赤膀鸭的相关替代项。依据德雷斯基对相关替代项的客观解读,是不是赤膀鸭的相关替代项,这得看周围有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如果世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当然就不是相关替代项,因而观鸟人知道他看见的是赤膀鸭。但问题是世上确实有一种西伯利亚。德雷斯基认为,如果由于某种地理原因,这种不可能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此,那么仍然不是相关替代项,因此观鸟人还是知道他看见的是一只赤膀鸭。但如果西伯利亚能够迁徙到此(尽管它们还没有迁徙到此),那么在此地出现这是一种真实的可能性,因而是一个相关替代项。依据假定,观鸟人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排除他看到的是一只迁徙过来的的可能性(不管这一可能性多小),因此他不知道他看见的是一只赤膀鸭。 二 反闭合:德雷斯基对怀疑论的回应 怀疑论问题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知识论难题之一,怀疑论问题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具有高度直觉合理性的怀疑论论证。德雷斯基认为,所有怀疑论论证都是一种闭合论证。令“O”表示任何一个我们通常认为我们自己知道的普通命题(ordinary proposition),“SH”表示一个恰当描述的怀疑论假设(skepticism hypothesis),怀疑论闭合论证可大致表述如下: (1)S不知道SH。[前提] (2)如果S知道O,那么S知道SH。[前提] (3)S不知道O。[1,2]一般认为,前提(2)依赖于知识闭合原理(closure principle for knowledge,CK): 对于所有S,p,q,如果S知道p,且S知道p蕴涵q,那么S知道q。因O蕴涵SH,依据CK,可得出如下命题:如果S知道O,那么S知道SH。 代入具体的怀疑论假设,即可得各种具体的怀疑论论证: BIV(a brain-in-a-vat)论证 BS1我不知道我不是BIV。 BS2如果我知道我有两只手,那么我知道我不是BIV。 BSC因此,我不知道我有两只手。 伪装巧妙的骡子论证 MS1你不知道你看到的不是一匹伪装巧妙的骡子。 MS2如果你知道你看到的是一匹斑马,那么你知道你看到的不是一匹伪装巧妙的骡子。 MSC因此,你不知道你看到的是一匹斑马。 显然,闭合论证采用的是一种否定后件式推理,因而是一个有效(valid)论证,而且该论证的两个前提也貌似合理,但其结论荒谬之极,将我们置于完全无知的境地,这就是所谓的怀疑论问题。 在德雷斯基看来,怀疑论错误的根源在于其所依赖的认知闭合原理是错误的。闭合原理只适用于全穿透算子(full penetrating operator),而认知算子(如“知道”、“证成”、“有理由相信”,等等)属于半穿透(semi-penetrating)算子。德雷斯基的这一断言的基础就是上文提到的相关替代论。如前所述,依据相关替代论,S知道一个命题,并不要求S排除该命题的所有替代项,而只要求S排除该命题的所有相关替代项。换言之,S知道一个命题只意味着S具有排除所知命题的相关替代项的决定性理由,而并不意味着他具有排除那些不属于所知命题的相关替代项的替代项的决定性理由。因此,认知闭合原理只适用于由一个命题来否定其相关替代项的场合,而不适用于由一个命题来否定那些不属于相关替代项的替代项的场合。由此可见,德雷斯基赞同的是一种修正的知识闭合原理(): 对于所有的S,p,q,如果S知道p,S知道p蕴涵q,且q是p的相关替代项,那么S知道q。⑩ 由于怀疑论命题SH不是普通命题O的相关替代项,因此,依据CK[,D]并不能得出:如果S知道O,那么S知道SH。比如,对于BIV怀疑论,“你有两只手”的相关替代项包括:你因车祸而丧失了两只手,你生下来就是一个没有手的残疾人(对你表示同情),等等,但不包括“你是一个无手的BIV”这样的替代项。如果你知道你有两只手,那么你就必然具有决定性理由来排除这些相关替代项,但你并不一定具有(事实上你也不具有)排除BIV假设的决定性理由。因此,你不能依据CK[,D]得出:如果我知道我有两只手,那么我知道我不是BIV。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伪装巧妙的骡子论证。