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的信息资源管理中外研究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中外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资源管理(IRM)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领域,至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已有30年的研究历史。相比之下,IRM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末由我国学者卢泰宏最早引入IRM相关概念。如今,我国IRM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纵观我国已出版的相关著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IM和IRM未加以严格区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用状况;(2)对IR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IRM研究定位不明确;(3)IRM理论框架的构建比较混乱,存在层次不清、体系不明等问题。
为了解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以国内外IRM相关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图书文献定性分析方法,对1980-2007年以IRM为题名关键词的国内外图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国内外IRM研究的差异性。本文的图书资料主要来源于上海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以IRM为题名关键词采集到有效样本共有68项,其中国外图书23项,国内图书45项。
1 研究比较
1.1 研究内容的差异
在研究过程中,学者的相关著作能够最直观的反映作者思考问题的思想脉络和逻辑结构,将国内外图书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国内外学者在IRM研究过程中的差异,并从中寻找他山之石。
1.1.1 篇章结构之比较
对国内外共68项样本做篇章结构比较分析,如表1。
表1 国内外IRM图书篇章结构类型表
表1将国内外IRM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种类型。同类型的IRM图书的篇章结构有所不同。
国外IRM基础研究型以基于组织的IRM微观层面的研究为主。其典型的篇章结构:一是以特定环境下组织存在的某种问题为逻辑起点,并以组织中的不同要素或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不同章节来展开主要内容。这是国外研究初期比较典型的结构,如:William R.Synnotthe和William H.Gruber的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1980s(1980);Donna Hussain和K.M.Hussain的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1984)等;二是在前一种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论和方法论部分,这是国外IRM著作流行至今的一种结构类型,它更注重理论基础的归纳总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层开方法论的讨论,如:1985年,Forest Woody Horton所著的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等。
国外IRM应用研究型是随着IRM研究向纵深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类型。从层次上看,比单一微观研究更加丰富;从内容上看,重点突出IRM在工业、产业、国家等层面的应用研究,如:Richard Ouma-Onyango的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Mangemea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1997)。
以上三种结构类型的共同特点:定位明确、结构简单、逻辑性强。
我国IRM基础研究型分成两种主要结构类型。一种是理论研究为主,以学科发展为主线安排篇章结构,通常包括IRM的起源、现状、展望三部分。如:谢阳群的《信息资源管理》(1999);另一种主要按基础概念、理论、技术三个部分安排篇章结构,并以技术部分为主要内容,如:陈畴镛的《信息资源管理》(2004)等。
我国IRM应用研究型以理论基础开篇,侧重应用层面的展开,从微观组织到中观产业到宏观社会均有所涉及,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信息资源的管理手段。如:马费成的《信息资源管理》(2001)和孟广均、霍国庆等人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第二版)》(2003)。
以上三种结构类型的共同特点:理论实践并重、力求层次全面,但定位不明,层次不清晰。
1.1.2 内容体系之比较
如表2,根据68项国内外图书样本的主要内容,将IRM研究进行了分类,在表2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将68项国内外图书样本的内容体系,按照层次、写作目的、重点篇章进行了比较,见表3。
表2 研究类型对应的内容体系
由表3可见,层次定位和写作目的不同,决定了国内外IRM研究内容侧重点不同:国外IRM研究层次以微观层面为主,从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出发,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生产力,并以此满足组织或者用户的需求,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过程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开发与利用研究、信息产业与市场研究等;我国IRM研究层次以宏观层面为主,从信息资源的战略角度出发,目的在于总结已有的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实践及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研究、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等。
表3 基于图书的国内外IRM研究内容体系差异比较
1.1.3 理论框架之比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图书的国内外IRM研究有以下几点不同:层次结构方面,国外以微观层面的研究为主,通常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结构简单;我国以宏观层面的研究为主,缺乏逻辑起点,结构层次不够清晰。内容方面,国外以“如何实现或如何解决”(即“how”)为主题,侧重IRM的应用研究;我国虽然力求理论实践并重,但关于“IRM本体”(即“what”)等基础问题尚未统一认识,仍在不断研究中。
为找出国内外IRM研究的本质区别,以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三部著作作为理论框架比较的样本,分别是: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卢泰宏的《信息资源管理》以及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
表4 国内外IRM研究代表人物及其IRM观
