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把信仰的诗文融入生命
叶介甫
杨匏安,1896年11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从小习读诗文,“颇有诗癖”。1919年在广州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壮烈牺牲。
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5年,杨匏安东渡日本横滨求学。其间,接触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各种思想学说。次年,回到家乡,后在澳门当家庭教师。
对于出现在《孟子》一书中的历史人物,中国人要比外国人熟悉得多,而外国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对一些人物十分陌生。例如,尧舜,中国人对这一古代贤君应该知之甚多,孟子对尧舜更是十分推崇,而外国人则对于尧舜的了解程度仅限于名字与职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够仅凭音译,将尧舜翻译成“Yao and Shun”而是要在显著的位置对其进行标注,而对这类人加以注解和说明,能够辅助外国人理解《孟子》一书的内容。因此,要想很好的翻译《孟子》,就必须要先了解孟子书中的字义,更要充分了解孟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才能避免去接原意,利用注释加以补充的办法,让外国读者更为深刻的了解孟子的学说理论。
1918年初,杨匏安举家迁到广州。起初,他在时敏中学担任国文老师,教学生写诗作文。当时,中学教员的薪水不高,广州警局的一位官僚请他当幕僚,他却决然拒绝。
他写过一首题为《钓》的诗,以东汉末年鄙夷荣华富贵、不愿做官的管宁自喻,来表达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思想。那时,他的诗作除了介绍西方的时人轶事、民间趣闻外,积极的思想内容并不多。直到1919年,在五四运动风潮的激荡下,他的思想才发生了很大变化。
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和五四爱国运动,加深了杨匏安对世界形势的认识。一方面,他从五四风暴中深切体会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从而坚定了投身革命运动的决心。另一方面,他从李大钊的文章中,学习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祖国命运的方法。
1927年3月底,杨匏安与谭平山及共产国际代表罗易等一起离开广州,于4月3日到达武汉。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反革命政变。22日,杨匏安与其他国民党中央委员联名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讨蒋通电”,谴责蒋介石由反抗中央到自立中央的行为,号召全国民众“依照中央命令,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
同年10月,杨匏安发表了《社会主义》一文。文中简要介绍了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普鲁东和马克思等人的社会主义学说,歌颂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圣典”,并指出“近代生产事业,虽以资本制度而益形发达,然今日贫富之悬隔,及社会上各种罪恶,莫不由是而生。然则现在之社会状态,实劳动者奋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时期也”。这时,杨匏安开始重视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的实践意义。
11月至12月,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了《马克斯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一文。该文共刊登19天,与李大钊的著名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下半篇几乎同时问世,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马克斯主义》的发表,标志着杨匏安已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他的宣传活动,不但为当时正在深入发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而且为广东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确立国共合作方针。是年冬,党组织指派谭平山与杨匏安担任中共驻国民党的党团书记,以统一出席国民党会议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此,杨匏安转为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国民党改组以广州市党部为试点,杨匏安和许多共产党员、青年团员都积极投入到这一工作中。11月11日,国民党召开广州市党员大会。会后,各区分部相继成立,杨匏安当选第十区分部执行委员兼秘书。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推举谭平山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杨匏安为组织部秘书。由于谭平山还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经常要处理各方面的大事,组织部的工作实际上由杨匏安主持。
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是一流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发区、城区的开发过程,而是一个高起点的城市化、都市化的发展过程,是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以黄浦江为轴、对称发展的过程。浦东的城市规划灵魂是东西联动。浦东浦西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从而实现浦东浦西资源优化配置,浦西大都市的人才资源、经济基础支撑浦东开发,浦东的开发开放政策引领带动上海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
