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仡佬族民间信仰及其现代价值
何 亮,宿振伟
(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 要】 仡佬族民间信仰体现了仡佬先民的悠久历史。仡佬人祭祖、祭神,冲傩等祭祀活动,体现了仡佬人不怕困难,开拓创业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探索和发扬仡佬族民间信仰, 可以促进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贵州仡佬族;民间信仰;现代价值
仡佬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主要聚居在贵州省境内。遵义市的务川和道真县是主要聚居地区,其余则散居在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淳朴、勤劳的仡佬人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而在仡佬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就是其民间信仰。仡佬族的民间信仰简单说来是指普遍流行的各种形式崇拜,民众在不同的节气举行仪式祭祀内心的“神灵”。
一、贵州仡佬族民间信仰的类型
总的说来仡佬族民间信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祖先崇拜、自然神崇拜以及图腾崇拜。
(一)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存在于仡佬族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是贵州仡佬族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地的祖先崇拜也不尽相同。例如,竹王乃仡佬族祖先神,所以仡佬人形成了崇敬竹子的风俗。在道真的梅家寨,仡佬人如生育男孩,父母会将胎盘和鸡蛋壳一起埋入竹林里,希冀得到竹王的保佑。而务川的仡佬族则崇拜“宝王”。“宝王”是务川仡佬族开采朱砂的祖先,是仡佬族人心中的财神和保平安神灵。
(二)自然神崇拜
仡佬族俗语:“吃哪山的水,变哪山的鬼,以祭山为大。”山神、水神、火神、雷神等均是仡佬族信仰的神灵。贵州多地仡佬人聚居区至今仍存有大量的山神庙和土地庙。每到农历节气,民众都会带着各种祭品来庙里供奉祭拜,祈祷神灵保佑平平安安、五谷丰登。此外,还有动植物崇拜。贵州仡佬族尤其崇拜神树,每一个村子都有神树,不能砍伐。
(三)图腾崇拜
竹为仡佬人最广泛的图腾。凡是仡佬人聚居的农村,在屋外都要种竹子。此外,在仡佬人聚居地都立有竹王庙,重要节日都会举行祭拜。而在贵州务川、石阡等地的仡佬族则把鹰作为图腾崇拜。
二、贵州仡佬族民间信仰的祭祀类型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仡佬族人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祭祀行为,他们通过具体的祭祀行为而表达自己的信仰,同时通过祭祀和日常生活的结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仡佬人的祭祀活动渐渐演变成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有方式。
(二)祭拜神灵。祭拜神灵是仡佬族人通过祭祀各种神灵从而祈求保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一)祭拜祖先。每当农历传统节日,仡佬族都要举行祭拜祖先仪式,向祖先供奉祭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为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词汇发展,词汇教授应该是丰富和多面的。不仅重视词汇深度的重要作用,而且重视产出性词汇知识的培养,同时注意在不同水平阶段采取差异性的学习策略。考虑对词汇的不同需求,使其成为学习者的一个参数。词汇教学可以发展词汇的复杂度,深度和中心词汇,特别是多角度的重复对于词汇意义的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贵州仡佬族民间信仰的传承价值
(一)仡佬族民间信仰传承了这个古老民族的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现如今凡是仡佬人聚居的地方,当地的自然环境基本保持了原来面貌。
(三)祭拜图腾。例如贵州凤冈地区的仡佬族就祭奉“蜘蛛神”。这里的人们特别爱护蜘蛛,从不伤害它们。每逢大年三十,民众们都会聚集在山岩下的石洞前,摆放祭祀用品,然后烧钱化纸,在族长带领下跪拜,并焚香祷告。
(二)仡佬族民间信仰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宝贵的民间信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证明很多散居的少数民族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基本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本民族精神文化以比较稳定的形式传承下来,例如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根据See-To等[4]的观点,在研究中主要以网络口碑的质量、网络口碑的数量和网络评论的肯定性3个方面来评价网络口碑。网络口碑的质量指每条评论是否清晰、明了、客观以及推荐理由是否充分等;网络口碑的数量主要指网络评审数量的多少以及每条评论所包含信息量的大小等;网络评论的肯定性,主要包括每条评论是否具有肯定性以及每个评论人对产品的推荐程度等。
(三)保护和传承仡佬族民间信仰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日新月异的今天仡佬族民间信仰文化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如何在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发掘贵州仡佬族民间信仰旅游价值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机构布局方面,截至2017年8月31日,银行业在自贸区内新设立分支行共217家,其中国有银行83家,股份行60家。股份制银行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的主要特征有:第一,前两批自贸区是布局重点区域;第二,招行、浦发、民生、平安、华夏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均设立一级分行,华夏银行在天津自贸区设立一级分行,其他情形以设立二级分行居多,基本是建立在原来支行基础上升格而来。
参考文献:
[1]熊大宽.仡佬族文化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2]翁家烈.仡佬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简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4]张晓辉.李天元 .仡佬族—贵州大方县红丰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4.
[5]李金兰,郭亮.仡佬风存〔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48-49.
中图分类号: C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18-0233-01
基金项目: 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贵州仡佬族口传文化挖掘与地方旅游品牌打造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7ZC038。
作者简介: 何 亮(1983-),男,湖南常德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族史、思想政治教育。宿振伟(1985-),男,蒙古族,辽宁朝阳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