根据著作内容以及相关文献研究,得出观点:IRM研究的理论框架取决于作者的IR观和IRM观。
如表4,霍顿的狭义和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观,即当“资源”为单数时,信息资源是某种内容的来源;当“资源”为复数时,信息资源是指支持工具,包括供给、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决定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狭义IR和广义IR展开,并且影响着图情界和企业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等领域;卢泰宏的技术、经济、人文三维集约化管理观决定其研究内容主要按三个层次展开:IRM基础,IRM结构描述,IRM的分支及应用,在信息科学领域和图情界影响较大;孟广均是以IRM本体研究为主,兼顾外部环境的多层次信息资源管理观,从主要内容来看,他将研究对象定位于三个层次,即宏观层面、网络一级的中观层面和机构一级的微观层面,同样在信息科学领域和图情领域影响较大。
由此可见,信息资源观和信息资源管理观是造成国内外IRM研究差异的最根本所在,即国内外IRM研究的本质差别是信息资源观、信息资源管理观的差别。我国IRM研究除了学习国外IRM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关键的是学习国外IRM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结合本国的实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IRM研究途径。
1.2 研究方法的差异
由于IRM本身具有学科渗透性,IRM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学科移植的特性。通常来说,IRM研究方法分为三类: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哲学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从实际出发是该方法的核心思想;一般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方法、控制论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方法、试验模拟方法、数学方法、文献分析法、移植法等;专门方法是系统方法和信息方法。
从68项国内外IRM图书样本来看,国内外IRM研究方法的共同点是:以“三论”的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即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控制论方法。概括起来说,就是将对象看做信息流动的过程,该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能够通过作用加以控制的有机整体。
国内外IRM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般方法的使用。
国外主要采用分析与综合方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法等实践研究方法,如:霍顿在1985年出版的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一书中,分别以办公室、工厂、实验室为案例分析和总结了信息资源和财产管理,主要运用了逻辑思维方法中的分析和综合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方法;Gad J.Selig在1983年出版的Strategic Planning for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中,以调查问卷和专家座谈小组预备调查的形式,搜集关于跨国公司信息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和控制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充分体现了调查法在IRM研究中的重要性。
我国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与总结方法等理论研究方法,在国内IRM图书样本中,40%(18/45)的IRM图书以介绍IRM基本知识为主,其中对国内外理论的研究,多数采用了文献分析、归纳与总结等方法;虽然也有28.9%(13/45)的IRM图书有案例部分,但从篇幅和内容上来看,更多的是帮助读者理解之用,并没有发挥案例分析法的优势。
国内外IRM研究方法存在差异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影响管理活动的因素除自然因素与技术以外,还包括政治、法律、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只有借助不同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才能解决以上多方面的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二是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人员的学科背景不同,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自然有将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
综上所述,国内外IRM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不同,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文将从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分析具体原因。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2.1.1 产生背景
IRM最早萌芽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政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美国各政府向来重视文书管理给IRM形成提供了观念条件;第二,到20世纪中期,美国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现代管理技术,为IRM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第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书数量和文书管理成本激增,需要实施整治,为IRM形成提供了实践条件。到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管理技术的发展,IRM逐渐成为组织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竞争战略决策的关键手段,IRM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末IRM引入我国,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IRM在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研究已有相当的积累,尤其是在政府、工商企业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实践阶段。对我国而言,当时的IRM完全是一个“舶来品”,严格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管理实践在我国仍然很少,而由于信息资源管理作为解决管理问题的一种原理、方法、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为弥补实践上的不足,在IRM研究初期,我国必须从吸收和归纳国外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开始IRM理论学习,并在技术条件、实践条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迅速成长并进入实践阶段。
