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国内和上海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_国内宏观论文

“十五”期间国内和上海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_国内宏观论文

“十五”期间国内及上海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需求论文,上海论文,变动论文,趋势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判断、把握“十五”期间我国与上海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是科学地制订上海“十五”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导向。本报告主要侧重研究、分析“八五”和“九五”前两年我国与上海市场需求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勾勒“十五”期间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为上海“十五”规划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与结构变迁导向。

一、“八五”和“九五”前两年市场需求结构变动

1.1“八五”期间:投资拉动的总需求超常规增长

“八五”期间,我国、特别是上海经济增长的突出特点,是投资需求超强启动、大幅增长,引致、带动消费、出口联动循环,拉动我国,尤其是上海经济超常规高速增长。

1.从市场疲软到投资需求迅速启动。1989年以来,消费品市场疲软制约下的产品积压,投资需求骤降,使我国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至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点。降息、放松贷款规模控制,刺激消费一系列政策,效果不显。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肯定市场取向改革方向不变,对外开放扩大,发展是硬道理。国内外投资者信心大增,由大规模投资启动为先导,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高增长。1992年投资增长率在1991年23.8%的基础上再增长42.6%,1993年上升至58.6%,1994年仍高达31.4%。与此同时,GDP增长率由1989年的3.9%迅速攀升至1992年的14.2%,1993年13.5%,1994年12.6%。

2.上海投资需求的超强拉动。与全国相比,上海“八五”期间投资需求增长势头更快,年均增长速度达44%,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率8个多百分点。从而有力支撑上海“八五”期间年均GDP13—14%的增速,高于全国同期3个百分点。使上海由80 年代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速度,一跃而领先增长。

3.收入增长中消费需求稳步回升。投资增长拉动的经济回升启动,使居民收入再度步入快速增长通道,消费需求稳步上升。“八五”期间我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尤其是城镇居民年均收入增长2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高达8.6%,比“七五”期间实际收入年均增速快7倍。

上海居民收入摆脱80年代缓慢爬升状态,步入加速时期。 1980 —1989年,上海市区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从500元上升到1800元,10 年间仅升1300元。而1990—1995年,市区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从2000元迅速升到6100元,5年间净增4100元。上海在全国率先迈进小康消费阶段。

4.出口增长与投资增长的互动。在投资增长和经济加速回升的同时,“八五”期间出口增长继续加快。1992—1995年全国出口增长率年均高达20.1%。此间,上海1992—1995年年均出口增长率也高达19.3%,比“七五”期间年均出口增长率9.68%高9.7个百分点。

5.“八五”增长特征概括。“八五”期间,全国与上海市场需求结构变动的典型特征,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启动、大规模增长为先导性强变量,拉动总需求迅速回升,使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这同“七五”及以前仰仗城乡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尤其是高挡耐用品需求先导性拉动形成巨大反差。

而上海在“八五”期间更明显地突出了固定资产投资超强拉动的特征。同全国相比,上海“八五”期间出口增长率年均略低于全国近1 个百分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与全国平均速度大体相当,唯有投资增长率年均速度快于全国平均8个多百分点。

1.2“九五”前两年:有效需求减速下增长趋缓

伴随宏观调控“软着陆”效应尽显,投资增速逐渐回落,GDP 增长放缓。

1.消费需求总量趋缓、结构趋稳的约束。经济增长冲高回落过程,也是居民收入增长转缓的过程。1996年全国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同比实际增长3.3%,1997年增长3.4%,比1985—1995年平均实际增长率5.9%低2.6个百分点。加上收入总量增长趋缓中,收入分配差别, 包括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居民之间收入差别拉大,居民消费需求总量增长趋缓转平,消费需求结构变动不大,升级跃迁艰难。我国总消费量占GDP的比率从1990年的62%降到1996年的57.6%。 缺乏消费需求增长带动和消费结构升级拉动,增长减速势所难免。

