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2.0时代的中印关系论文

莫迪2.0时代的中印关系

李青燕

莫迪强势连任开启印度内政外交2.0时代。对内深化改革、提振经济是莫迪第二任期首要任务,也是兑现“新印度”承诺的关键。同时,延续“邻国优先”,在续推大国平衡之策基础上,莫迪2.0外交以“美日印”和“中俄印”合作机制为抓手,更加灵活务实和有选择性地推进多边外交,力图“在塑造21世纪全球格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当前世界“不确定性”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背景下,中印共同利益不断扩展,在经贸、全球治理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互利合作,双方关系有望走出“起伏怪圈”,行稳致远。

一、提振经济,兑现“新印度”承诺

历时39天、耗资70亿美元的印度人民院(下院)选举于5月23日落下帷幕,总理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以下简称“印人党”)时隔五年再次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勇夺542个席位中的303个,创下该党历届选举最佳纪录。最大反对党国大党惨败,仅得52席,刷新国大党自印度独立以来国会选举新低。莫迪执政地位空前巩固,对内改革更加自信笃定。印人党规划施政蓝图,承诺带领人民迈向一个全新的印度。大力发展经济,让印度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是莫迪兑现承诺的关键。

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莫迪第二任期的首要任务。上一任期的改革承诺与增长目标未能充分实现,莫迪此次大获全胜实则有些“意外”。由于经济增速未能达到预期水平,就业不充分和农民问题突出,国大党等反对党在竞选期间一直攻击莫迪的经济政策。受结构性矛盾制约,印度经济近期增速放缓。2018—2019财 年(2018年4月 —2019年3月)GDP年增长率为6.8%,2019—2020财年第一季度降为5.8%;失业率在2017—2018财年攀升至6.1%,为45年来最高水平。尤其是“废钞令”冲击印度脆弱的中小企业和小农经济发展,商品和服务税(GST)仓促实施导致消费疲软,拖累经济增长,引发印度社会震荡。印度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七成,农业顽疾长期难解。莫迪推出市场化改革措施未能落实到农村基层,农民反而负担加重,生活水平下降,2018年底各地数万名农民涌向首都新德里示威抗议。大选前夕,印人党在地方五邦选举中接连失利,国大党取代印人党执掌拉贾斯坦邦、中央邦和切蒂斯格尔邦,而特兰加纳邦和米佐拉姆邦由地方政党执政。此股“逆流”折射底层民众对经济发展现状的不满,失业率高企、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发酵。与“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清洁印度”的口号相比,普通民众更关心自身利益是否得到改善。

尽管经济“成绩单”差强人意,但凭借强大的选举公关攻势和塑造国家安全“守护神”形象,莫迪如愿获得第二个任期来实现“新印度”誓言。莫迪在竞选时表示,需要一个新任期来兑现承诺,让印度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莫迪2.0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实施更为大胆的刺激计划来提振经济,以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抱负。印人党在竞选纲领中提出了“四步走”发展战略:至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5万亿美元规模;2030 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32年,经济总量比2025年翻一番,达到10万亿美元;2047年,印度独立100周年之际,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为争取主要票仓逾2.6亿农民的支持,莫迪承诺未来五年向农村发展投资25万亿卢比,提升农作物仓储运输便利化和数字化管理,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允诺给农户提供无息贷款,实现农民收入翻倍。基础设施建设是莫迪经济政策的重心,计划修建6万公里国家级公路,新建100个机场,升级改造400个火车站,搭建覆盖50个城市地铁网络,总投资规模将达100万亿卢比(约1.44万亿美元)。深入推进“印度制造”则是莫迪兑现“新印度”的重要途径,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进一步提升印度营商环境排名,进入世界前50位,并加强公司法实施,改革金融系统,整合国有企业,大力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引进高新技术加速工业化进程等。

