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内外中学地理课程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
1.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的研究状况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国内外地理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人们的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不断适应的具体表现。对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等八个国家近几年制定和修改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究表明,国际地理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是:不严格地把地理科学体系作为课程的内容体系;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地理技能、能力和地理思想的培养,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条件等。
(1)20世纪60年代国外地理课程的改革
20世纪60年代的地理教育改革中,地理学科的影响十分明显,地理课程的内容仿照地理学科的内容,较多的接纳地理学科的新发展,偏重于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理课程内容的艰深。
(2)20世纪80年代地理课程改革的特点
①地理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地理课程的一般教育功能,注重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均衡发展,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显然,这既是对20世纪60年代地理教育改革的反思,也是对21世纪新挑战的准备和反映。例如,美国认为地理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世界地理知识,在全球经济竞争、环境保护、文化交流,以及分析国际事物中具有地理的视角和能力。澳大利亚认为地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素养,以承担未来的生活角色,如生产者、消费者、休闲者,以及公民应该具备的地理素养。
②地理课程中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备受重视,这也是拓宽地理教育功能的必然结果。例如,环境意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都是受到各国重视的观念。还有多元文化、人权、男女平等也在地理教育中得到广泛的讨论。
③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地理学科发展迅速,地理知识也在爆炸性增长。为此,各国的地理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美国把地理技能概括为“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过程,具体、明确、实用。
④地理课程内容较好地解决了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地理学科进展的不同要求。
⑤教学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全面、综合地进行评价。传统的书面笔试还起着应有的作用,除此以外,教师指定或自己提出的课题研究、专题讨论、课内外的各种活动、野外实习和调查等,极大地丰富了评价方式。
2.国内中学地理课程的研究状况
中学地理课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49年~1958年,可以概括为学习阶段。基本上是学习前苏联的课程设置,地理教科书也是以前苏联的中学地理教材为蓝本改编的。
(2)1958年~1986年,可以概括为探索阶段。这种探索是为了纠正盲目学习外国,没有考虑中国实际情况带来的消极影响。片面强调缩短学制年限,减少课程门类,减少授课时数,过多地删减了中学地理课的教学时间,而且全国没有统一的地理教学大纲,各省自编教材,地理课变成时事课、劳动技术课,降低了地理课的科学性。探索走了弯路,付出了代价,也积累了经验。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学地理教学大纲。1977年开始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地理可成为必修课。同年恢复的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将地理列为统考科目,推动了地理教育的发展。
(3)1986年以来,主要是编制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和与之衔接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并编写教材,这两项工作推动了我国地理课程的发展。
从1993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与大纲的初审稿相比,大纲试用稿有以下几点修改:一是大纲的表述方式由原来的只列出内容要点,改为知识要点和能力培养提出分层次的明确要求,知识要点分为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能力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学会两个层次;也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要求。这是中国地理课程发展中,第一个提出教学目标要求、表述明确、具有现代意义的大纲。二是调整了部分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编制过程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地理课程设置的重要问题,如确定地理课程内容的标准是什么?确定地理课程内容目标层次的标准又是什么?如何组织地理课程内容,先中国后世界好,还是先世界后中国好?地理技能和能力结构是怎样的?地理课程到底应树立哪些态度和价值观?