2.宏观调控效应与投资需求增长趋降。伴随宏观调控效应显露,在需求热点缺乏,最终消费拉动乏力的约束下,投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到1997年投资增长速度回落到10.1%,比1993年58.6%的增速猛降47.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GDP增长速度也从1992年的14.2%,1993年的13.5%,下降至1996年的9.7%和1997年的8.8%。

与全国相比,1994年以来上海投资增幅下降更猛。 1995 年增幅比1994年增幅低29.2个百分点,1996年增幅又比1995年增幅再降20.7个百分点。1997年投资增长率仅为2.6%,比全国平均增速低7.5个百分点。GDP年增长率也相应下降2个多百分点,从1992年的14.9%回落至1997年的12.7%。上海在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加速、回落幅度远远高于全国速度回落的情况下,GDP的增长速度却始终高于全国平均速度3个多百分点。1997年上海投资增幅在低于全国增幅7.5个百分点时,GDP增幅却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

3.出口竞争加剧与出口增长下降。“九五”前两年是出口增长呈一年低、一年高循环变动曲线向下调整的年份。全国1995年外贸出口增长23.2%,1996年出口增长降至1.5%,1997年出口增长再上升到20.9 %,1998年一季度出口增长12.8%,1—6月出口增长速度仅为5.4%, 呈现出口增长率放缓趋稳的下调趋向。

上海出口增长趋势与全国大体一致,但更明显地显示逐年降低的轨迹。1995年出口增长27.5%,1996年出口增长14.3%,1997年增长11.2%,1998年预计增长10%左右。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和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与地区结构制约,我国与上海外贸出口将遇到更激烈竞争的挑战。

4.服务需求与中间需求支撑。“九五”前两年投资增速深度回荡,消费需求增长稳中趋降,出口增长速度趋缓,导致GDP增长率下降, 但仍保持在9%左右的高位。特别是上海的GDP增速仍维持在13%左右的高水平上。

从全国来讲,GDP在投资、消费与出口需求增长速度大幅回落中, 中间产品需求,特别是存贷投资增长继续上升,支撑全国GDP 增长立于高位之上(约占GDP增长率2个百分点)。从1994—1997年,全国存贷占当年GDP比重由5.1%上升到7.9%。

就上海而言,投资增速大幅降低,消费需求稳中趋缓,出口增长逐年降速与GDP顽强维持高增长的不对称现象, 除了存贷投资增长支撑外,居民与机构对服务需求,特别是对金融证券的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无疑具有最强有力的支撑。

1.3“九五”后三年:盘整中政府投资启动

受最终需求增长趋缓制约以及存量能力相对过剩拖曳,“九五”后三年全国经济增长总体呈中速盘整趋向,政府投资启动力度渐趋加大。

1.相对过剩中减速波动。与80年代和90年代初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已走出“短缺经济”步入相对过剩阶段。持续近20年的高增长大大提高了我国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同时也积淀了过热膨胀中诸多不良“筹码”。如大量空置房,许多部门过剩的生产能力,相当多的库存积压产品及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呆、坏帐。用时间换空间,尽快消化、挤出不良“筹码”,需要经济增长速度、方式的调整、减速波动的中短期调整势所难免。

2.收入台阶与消费需求刚性。我国在人均国民总值刚逾70美元,居民消费需求已连跨三个小台阶,即基本需要、初级工业消费品和高档工业耐用消费品三个层次。进一步跃升到更高的住房、汽车大规模消费阶段,因收入水平制约,看来还需假以时日。因此,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从总体上依然停留在高档家电等耐用品为主的阶段。我国居民需要一个积聚、储蓄资本,提升收入的需求结构再升级的准备期。受此制约,近20年依靠消费品工业升级扩张推动的持续、快速增长,将渐趋减慢。

3.环境压力与出口需求增长乏力。相对过剩经济形成,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扩散,特别是香港经济不景气凸显等,使我国出口面临国内外白热化竞争的巨大压力。启动内需在短期内将引起进口增长相对快于出口增长。从趋势上看,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呈逐渐放慢的走势。1979—1995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率达25%,而1992—1995年增长率为20.1%,1996—1997年平均增长率再降至11.2%,