然而,宏大的发展蓝图实施起来仍面临挑战。其一,制度性改革措施尚受联邦院(上院)掣肘。为推动经济自由化改革,修改宪法法案需上下两院通过。印人党虽然控制下院,但未能在上院占据优势。上院共有245名议员,除了12名由总统任命,其余由在各邦立法机构选出的议员中间接选举产生。上院每两年对三分之一议席进行换届改选。印人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目前拥有112个席位,不足半数,需在未来地方选举中扩大地盘,掌控更多邦政府,才可能逐步控制上院。在此之前,结构性政策调整如修改《劳工法》《土地收购法》等,将受到来自上院反对党的阻挠或拖延。其二,资金投入捉襟见肘。莫迪承诺向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00万亿卢比,这相对于印度近年来每年仅约1万亿卢比的投入来看有些不切实际。同时,提高农民收入补贴、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给中小企业贴息贷款等举措,亦需要政府巨额资金投入。而财政收入不足、财政赤字高企一直是困扰印度经济的难题。2018—2019财年,印度财政赤字为6.45万亿卢比,占GDP的3.39%。财政缺口主要靠发行公债弥补,通胀风险较高。据印度新公布的2019—2020财年预算,印度计划首次向国外发行7100亿卢比主权债券,以优化债务结构和提高资金利用率。亚洲开发银行评估,未来十年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达5.15万亿美元。半数以上资金需要依靠外部融资,在投资环境未根本改善的情况下,如何筹措经济发展建设资金是对莫迪政府的一大考验。

二、巩固“邻国优先”,续推大国平衡政策

邀请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BIMSTEC国家参加莫迪总理就职典礼,首访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积极参加上合和亚信峰会,加强与周边国家关系。马尔代夫前总统亚明执政期间,采取较为平衡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引发印度不安,莫迪一直未出访该国。2018年9月,前反对派领导人萨利赫当选新总统,称印度为“最亲密朋友”,重新拥抱印度。莫迪参加其就职典礼,并承诺给予马尔代夫14亿美元财政援助,几乎是印度对外援助的年度总额。莫迪连任后随即出访马尔代夫,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及包括国防、海关和军事信息共享在内六份合作备忘录。马尔代夫重申“印度优先”政策,给印度吃下“定心丸”。斯里兰卡近期局势一度因西里塞纳总统和维克拉马辛哈总理之间权力斗争而陷入混乱,前总统拉贾帕克萨领导的政党在地方选举中取得优势,意欲东山再起,各方进入2020年大选前博弈阶段。莫迪此访斯里兰卡,一来试探斯国内局势走向,二来彰显对“亲印派”支持,希望继续维系两国紧密关系。新任外长苏杰生出访不丹,拜会不丹国王,会见首相和外交大臣,拉紧印不特殊友好关系。莫迪还借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之机,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出席印度—吉尔吉斯斯坦商业论坛。在2019年初首次举行“印度—中亚”外长对话会基础上,印度进一步推进“连接中亚”政策,提升与中亚国家的能源与联通合作建设。

1.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等周边地区仍是莫迪2.0外交重心

莫迪连任使印度外交政策保持一定连续性和稳定性。新政府将延续上一任期的主动作为,更加重视外交运筹,为“印度时代的到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印人党的竞选宣言提出,印度将秉持“四海一家”精神,“重拾印度在世界秩序中应有的地位”。地区层面以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组织(BIMSTEC)为重心,巩固“邻国优先”,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并续推“东向行动”,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繁荣和安全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国际层面则利用联合国、G20、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英联邦等平台,积极推进和深化国际多边合作,尤其重视“中俄印”与“美日印”三边合作机制。可见,莫迪2.0外交是对前五年印度外交实践的继承与发展,未来将更加灵活务实和有选择性地推进周边与大国外交。莫迪连任后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也体现出这一外交政策趋向。

购买55亿美元的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系统便是一大考验。莫迪第二任期开启不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印,竭力说服印度放弃购买S400,并以《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相威胁。由于该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军购协议,对国家军事安全影响甚深,是否采用该系统事关印度外交战略性选择。莫迪的第一个任期里,美印关系得到飞跃性发展。美国赋予印度“主要防务伙伴”关系国待遇,对印军售规模不断扩大,两军联合演习频繁举行,四项基础军事协议已签署《后勤交流协议备忘录》《一般性军事信息安全协议》和《通讯兼容性和安全协议》三项。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进一步抬升印度地位,两国建立外交与防务“2+2”对话机制,美国高官在公开场合不吝于将印度称为“盟友”。尽管与美国走近,但印度不愿牺牲印俄传统友好关系,亦不甘心充当美国平衡中国影响力的“马前卒”,因而积极寻求国防合作多元化,以保持外交战略独立性。印俄签署S400购买协议,令美国进一步深化美印防务合作之路受挫,并担忧影响其“印太战略”实施效果。美国国防部6月公布的《印太战略报告》,把“印太地区”作为其未来“最重要战场”,将努力提升与印度的伙伴关系以应对共同的区域挑战。

