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琼
甘肃省平凉市甘肃医学院 744000
【摘 要】目的: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能力的关系。方法:以2015年内到本院各科室开展临床护理实习活动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护生分为A组、B组各22例,所有对象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带教,随机分组,由带教教师安排实习过程,组织进行理论、实践学习,参与小讲课、临床疑难病例探讨、PBL教学等活动,B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结果:A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89.4±5.6)分,B组(94.1±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其实习成效。
【关键词】心理健康;护士生;临床护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59-01
护理人力资源是指能恩满足社会护理需求,推动互联事业发展,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护理人员的总和[1]。我国护生床护比、人均护士比重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挖掘护士潜力,调动护士积极性,尽可能提示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是解决当前护士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之一[1]。临床护理能力的高低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心理因素是重要的可控因素,护士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进而影响自身掌握能力的发挥。护士是一种高压力职业,有报道显示约70%的护士伴有不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学生尚未参加工作岗位,因适应问题、就业升学压力等原因在实习过程中更易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临床护理能力。本次研究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试分析护理学生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能力的关系。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内到本院各科室开展临床护理实习活动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预计实习时间在2个月以上;②知情同意。共纳入对象44例,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平均(20.4±1.8)岁。有考研需求16例。在校获得过奖学金28例。教师评价优秀16例。来源:农村21例。独生子女27例。自评:父母期望很高31例、喜欢护士职业21例、对就业前景乐观40例、对实习医院满意20例、担任过班干部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护生分为A组、B组各22例,两组患者年龄、考研需求、教师评价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对象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带教,随机分组,由带教教师安排实习过程,组织进行理论、实践学习,参与小讲课、临床疑难病例探讨、PBL教学等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B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1.2.1 心理健康教育
组间护生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2名,重视护生心理辅导,通过与带教护士交流、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谈,简单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必要时,采用SDS、SAS量表评价护生交流与抑郁水平,对于达到病理性交流抑郁者进行心理干预。
1.2.2 心理干预
初次实习时,前8周每2周评价1次,随后每隔1个月评价1次。对于达到病理性交流与抑郁者,给予强化心理干预:(1)放松训练,以调息训练为主,即训练学生有意识延长吸、呼气时间,以腹式呼吸为主进行深而慢的规律呼吸。具体联系中要求学生鼻吸、缩唇呼,胸部尽量不动,慢慢讲气吸满肺部,缓缓呼出,使腹部向脊椎方向贴近,延长呼气时间,吸呼比由1:1逐渐增加到1:2,自我调整,每日坚持10~15min,每周75min,连续10周,以短信电话连续督导,及时监督[2];(2)认知行为干预,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通过健康宣教、答疑解惑,帮助解决学生的顾虑,尽量为学生考研等自我需求满足活动提供便利,纠正错误认知行为,许多学生对护理活动缺乏积极性,认为护士就是一个服务员,应进行更专业的职业教育,护士活动是一门知识集中型职业,拥有较大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问题对实习的不利影响,学会自我调节情绪;(3)鼓励合理宣泄,安排学生到医院心理治疗室接受宣泄治疗。
1.3观察指标
按照实习流程,评价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主要包括入院护理、护理问诊、体格检查、文书书写、阅读实验、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监护技术、团队合作、救护技能等维度,满分100分。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临床护理能力评分(89.4±5.6)分,B组(94.1±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原因较复杂,从既往访谈结果来看,护士普遍反应害怕出错、导丝冷漠、受到不公平低于、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环境陌生、病人和家属责骂、人际关系复杂、对实习期望过高、不喜欢护士工作、实习单位环境差是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3]。对于新世纪的护生而言,因长期在校园活动,缺乏实践锻炼,在实习过程中难免有各种不适,成为心理应激源[4]。过去传统的护生带教更重教学方法的改进,脱离了人本主义思想,护士才是教学的核心,护士心理状态、能动性直接影响实习效果,影响临床能力的提升[5]。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B组护士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显示实习结束后临床护理能力评分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改善护生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护生实习效果,尽快结合实践掌握护理技能,还有助于缓解护士疲劳度、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精力消耗,使护生以饱满等精神与精力状态进行护理,最终可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Z].2012.
[2]卫生部.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S].2011.
[2]黄志剑,杨永涛.腹式呼吸对大学生情線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 29(5):272-274.
[3]靳新民.浅谈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785.
[4]黄琪.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大家健康,2013,7(5):187.
[5]李梅,丁言平,邹阿娣.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1,3(9):488
论文作者:田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护士论文; 能力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价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