4.最终需求约束下的投资增长。离开居民最终消费需求升级拉动,受制于出口需求增速放缓与外资流入增长渐慢的约束,我国经济增长只能依赖投资刺激与重化工业、基础产业自我循环的推动。重工业增长速度呈加快趋势,轻工业增长速度相对放慢。但是,重化工业、基础产业大规模启动,还将依赖最终消费需求的回升拉动。

5.中速盘整、结构调整与经济软启动。综上所述,“九五”后三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国民经济呈8%左右的中速增长, 总体格局是相对低速的盘整态势。结构调整,特别是存量资源、资产与企业规模和组织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中央将稳步、逐渐加大启动内需的政策力度,国民经济在盘整中逐步吸收、消化存货,并在1998年增长率探底后作平台整理,再启动回升。预计这一阶段将延续到“十五”前两年。

二、“十五”期间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2.1“十五”市场需求结构变动的基础与背景特征

分析、预测“十五”国内和上海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首先要判断、把握“十五”期间宏观环境与微观制度的重大变化,揭示发展的基础与背景特征。

1.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基本完成。根据国家的改革战略规划,在今后3—5年时间里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实施国有企业制度重构,建立规范、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步入发展良性循环。在1998—2002年内,国家将通过大型或特大型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筹资,中小型企业破产、兼并、重组、非国有化,以及引入非国有投资主体,包括国外投资者参与对部分竞争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使国有企业实现改制、重组、走出困境。

2.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与创新。经历“九五”期间金融改革与体系重构,“十五”期间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会有重要变化。同“九五”和“八五”相比,中央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完全取消,货币、信贷政策,同业拆借利率、再现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央行最重要手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充足率提高,机制与业务有重大变化,一批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崛起,投资银行作用增强,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渐规范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体系扩展,金融工具、金融方式多样化增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上海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

3.基础设施与公共部门供给水平大幅提高。随着“九五”后三年中央启动内需,主要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等投资,“十五”期间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部门的供给水平将大幅提高。道路、供水、供电等会有更大改善。受此拉动,环保投资、住房投资,以及居民交通旅游、外出就餐等支出会迅速增长。不同地区间的产品交换、企业重组、人员流动进一步扩大。

4.城市化加速。“九五”期间经济增长减速波动和城市工业规模重组调整,将对分散的农村乡镇企业和简单地外出打工产生强大压力,挤迫农村非农产业与过剩劳力的地域集中。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交通状况改善等,也为乡村城镇化、乡镇城市化提供了硬基础。“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将步入相对加速新时期。1978—1985年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平均城市化速度年均为0.827个百分点, 以后逐年降低,1985—1996年平均为0.515个百分点,1995—1996年仅为0.33 个百分点。“十五”期间每年人口城市化可望达到1.5—2个百分点。这将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高档耐用品需求扩张,弥补城乡消费需求结构断裂的缺口。

5.亚洲经济与太平洋经济启动。“九五”期间恰逢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亚洲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原来期望的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受太平洋经济拉动进入新一轮繁荣之梦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东亚“龙虎”们痛苦地调整,艰难地对付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我国经济也步入相对过剩的中速盘整。经历3—5年的盘整、重组,亚洲经济可望步出低速徘徊,迈入相对加速增长阶段。与此相应,我国经济经历3—5年调整,也将逐渐回升。“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有一个向好的外部增长环境。

2.2“十五”我国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展望

经过“九五”期间经济减速盘整、改革深化,随着东亚经济摆脱金融危机,步入稳定性回升阶段。我国“十五”期间市场需求总量增长与结构扩张的速率相对加快。

1.投资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动。

——投资需求总量:平均增长率与投资率。“十五”期间我国投资增长速度总体上仍保持较高速率,大体上比“九五”期间高1.5—2.5个百分点,投资率大体保持在38%左右。一是“九五”期间中央启动内需,特别是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等投资的引致效应继续沿续;二是我国国内储蓄率水平依然维持在相当高位上,储蓄率将从改革开放以来的40%降至35%左右,但仍是世界上最高储蓄率国家之一;三是外资流入我国速度将重新逐渐加快,同“九五”期间逐渐放缓形成反差。