在一个正常的城市动物园中,斑马的相关替代项是指动物园里除斑马以外的其他动物,如骡子、大象、长颈鹿、驴子,等等,但没有包括伪装巧妙的骡子这一替代项。因此,如果你知道你看到的是一匹斑马,那么你就必然具有排除这是一只骡子、大象、长颈鹿、驴子等相关替代项的决定性理由,如你看到的这只动物长有黑白相间的条纹,样子像马,你还看见围栏上挂着一个写有“斑马”字样的标签(如果你看到的是上述动物,就不会有这些证据出现);但你并不一定具有(事实上你也不具有)决定性理由来排除这是一匹伪装巧妙的骡子的可能性(如果你看到一匹伪装巧妙的骡子,同样会有这些证据出现)。因此,你不能依据得出:如果我知道我看到的是一匹斑马,那么S知道我看到的不是一只伪装巧妙的骡子。(11) 实际上,这也是德雷斯基在否定了CK之后仍能心安理得的重要原因。斯托伊普在评论德雷斯基的《反闭合事例》一文时这样写道:“毕竟,放弃闭合原理并不意味着我们决不能运用蕴涵来扩展我们的知识存量。当我们知道p蕴涵q时,我们通常会具有支持p和q的决定性理由。在这种场合,我们能够从p推论出q”。(12) 三 对德雷斯基反怀疑论方案的评论 1.反闭合的代价太高 许多人认为,闭合原理具有高度的直觉合理性,拒斥闭合原理的反怀疑论方案代价太高。在他们看来,闭合原理表达了知识本性的某种深层要素:你怎么可能知道p,也知道p蕴涵q,但又不知道q呢?正因如此,德罗斯(Keith DeRose)认为,“虽然你不知道你不是无手的BIV,但你仍然知道你有一双手”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合取”(abominable conjunction)。(13)普里查德(Duncan Pritchard)认为,拒斥闭合原理这一做法本身“似乎就是一种智力上的自我伤害,因而对我们处理怀疑论问题起不到任何抚慰作用。”(14)富摩顿(Richard Fumerton)和科恩的下述评论尽管是针对诺齐克,但同样适用于德雷斯基,因为他涉及的正是闭合原理失效的问题:“诺齐克在关于经验知识的讨论中得出的最令人吃惊的、最具原创性的、最具辩证灵活性的结论大概就是:他把对其观点最具破坏性的一个异议(闭合原理失效)当作一个优点来看待,并加以接受。”(15)“正是追踪条件与闭合原理相矛盾这一事实为我们拒绝知识追踪论提供了理由。”(16) 更为甚者,霍桑(John Hawthorne)认为拒绝闭合原理的代价比预期的要高得多。因为,闭合原理失效会导致具有更大直觉合理性的知识分配(distribution)原理失效。霍桑将知识分配原理(DK)表述如下: 如果一个人知道p和q的合取,那么,只要他能[据此]推论出p,他就能知道(be in a position to know)p(而且,只要他能[据此]推论出q,他就能知道q)。(17) 霍桑认为,尽管你不可能具有决定性理由来支持你不是BIV这一命题,但是你有可能具有决定性理由来支持“你头疼且你不是BIV”这一合取命题,例如你头疼的各种症状就是支持这一合取命题的决定性理由。在出现头疼症状时,依据德雷斯基的知识论,你知道“你头疼和你不是BIV”这一合取命题。进一步假定你知道“你头疼且你不是BIV”这一合取命题蕴涵“你不是BIV”(这是一个明显的真理,一般人都能看出来)。依据知识分配原理,你就知道你不是BIV。但依据德雷斯基的知识论,你不知道你不是BIV,因为你缺乏支持它的决定性理由。因此,德雷斯基的知识论在否定闭合原理的同时,必然也会否定知识分配原理。 2.德雷斯基和布洛梅-提曼对反闭合的协调成功吗? 与上述支持闭合原理的人们相反,德雷斯基认为,面对怀疑论的挑战,放弃闭合原理是一种代价最小的选择。因为如果坚持闭合原理,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接受怀疑论的结论,要么承认我们知道某些我们不具有任何决定性理由的命题,如怀疑论命题的否命题。在德雷斯基看来,第一种选择意味着我们一无所知,即便维护了闭合原理,那又有何意义呢?第二种选择则会导致某种语词欺骗(verbal hocus pocus),我们一方面说我们知道某个命题,另一方面又说我们对它不具有任何决定性理由。因此,这两种选择都是不可接受的。德雷斯基进一步断言,否定闭合原理的代价要小得多。在他看来,闭合原理尽管在直觉上合理,但直觉上合理并不表明它就是正确的,他认为闭合原理的直觉合理性是来自于这样一个错觉,即认为我们对知识的扩展必须依赖闭合原理,似乎一旦否定闭合原理,我们就不能以推理的方式来扩展我们的知识。为此,德雷斯基提醒人们注意区分闭合原理与逻辑学中的肯定前件式推理(modus ponens)。