2.“美日印”与“中俄印”两手抓,续推大国平衡之策

当然,光营造氛围还是不够的,利丰雅高同时也在用“智慧”用人留人:1.提供广阔的平台,给予员工充足的信任。相信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放手让员工完成自己的工作,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双向信任;2.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培养机制。员工培训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凝聚力。外部营造氛围,内部完善体系,由内而外落到实处。

在以前的年代大家应该都见过压水的传统水井吧,压水的那个杆子上下提就能把水从深井里提上来,那个压水井的器具就是利用了杠杆原理。杠杆原理也时尚呢干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如:人们吃饭时用到的筷子、跷跷板、农民铡草用的铡刀,码头、建筑工地的塔吊等,基本上都是利用杆杆原理在工作的。在基本的生产生活中,杆杆原理的应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性,并且还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与加强周边关系积极态势相对,随着印巴势力对比进一步失衡,印度对巴基斯坦问题更趋强硬。印巴陷入安全困局,政治互信缺失,对抗态势加剧。近年来,两国在领土、反恐等问题上冲突频发,常因边境交火事件矛盾激化。过去印巴新政府上台,双方关系往往出现转机,但这一“红利”也在逐渐消退。2018年7月,巴新总理伊姆兰·汗上台后,曾寻求缓和对印关系,重启印巴对话。但2019年2月印控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引发双方激烈冲突,两国紧张关系升级。莫迪借此打“国家安全牌”,为其胜选加分不少,却掣肘印巴关系转圜。印度大选结果公布后,伊姆兰·汗致电莫迪祝贺其连任。莫迪在回复其贺信时表示,印度愿与巴实现关系正常化,但需要“一个没有恐怖、暴力和敌意的信任环境”。这在当下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印度将在反恐问题上持续对巴施压。与五年前印度遍请所有南亚国家参加莫迪总理就职典礼不同,此次巴基斯坦未在受邀之列。上合峰会上,外界期待的“莫汗会”亦未能实现。

聚类分析显示5个可能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名词化结构、英语摘要、语法隐喻理论、《红楼梦》英译本。汉语名词化结构研究可关注朱德熙、沈家煊、陆俭明、吕叔湘、王冬梅等。英语摘要的名物化现象研究可关注Halliday、刘国辉、赵艳芳、肖建安、金娜娜等。语法隐喻理论研究可关注朱永生、胡壮麟、Martin、黄国文、张德禄、范文芳、丛迎旭、侯建波等。《红楼梦》英译本的名物化翻译研究可关注Thompson、王克非、张丹丹等。

印度对印美加强战略合作亦有利益需求和期待,但不满于未享受到“盟友”特殊待遇,且两国贸易摩擦持续扩大,印度对向美国靠拢的摇摆性增加。特朗普上台后急于缩减美印贸易逆差,不断施压印度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2018年3月,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包括印度在内的美国盟友纷纷寻求豁免。但经过多轮谈判,美国没有给予印度豁免,还于2019年6月取消了印度的普惠制(GSP)贸易待遇。印度决定反击,宣布对农产品和钢铁制品等28种美国进口产品提高关税。特朗普一直有意收紧H-1签证,将对印度的支柱产业之一软件服务业造成不利影响。印度近年着手推进云数据存储本地化,要求万事达和威士等信用卡发行企业、互联网巨头,把涉及印度的数据存储在印度境内,招致美方不满。此外,鉴于美国对委内瑞拉和伊朗石油出口严厉制裁,印度不得不停止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石油,转而增加沙特、阿联酋和美国的石油进口份额,推高印度经济发展成本。

