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论文_赵建晴

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论文_赵建晴

赵建晴

(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在我院外科需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中选择78例,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围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肠梗阻;围术期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249-02

肠梗阻是外科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表现为肠内容物运行障碍、不能顺利通过肠道[1]。该病发病突然,症状多样且变化快,若诊断和处理不及时通常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积极治疗肠梗阻患者同时,护理干预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了我医院外科对于肠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现将报告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中选择78例,包括29例女性患者和49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是16~79岁,平均48.4岁。所有患者均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结合x线腹部平片、彩超和钡剂灌肠等辅助检查,诊断为肠梗阻。随机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在一般资料对比后发现两个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可比性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往往起病快、患者疼痛剧烈,常存在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应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之所想,解决其问题与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地向患者家属解释说明病情,介绍所采取手术方法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更加了解,消除不安全感,提高患者的决心。

1.2.1.2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等基本情况[2],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静脉通路的建立有益于快速补液。患者若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渴,迅速判断患者病情并及时处理,休克时应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及时通知医生,若发生急性腹膜炎症状时,如持续性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尽早采取急诊手术准备。

1.2.1.3持续胃肠减压:采取胃肠减压可改善循环、呼吸功能,减轻患者腹胀症状,完善术前准备,护理人员的动作要稳、轻、准,以减轻疼痛。固定留置胃管,对引流物的量和性质进行观测,保证胃管的通畅。

1.2.1.4术前准备:积极协助患者完成术前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练习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指导。术前常规备皮,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前12?时需禁水、禁食,保证睡眠时间,充分休息。

1.2.2术中护理: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与物品,协助患者取合适的手术体位,建立静脉通路,护理人员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术中严防肠内容物漏出,避免腹腔污染,放置腹腔引流管使腹腔毒素吸收减少,改善预后。

1.2.3术后护理:

1.2.3.1病情观察:术后每30~60min对患者的心率、脉搏及血压测定一次,病情稳定后适当延长测定时间。若患者回到病房后体温下降,做好患者保暖工作,每天测体温6次,至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3?天。密切观察重症患者有无呼吸道梗阻、出血、窒息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汇报给医生。

1.2.3.2胃肠护理:确定术后胃肠减压管的畅通,阻塞时可选用少量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做好胃液量及性质记录工作,发现大量血性液体时及时处理并向医生汇报。嘱患者每天用温盐水漱口进行口腔护理。一般术后3~4?天患者即可出现排气排便,腹胀减轻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适时撤掉减压管,鼓励患者进流质食物。

1.2.3.3引流管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放置引流管位置熟悉掌握,密切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阻塞。术后每30min对引流管挤压避免血凝块产生造成管口阻塞。护理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防止逆行感染。

1.2.3.4体位护理:嘱患者术后进行卧床休息,半卧位待生命体征稳定后采取,有利于腹腔渗出液进入盆腔,局限感染,降低腹部张力,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对于瘦弱及老年患者采取骶尾部的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1.2.3.5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腹壁切口是否发生红肿,若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腹部胀痛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较多的引流管出口周围渗液伴粪臭味,首先考虑术后并发症,如腹腔内或切口的感染、肠瘘等[3],立即通知医生并处理。鼓励患者待病情恢复后及早进行下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1.3 效果评价

通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三个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发现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3912.19±1.03 1( 2.56%) 96.38±3.98

对照组3915.73±2.61 6(15.38) 89.53±3.72

P<0.05

3.讨论

肠梗阻是一种肠内容物运行障碍的消化系统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是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全身水电解质紊乱、缺血性肠坏死,甚至休克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4],目前临床上肠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本次研究发现,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减少住院的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学举.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05:100-101.

[2] 郑惠珍.普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不适症状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314.

[3] 陈吉妮,苏鹏飞.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舒适护理对肠梗阻患者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320-2321.

[4] 郑翠娥,穆双玉.综合护理预防腹部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分析[J].当代医学,2014,29:121-12.

论文作者:赵建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论文_赵建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