为了破坏罢工,港英当局还派出警探四处搜捕罢工“煽动者”。7月1日晚10时,杨匏安在海员工人戴卓民家商量罢工问题时被捕入狱。在被捕后的第三天,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工人之路》特号,发布了《杨长官被捕》的消息,激起了20多万罢工工人的愤慨,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杨匏安等人在狱中,足足被关了50天。由于警方找不到煽动工潮的证据,只得将他们释放并“驱逐出境”。
此外,国民党地方党部的改组工作,也受到各县行政官员的阻挠。如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国民党右派古应芬派出的县长,大多是腐朽分子,他们视做官为发财捷径,将地方财政收入当作私人钱包。他们不肯拨交县党部经费,甚至攻击县党部开展工农运动、斗争土豪劣绅是“干涉地方行政”,借辞保护反动分子。
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杨匏安始终坚持原则,机智办事。他认真贯彻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制定的方针,干净利落而又审慎地处理了许多党内外的矛盾纠纷,使国民党内两派之间、地方党部与地方行政之间的不少争执案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一次,五华县党部弹劾该县县长摧残党务、贪赃枉法,杨匏安主持省党部执委会会议。经过调查研究,他认为这个弹劾案理由充分,立即函请省政府将该县长撤职、扣留查办,并命共产党员古大存等迅速回县工作。
在杨匏安等人的努力下,中央组织部揭露、打击了敌人和右派的破坏活动,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
策划发动香港工人罢工
1925年5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勾结香港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广州发动叛乱。6月12日,广东革命政府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杨匏安在参与平叛后的第二天,即以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长兼国民党中央农工部长廖仲恺的代表身份,和邓中夏(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一起前往香港,会同苏兆征、杨殷等发动香港工人罢工,以响应上海的五卅运动。
故乡回首战云深,漏刃投荒万里临。
◇1925年,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成立时委员合影。二排左二为杨匏安
当时,香港共有130多个工会,派别很多,情况复杂,但受我党影响的并不多。杨匏安、邓中夏到香港后,首先召开党团员和积极分子会议,并将传单分发到各工厂、码头,进行宣传发动工作。然后,他们以请客的方式为掩护,举行全港工团会议,报告五卅惨案经过和各地声援情况,号召各工会工人罢工回省。许多工会领袖虽不反对罢工,但担心罢工后影响收入,有些工人也担心回广州后流落街头,食宿无着。杨匏安即以财政部长廖仲恺的代表身份,保证罢工工人回省后,由政府负责解决交通食宿问题。这一举动有效解除了工人们的顾虑,各工会相继发布了罢工命令。
6月19日,工人们开始罢工离港。当时,香港英帝国主义宣布施行战时戒严令,海军陆战队全体登陆警戒,军舰巡逻海面,妄图阻止工人罢工离港。但大批工人仍突破了重重封锁,步行到深圳或绕道澳门、前山、三水河口,陆续回到广州。
7.2 信息公开透明的特殊要求。公示承包经营者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以及食品原料供应渠道及品牌、主要食品原料的成本。
国民党一大后,中央组织部的工作全面铺开,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不顺利,它遭到了各方阻挠和破坏。首先是帝国主义及其南北军阀,他们造谣国民党改组是“赤化”,是实行“共产公妻”,借此蛊惑人心;其次是国民党右派极力反对国共合作,污蔑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阴谋”,是为了“篡夺”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还造谣说,中央组织部“对于各地党部之筹备员,有共产派者派之,无共产派者竟不派”,攻击污蔑谭平山、杨匏安操纵国民党组织。
署名痛斥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罪行
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杨匏安作为广州市代表,出席了大会。杨匏安由此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九名常务委员之一。与常委谭平山、林祖涵共同组成秘书处,处理国民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参照文献[7],提取刀额新对虾ST,每只小鼠ip给予20 μg含铝佐剂的ST,每周1次,连续6周。于6周末摘眼球取血,分离小鼠血清。
正当革命形势深入发展时,蒋介石于3月20日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强迫共产党人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5月15日,他又提出所谓“党务整理案”,进一步排斥、打击共产党人。
杨匏安对蒋介石早有警觉,他曾说“蒋介石是滑头仔!”针对蒋介石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罪恶行径,他以中共广东区委委员的身份,召集出席第二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的共产党员开会。他分析了斗争形势,提出在农民运动中,应警惕国民党右派的阴谋,对右派的破坏必须坚决作斗争。由于陈独秀派张国焘代表执行右倾退让政策,谭平山、杨匏安被迫辞去中央组织部长和秘书的职务。
12月29日,杨匏安在国民党广东省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中国国民党广东省组织部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和补充说明。他指出:广东省党部成立之后,虽然党员数量增加,组织扩大,民众运动发展了,但党务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党员虽多而教育训练不够,党内纪律松弛,监察委员起不了督促、整饬党纪的作用,党内派别多,纠纷不已等等,提醒大家详细考虑,提出补救办法。在这次大会上,杨匏安仍当选省党部常务委员。