以上情况在IRM研究著作中有所体现,由于图书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表现为1995-2001年我国11项IRM图书样本中,有63.6%(7/11)的图书以介绍IRM基本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研究和自主研究,这些图书多以教学参考为目的出版,阅读对象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专业的师生和研究人员;2002-2006年我国34项IRM图书样本中,有41.2%(14/34)的图书在内容上涉及应用领域的IRM内容,且阅读对象除图情专业的师生及研究人员,还包括公共管理、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侧面反映了我国IRM研究在技术和实践方面不断发展。
2.1.2 生成领域
图1引自宋恩梅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多重视角及其共同体的形成(I)》一文,该图直观地反映了我国与其他国家IRM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政府、企业管理、图书情报学界代表着三个不同的实践层面先后介入到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由于三者的学科背景不同,各自的研究框架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和内涵。
图1 信息资源管理的源头与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在美国的生成领域主要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一方面,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是政府记录管理,以提高政府记录利用效率和政府决策效率为目的,旨在对记录从产生到处置进行系统控制。如今随着管理科学的日渐成熟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政府IRM上升到战略管理和网络管理高度,政府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政府成为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更高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是工商企业管理,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初期,管理对象主要是原始数据,计算机作为管理工具,用以解决组织内部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此外,企业开始运行技术手段解决管理方面的问题,MIS系统开始盛行。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类似,如今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已进入战略管理、网络管理和知识管理阶段。因此,国外IRM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以政府、企业等应用领域的IRM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以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为主,能够完全适用于IRM在政府、企业领域的发展。
我国的IRM研究生成领域是图情学界,图情学界的信息资源管理是对文献、知识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情报学者将IRM概括为传统图书文献管理、现代信息系统管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等发展阶段,而将各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为保存——整理——传递——查找——利用这样一个逻辑过程。因此,我国IRM研究思路带有明显的情报管理思想,侧重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流程和环节,体现在IRM图书内容上,即我国侧重于从情报管理视角看问题,重视信息资源管理的流程和环节,方法上以文献调查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为主。
2.2 人文因素
除了产生背景和生成领域等环境因素,IRM研究还受到学科主流和制度法规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2.2.1 学科主流
我国学者霍国庆将国外IRM的理论分为3个学派:信息系统学派、记录管理学派、信息管理学派,见表5。
表5 IRM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对照表
信息系统学派是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的主流学派之一,它的理论是三大流派中最为系统最为成熟的理论,它注重信息资源特性和财产特性、信息系统理论与管理理论的结合、信息资源的实用分析、信息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质,研究方法上注重案例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霍顿作为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力图将信息技术知识融于管理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之中,这与他的技术背景、参与美国国家信息政策制定的经验和广泛开展合作研究的经历密切相关,因此,他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表现出学科知识融合的特点。
记录管理学派在吸收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记录系统管理”理论,它将信息资源等同于记录,注重记录的生命周期、多种媒体集成管理。它没有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但它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因此它在美各国尤其是美国流传甚广,影响也较大。相关著作有:里克斯和高的《信息资源管理》(1984),罗比克的《信息和记录管理》以及库克的《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等。
信息管理学派主要存在于图书情报领域,它的理论源于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消化吸收及与图书情报学论的结合。相关著作有:马丁的《信息社会》(1988)、克罗宁和达文波特合著的《信息管理的要素》(1991)、施特勒特曼的《90年代的信息管理:一个概念框架》等。