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确定在现场是否存在着采购经理,然后再以工作流程标准当作是基础来进行工作的开展,在这之中,具体包括竞谈、比选以及招标等操作流程。

特朗普的“不确定性”给印美关系发展蒙上阴影,印度更加强调多边主义,善用平衡手,在“美印日”和“中俄印”合作机制间相互借力,实现大国梦想。G20大阪峰会上,印度依旧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一方面,美日印合作继续推进。莫迪连任后首晤特朗普,缓和双方因贸易摩擦造成的“不愉快”,并就伊朗问题、5G网络和双边经贸与防务合作等交换意见。美日印三边会晤后,三国发表声明,强调三方合作重要性,将加强“印太地区”的海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另一方面,中俄印合作升温。印度积极参加上合峰会和亚信会议,加强与中俄联动合作。上合峰会期间,莫迪主动提议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中俄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此次会晤取得积极效果,三国在全球重大问题上协调立场,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为当前不确定性突出的国际形势注入正能量。

印人党认为印度已成为“多极世界中的利益相关者”,将“在塑造21世纪全球格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这一判断,印度的视野有望跳出地缘政治局限,放眼世界,因而更加强调国际“多边合作”。这既延续了莫迪上一任期以来“左右逢源”谋求最大利益的务实做法,又符合印度长期尊崇的“不结盟”原则。但在当前中美博弈上升、俄美对抗加剧、美印贸易摩擦增加背景下,莫迪搞大国平衡政策难度增大。

第二,选择绩效得分高的产品。可以结合当年的绩效考核导向,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叙作表内授信业务,具体产品投放顺序为:优先发展贸易融资、零售贷款,大公司授信次之;在没有贷款规模支持的前提下,大力叙作表外业务,如表外理财等产品,提高非利息收入,增加盈利能力。

三、中印关系将更加成熟

中印关系经历波折后,在莫迪第一任期后期已趋稳向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对此有了深刻认识的莫迪政府连任,使中印双方对持续推进“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充满期待。习近平主席在上合峰会与连任后的莫迪总理首次会晤时,指出中印两国携手合作,不仅能助力彼此发展,而且将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贡献力量。中印有望走出“起伏怪圈”,在“武汉精神”引领下实现“龙象共舞”。

1.经贸合作将成为中印关系“压舱石”

发展经济是印度实现崛起的根本动力。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印经济交融越多,共同利益蛋糕越大,中印关系的“底盘”就越重,“行驶”起来就越平稳。中印贸易额已接近千亿美元,随着中国内需强劲、主动扩大进口,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有所收窄。中印在投资、产能、旅游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将有助于印度发展制造业,提升就业率,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可弥补印度经济发展短板,印度发达的IT和医药行业也与中国市场互补,通过提升资本流动性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中印在多个领域打造互利共赢产业链。

2.全球治理共识促进中印政治互信

中印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10亿人口级别的新兴市场国家,均处于发展崛起重要阶段,对推动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和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拥有广泛共识。两国主张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印度希望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提出“构建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好发展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美国为实现自身利益,发动贸易战不仅是针对中国,所有的经济体都包括在内,印度也不会幸免。短期获益不能遮盖长远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将损害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赖以生存的国际秩序。莫迪政府推动“印度制造”,需要与发展中国家一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才能继续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中印在WTO改革、气候变化、能源进口、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协调合作,在合作中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共同发出“亚洲声音”,贡献“亚洲智慧”。

3.文化交融夯实中印关系发展民心基础

中印都是古老东方文明发源地,崇尚以和为贵、兼容并蓄、互利共赢的哲学理念。中国追求“天下大同”,印度倡导“四海一家”,中印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处。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玄奘西行、佛教东传,到共同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手推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印人民谱写了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史。中印国情相似,发展诉求相近,在国家治理和经济转型等方面面临相似挑战,可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双方政府、学界、企业界等多领域代表团体坦诚对话,深入研讨,凝聚共识。同时,促进中印民间交往,开发旅游业合作潜力,加强广播影视交流,并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社交工具等,增进两国普通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 )

责任编辑:彭安玉

标签:;  ;  ;  ;  ;  ;  ;  ;  ;  

莫迪2.0时代的中印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