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课程,具备电子商务实训教室,需要具备软件,打造虚拟的交易平台,让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终告失败。8月1日,南昌《民国日报》发布了由宋庆龄等22人署名的痛斥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罪行的《中央委员会宣言》,杨匏安是署名者之一。
8月7日,杨匏安以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后,他接受党的指示,离开武汉经上海来到香港和澳门,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及向张发奎部做统战工作。但和张的谈判没有成功,不久,广州起义爆发。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广州起义失败后,杨匏安被派赴南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异国他乡,他曾寄回两首诗给亲友。原诗如下:
十一月既望泊舟星架坡港
在高良乡的调查,大家说得最多的是《献饭调》。每天的早饭、午饭、晚饭、夜宵等时段都有在棺材前的献饭仪式,举行这个仪式时,都要吹奏芦笙,以便与亡灵“沟通”。
馀日可消行坐卧,感怀休问去来今。
1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在中央机关参与党刊的编辑工作。他的家人则分散住在党的印刷、出版或交通机关,掩护党的活动。不久,杨匏安因印刷所遭到破坏而被捕。由于身份未暴露,杨匏安在提篮桥监狱关禁8个月后,即获释放。出狱后,他仍留在上海中央机关工作。
这两首诗表现了杨匏安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寄托、表达了他对党对祖国的怀念与忠诚。
然后他还说了一下“钓蟾功”的“大蟾气”,大蟾气是钓蟾功绝学,也叫吞气法,据说当年甘淡然就是用出这个绝技才赢了李瑞东。练大蟾气时要吞气,关键在火候,练多了容易上火,所以在练大蟾气过程中要“吸月窟以补真阴”,所谓吸月窟,是采月亮的阴气,用来平衡阴阳的,这样练不会上火。就是要在晚上有月光的时候练,所以大蟾气的练法也叫“蛤蟆吞月”。
自笑身闲心独苦,当头皓月伴微吟。
卧式加工是主轴轴线与工作台平行设置来加工零部件,主要适用于加工箱体类工件。组成卧式加工中心的重要组成铸件有床身(底座)、立柱、回转工作台、主轴箱等。对卧式加工中心中最大、最重的基础部件床身(底座)铸件来讲,影响到加工精度主要体现在铸件的刚度、强度、水平度、表面粗糙度等方面。
寄小梅
去国六千里,心随云水长。
逃生来绝域,同禁入危邦。
归意能无动,公忠不可忘。
相思凭梦寄,月色满桄榔。
江南有梦迷蛮瘴,海外何人辨雅音。
近年来,该地区先后从战略上提出了打造绿色煤都、创建生态县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打造宜居和谐城市的发展规划。
Mie散射是由大气中粒径较大的悬浮物引起的激光波长不发生变化的弹性散射。激光发射器向大气发射偏正脉冲光,被传输路径上的空气分子、气溶胶或云散射,其后向散射光被接收望远镜接收,再进行适当的信号处理后得到整个大气回波信号,从而反演出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和时间演变等特征。
1930年,杨匏安和阮啸仙在党中央以中国互济会的名义开办政治训练班,为党培养干部。7月,他用“王纯一”的笔名,翻译了拉比杜斯的《地租论》。该书对当时国内各革命根据地深入进行的土地革命,具有参考价值。他用同一笔名还编译了一本30多万字的《西洋史要》。这是一本较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作的西洋史著作,也是当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参考书。
1931年夏,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罗绮园因行为不检,被人告密,累及杨匏安等10多人被捕。杨匏安在狱中立场坚定,忠贞不屈。蒋介石连写两封劝降信,都被他撕毁。蒋又打电话劝降,他却将话筒摔掉。他在狱中托人捎信给家里,说他处境很危险,难免要为革命牺牲,告诫家人不要接受任何不认识的人的财物或资助。
当时,党组织请宋庆龄、何香凝出面营救。周恩来还筹划在杨匏安被解往南京或苏州的途中,组织武装营救。但终因蒋介石屡次对杨匏安劝降不成,下达了在上海就地枪决的命令,营救计划未能实现。
阿帕奇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规模中等、国际化经营的独立石油公司。2014年国际油价大幅下降对阿帕奇经营产生重大影响,阿帕奇调整上游发展战略,剥离成本居高不下、短期效益较差的不良资产,将上游聚焦于现金流和投资回报。即使如此,在低油价下阿帕奇强调通过勘探实施全周期价值创造。
40年来,我国农药工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产业由小到大健康发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药工业较为薄弱,年产量约为53万吨,品种较少且以高毒农药为主,很多农药品种需要依赖进口。经过40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能生产500多种原药、几十种剂型,且环境友好型农药成为主流。2017年累计生产农药294.1万吨,农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80亿元、利润总额260亿元。
杨匏安与罗绮园共事多年,关系密切。他在狱中已察觉到罗绮园经不起敌人的利诱威迫,有动摇变节的可能,遂作《死前一夕作·示难友》一诗送给罗绮园并告别难友。诗曰: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1)操作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严禁非指定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机械,严禁违章操作。
迟行笑褚渊,知止穷张俭。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此诗意在教育罗绮园不要叛党投敌,并勉励难友坚持斗争、保全气节。
1931年8月,杨匏安遇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年仅35岁。
◇杨匏安用笔名“王纯一”编译的《西洋史要》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