他坦言,从形式上说,两者极为相似,但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从逻辑上讲,闭合原理要更强一些,因而否定闭合原理并不会否定肯定前件式推理。因此,即便否定了闭合原理,我们仍然能扩展我们的知识。如前所述,德雷斯基认为,如果我们具有支持所推衍的命题的决定性理由,我们就能运用肯定前件式推理来扩展我们的知识存量。此外,德雷斯基还认为不加限制的闭合原理本身就是可疑的。实际上,存在很多闭合原理的反例,这些反例表明无限制地接受知识闭合原理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德雷斯基认为放弃闭合原理是一种代价最小的明智选择。(18) 布洛梅-提曼(Michael Blome-Tillmann)为德雷斯基知识论的反闭合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辩护。为了使德雷斯基的反闭合策略能够和我们可通过演绎推理来扩展知识的直觉协调一致,布洛梅-提曼提出了一个修订的模态闭合(Revised Modal Closure RMC)原理(19): 依据RMC,如果(1)x在时刻t知道p,(2)x在时刻t知道p蕴涵q,(3)所有q世界的集合与所有被x的经验和记忆消除的世界的集合并非恒为空集,即x的经验或记忆至少能消除部分q世界,那么x在时刻t能够知道q。 布洛梅-提曼认为,RMC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既允许我们在正常场合(the good cases)——即在我们的经验或记忆至少能消除部分q世界的场合——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来扩展我们的知识,又可避免在非正常场合(the bad cases)——即在我们的经验或记忆不能消除任何q世界的场合——得出怀疑论的结论。 我们先看一看在正常场合下依据RMC来扩展我们的经验知识的一个例子。比如,我看到树上有一只鸟,我清楚地看到它的外形特征,特别地,我看到它的胸部羽毛略带红色,比照我关于知更鸟特征的记忆,我知道这是一只知更鸟;假如我也知道“这是一只知更鸟”蕴涵“这不是一只松鸦”;当然,我们看到松鸦时会有不同的感觉经验,比如松鸦胸部上的羽毛不是略带红色的。换言之,“我看到树上的那只鸟胸部的羽毛略带红色”这种感觉经验消除了“这只动物是松鸦”的那个邻近的可能世界。依据RMC,我当然能推知:这不是一只松鸦。 同样,RMC也能够说明在数学和逻辑学中的知识扩展问题。因为数学的和逻辑的真理是必然的,不存在和这些真理相反的可能性,所以不存在我们的经验和记忆不能够消除的相反的可能性。因此,在数学和逻辑学领域,所有从知识恰当演绎出来的命题都是知识。 应用到怀疑论场合,依据RMC,我们不能由“我知道O”推论出“我知道SH”。因为E与SH的世界没有交集,即我的经验证据不能够消除SH的世界。 在笔者看来,RMC确实能够使反闭合与我们可通过演绎推理来扩展知识的直觉协调一致,但它不能避免霍桑所说的知识分配原理失效的问题。如前所述,依据德雷斯基的知识论,你知道“你头疼且你不是BIV”这样一个合取命题,依据知识分配原理DK,你也知道你不是BIV。但依据RMC,从你知道这样一个合取命题并不能推知你不是BIV。因此,RMC会导致DK失效。 3.德雷斯基的相关替代论是否必然导致反闭合? 按照德雷斯基的观点,只有那些真实的可能性才是相关替代项,这是德雷斯基认为我们知道各种普通命题的重要理由,他正是依据怀疑论情形是一种非现实的可能性将怀疑论情形排除在普通命题的相关替代项之外。例如,伪装巧妙的骡子不是斑马的相关替代项,其原因是这一可能性不是一种真实的可能性;“我是BIV”不是“我有两只手”的相关替代项,其原因同样是: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可能性。但不明白的是,怀疑论情形的这种非现实性为何不能成为我们将之排除在“怀疑论假设为伪”的相关替代项之外的理由。例如,因为伪装巧妙的骡子的可能性不是一种真实的可能性,所以它不是“你看见的不是一只伪装巧妙的骡子”的相关替代项;因为BIV的可能性不是一种真实的可能性,所以它不是“我不是BIV”的相关替代项。