1994年国家教委开始组织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大纲相衔接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编制。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三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高一是必修课(每周3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高二(每周1课时)、高三(每周2课时)是限定性选修课,即文科学生必修。高中地理课程的制定,要符合高中的性质、任务,要从我国的国情和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要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出发。如何构建高中三个年级的课程体系,既要继承当时使用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优点,又要有创新,还要减轻负担,联系中国的地理国情。这是高中地理课程没置要考虑的背景。同样还要比较研究其他国家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及其内容,这也是我国地理课程编制走入正轨的一个标志。大纲编制组比较研究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地理课程,提出了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构想。
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历经两年多次修改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这个大纲构建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高一、高二为系统地理,高三为区域地理。
高一是必修课,课程内容需要相对全面,既要包括自然地理,也要介绍人文地理。课程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自然地理为基础,由远及近,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人文地理为重点,衣食住行,介绍最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生产、居住、联系、旅游;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会产生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可持续发展。主干清晰,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环境与发展。
高二为人文地理,探讨人文地理的主要专题,人口、聚落、文化、政治,增加了人文地理的一些基本理论。与高一的人文地理内容相比既有区别,又有提高。高一、高二没有介绍经济地理,主要考虑是高一人文地理主要是经济地理内容,高二应多介绍其他专题,再有到高三结合中国地理,可以深入地探讨经济地理的问题。
高三是中国地理,世界上许多国家在高中阶段都要再介绍一次本国地理,其目的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本国地理。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的建设以2000年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2000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为标志,完成了地理课程整体框架的建设。从1986年至2000年15年时间完成了从初中到高中、从课程大纲到教材的整体建设,并在全国正式使用。这也是我国地理课程走上正轨的具体体现。在地理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地理课程论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国内外地理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国外地理教育现状
国外地理教育发展,一般认为,作为独立学科的地理教育源于西欧,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标志,17世纪中叶后,西欧开始把地理教育列为普通学校课程,18世纪后传入东欧。随着地理科学和教育学的演变发展,地理教育呈现出课程多样性、重视乡土地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绘图能力训练等特点。教学内容上包括地理基础知识、本国地理、外国地理;教学方法上也不断发展、创新,如20世纪以来法国就把电影、幻灯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世界各国都掀起了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浪潮:首先是现代地理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拓展了地理教育的知识内容和基础理论体系,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关系理论逐渐成为地理教育明确而公认的主题。其次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电教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教育手段、方法得以更新。其三是教育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许多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对促进地理教育改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赞可夫的“实验教学法”、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法”、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等等一大批先进科学的教法、学法理论被大量应用于地理教育实践,如布鲁纳在其《教育过程》一书中就曾采用芝加哥位置确定的地理教学实例来阐明“发现法”的教学思想。其四是“知识爆炸”,学生接受信息量大增、国际交往与交流日趋频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国际化,要求学生在加强全球环境保护、促进国际交流与发展等方面理解和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而这些方面地理教育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用,同时也促进了地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国外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状
国外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处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时期。即便是发达国家,传统教学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电化教学技术于地理教学之中的运用。如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在英国和北美发展迅速,进入70年代以后,其硬件功能便已可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软件质量逐步得到改进,到1989年英国教育资料服务处储备的地理软件就达165个。
在教学方法上把现代教学法和教学思想运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之中,是目前国外地理教学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教学中注重师生双边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开展独立思考以提高学生智力。如在德国,就要求教师通过不同方法的教学活动以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专家、科学家甚至政治家们交谈,并同他们一起做决定,目的重在学生参与,因此,讨论和辩论便是学生获知的方法,这种交谈或讨论中获知的方法正是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的演变。
3.国内地理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化,地理学习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主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1)被动接受型,地理教师始终是地理讲台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你讲我记”的境地,地理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而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的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2)模仿再现型,这种地理学习类型的主要任务是把学到的地理知识、技能进行再现和模仿,而不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封闭读书型,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半步,过分拘泥于课本知识,甚至对过时的事实材料与有疑问的地理结论也“照单全收”,注重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三、改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对策
1.优化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且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例如:有学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他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教师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教师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次考试、作业、日记都不仅是完成一个任务而且是另一个开端——对作为构建者的自身和处于质疑之中的课本进行探索、讨论、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开展探究、发现、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从而使其主动认识、主动创造,获得充分的发展。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民主、平等的特性,通过交流与合作,使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学生之间也应开展充分的交流,通过各种观点的重组、碰撞、拓展个体的视野,超越书本信息。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对待学生的现象,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
2.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推进式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地理知识所需时间和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可大幅度提高。“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消耗。
4.开展探究式学习
面对新课程改革,人们最关注的两大问题是: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探究式教学应该把探究的重点放在这两大问题上:即一要探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怎样“教”;二要探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怎样“学”。这两个方面的探究,可以说基本上概括了现代课堂教学改革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教师应该怎样“教”自然要突破传统教育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被动的格局,深入探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转换成现代教学中教师的“教”,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教师怎么“教”是为学生怎么“学”服务的,由此逐步进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的良性循环。
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新的高考形势,改进高中地理教学势在必行,要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不断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