虽然,图情领域的IRM研究在国外影响较小,但由于我国IRM研究由图情界引入,且研究者的学科和知识背景多为图书情报领域,因此我国IRM研究方法以文献调查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等情报学方法为主。相关著作有:胡昌平的《信息管理科学导论》、马费成的《信息资源管理》、符福垣的《信息资源学》、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谢阳群的《信息资源管理》等。根据CSSCI期刊论文引用情况来看,马费成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孟广均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是期刊论文引用频次较高的两本著作,在IRM研究领域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IRM研究的主流学派和代表人物的学科和知识背景不同,使得IRM研究在内容和理论构架上呈现出较大差异。
2.2.2 制度法规
学科研究成果最终必将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国家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也将影响到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而如今,信息资源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对一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政治文明的建设、国家安全的巩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下,国内外IRM研究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美国是IRM研究起步最早,制定信息政策最早的国家,因此以美国为比较对象,观察政策体制对IRM研究的影响。
表6 中美IRM管理体制、信息政策法律比较分析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是协调分散模式,信息政策的主要特点是:(1)坚持三个原则:信息自由流动,信息市场竞争,政府实行优惠、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2)美国信息政策的主要出发点是技术需要,为美国谋求新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其政策目标的基本考虑是在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中做出权衡和选择。从以上特点看出,管理体制和政策都是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利益驱动是其显著特点。这一点体现在IRM研究的逻辑起点上,就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的开始,如: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1985)。而实现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必须依靠技术,因此信息技术也是美国IRM研究的重点之一。
我国对信息资源的管理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宏观调控体制,按行政隶属关系层层进行管理。我国的信息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我国政府在信息政策的制定、实施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讲求和谐安全是我国信息政策和法规的主要特点,信息法律主要涉及知识产权、信息保密、信息流通、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因此,我国IRM研究层面以宏观层次为主,信息政策和法规是IRM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国家管理体制的本质区别,以及信息政策和法规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使得我国与美国IRM研究重点有所不同。
3 结语
国内外IRM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主要包括:
(1)研究内容。国外最初以基于组织的IRM微观层次研究为主,以问题为起点安排篇章结构,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信息资源利用率为目的,重点研究IRM在组织、企业、政府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IRM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我国最初以归纳总结国外IRM研究成果为主,从IRM宏观层次出发,探讨IRM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基础问题。
(2)研究方法。除了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IRM专门研究方法外,国外较多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法、模拟法等实践研究方法;我国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归纳法等理论研究方法,虽然也有少数已经开始采用案例分析法,但只是流于形式,缺乏一手数据的搜集,与国外IRM实践研究方法有一定差距。
针对以上差异,本文从环境和人文角度作了具体分析,得出主要原因包括:
(1)产生背景。IRM最早在美国形成,是在观念条件、技术条件和实践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新领域,它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环境;而IRM最早由图情界引入我国,由于客观历史原因和学科背景等原因,使得IRM在我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生成领域。与产生背景密切相关,IRM在美国的研究最初生成于政府文书管理和工商企业管理等应用领域,使得美国IRM研究的重点放在政府、企业的应用研究上,并以提高生产力和管理效率为主要目的;IRM在我国的研究最初生成于图书情报领域,使得我国IRM研究视角和方法以信息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情报学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3)学科主流。国外IRM研究领域以信息系统学派为主流,使得研究多从微观层面出发,以研究满足组织需求的信息系统为主;我国IRM研究领域以信息管理学派为主,多数学者具有图书情报学的知识背景,使得研究内容围绕信息活动展开,研究方法以文献调查法、归纳法为主。
(4)制度法规。美国是分散协调管理体制,在法规的制定上兼顾经济、政治和技术的发展,因此美国IRM研究以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为主,重点研究企业、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并通过研究相关技术来实现经济目的;我国是集中式的宏观调控体制,以和谐发展为主,IRM研究内容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重视国家体制和法规建设。
明确定位信息资源观和信息资源管理观,科学合理的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框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方法论体系。在充分吸收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研究方法,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特色,探索全球化、网络化等新环境下的发展道路。
收稿日期: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