显然,在判定“你看见的动物是一匹斑马”和“你看见的不是一只伪装巧妙的骡子”的相关替代项时,或在判定“我有两只手”和“我不是BIV”的相关替代项时,我们的理由是一样的,即怀疑论情形(“你看见的是一只伪装巧妙的骡子”或“我是BIV”)是一种非现实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前一种情形中的理由是充分的,因而我们知道各种普通命题——如你知道你看见的动物是一匹斑马,我知道我有两只手;那么后一种情形中的理由也是充分的,因而我们也知道怀疑论假设为伪——如你知道你看见的动物不是一只伪装巧妙的骡子,我知道我不是BIV。反之,如果后一种推理情形中的理由是不充分的,那么就没有理由认为前一种推理情形中的理由是充分的,因而会得出怀疑论的结论,即我们既不知道怀疑论假设为伪,我们也不知道各种普通命题。 由是观之,如果忠实于德雷斯基对相关替代项的客观解读,那么他的知识论并不必然反对闭合原理,恰恰相反,它是支持闭合原理的。因此,他的反怀疑论方案要么不足以反对怀疑论,要么走向摩尔主义,而不是人们所公认的德雷斯基一诺齐克主义。 注释: ①⑤(11)Fred Dretske,"Epistemic Operators",Journal of Philosophy,67,1970,p.1022,p.1021,pp.1015-1016. ②⑥⑨Fred Dretske,"The Pragmatic Dimension of Knowledge",Philosophical Studies,40,1981,p.367,p.377,pp.368-369. ③Ernest Sosa,"Relevant Alternatives,Contextualism Included",Philosophical Studies,119,2004,p.37. ④⑦Gail Stine,"Skepticism,Relevant Alternatives,and Deductive Closure",Philosophical Studies,29,1976,p.252,p.259. ⑧(12)Matthias Steup,"Knowlede and Skepticism:Introduction",Matthias Steup and Ernest Sosa eds.,Contemporary Debates in Epistemology,Blackwell Publisher,2005,p.1,p.4. ⑩严格地说,应以如下方式来表述():对于所有的S,p,q,如果S知道p,S知道p蕴涵q,q是P的相关替代项,S基于“p蕴涵q”而由p推论出q,且S基于这一推论而相信q,那么S知道q。 (13)Keith DeRose,"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Philosophical Review,104,1995,p.28. (14)Duncan Pritchard,"How to be a Neo-Moorean",S.Goldberg ed.,Internalism and Externalism in Semanticsand Epistemology,Oxford,2007,p.76. (15)(16)Stewart Cohen,"Contextualism,Skepticism,and the Structure of Reasons",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13,1999,p.64,p.64. (17)John Hawthorne,"The Case for Closure",Matthias Steup and Ernest Sosa eds.,Contemporary Debates in Epistemology,Blackwell Publisher,2005,p.31. (18)Fred Dretske,"The Case against Closure",Matthias Steup and Ernest Sosa eds.,Contemporary Debates in Epistemology,Blackwell Publisher,2005,p.23. (19)Michael Blome-Tillmann,"A Closer Look at Closure Scepticism",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106,2006,p.389.相关选择、认知终结与怀疑--评德雷斯基的反怀疑主义策略_知识论论文
相关选择、认知终结与怀疑--评德雷斯基的反怀疑主义策略_知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