——投资结构变动: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它投资。从我国近十多年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和其它投资之间的比例大致呈现,基建投资大约在57—69个百分点中波动(1985 —1995年),更新改造投资则在26—36个百分点中变动, 其它投资呈下降态势。“十五”期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与其它投资之间的比率关系大体在60—65∶36—28∶4—7的区间内变动。

——投资部门结构变动。从按部门划分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1985—1995年间农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始终在1—1.6之间波动;工业投资则在41.6—55.9之间变动;交通运输业投资在11—21.4之间变动;房地产和社会服务投资比重的波动区间是4.8——11.4。 从趋势变动线和“十五”期间经济背景、环境特点情况来综合分析,2000年以后工业比重将稳中趋降,工业投资的比重将稳定在42左右;交通运输通过“九五”启动内需的提前放量增长,“十五”期间投资比重将比“九五”后三年稍有回落,大约在20—23之间;房地产和社会服务投资趋于稳定,约在10左右变动。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投资比重在“十五”期间会有长足提高,估计会占总投资(国有部门)的10%以上。农业投资的比重大体稳定在1—1.2之间,其总量随总投资增长有较大增幅。

2.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动。

——消费需求总量:年均增长率与消费率。随着我国居民步入小康阶段,消费结构多样化、高级化将带动消费需求总量较快增长,消费总量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十五”期间,社会总消费, 即全体居民对货物与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将达到8万亿(当年指标估算)以上。 我国社会总消费年均增长率(按可比指标计算),“十五”期间为10%左右。高于1980—1995年间7.9%约2个百分点,略低于1980—1995年10.4%年均增长率。我国总消费占GDP 的比重在“十五”期间大体维持在58%左右。其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即居民消费率将达到50 %以上。

——消费结构变动,“十五”期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增长率年均为6%,其中城镇食品消费增长率为6.5%,农村食品消费增长率为5 %左右。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到2005年下降到46%,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8%。“十五”期间我国居民对机电类消费品的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机电类用品的消费需求增长率(按可比价)年均速度约为10%左右,农村居民机电类用品消费需求增长率年均为9.3 %左右。“十五”期间我国居民对住房需求的增长加快。城镇居民住房类消费增长率(按1995年价格),年均约为16%左右,农村居民住房类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2%左右。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3—7个百分点。

3.出口总量与结构变动。

——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我国出口增长率变动,从长期来看,呈现迅速启动,加速增长到高位运行,再到降速下行的三阶段特征。80年代我国出口增长率年均高达30%左右,90年代以来出口增长率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1992—1995年),自1996年后,年均出口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到10%稍多。“十五”期间我国出口增长率大体同GDP 增长率持平,并缓缓下移,到2005年可能回落低于GDP增长率。 伴随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扩大,以及国际贸易结构、方式变化,我国“十五”期间经济增长更加凸显内需为主体的方向。

——出口结构变动。“十五”期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升级,但技术与资本密集度提高并不很快。相对贸易优势从低技术的纺织、服装业转向中等技术的制造业。到2005年我国轻工业制成品(皮革、组合金属产品和其他制造品)将会增加3%的市场份额。 在资本密集度高的重工业制品中(化学、橡胶、塑料、钢铁、有色金属等),我国出产品的市场份额将比现在再增加1—1.5%左右。但工业化国家在这方面仍保持较大优势。

2.3“十五”上海市市场需求结构变动趋势预测

经过“九五”期间的经济调整、改革深化,上海将基本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十五”期间整个经济将由二、三产两个轮子共同推进,进入由重化工后期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时期。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加之都市型经济的特点,“十五”期间上海的市场需求及其结构变动将呈现与全国不同的特征。

1.投资需求总量的增长略高于全国。“十五”期间上海的投资需求总量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增长依然有较高速度。整个“十五”期间全社会投资需求总量五年累计将达20000—25000亿元,投资率将保持在50 %左右,年均增长13—14%。“十五”上海的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上海联系全国大型骨干枢纽交通电信工程建设,市内大型轨道交通工程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全面启动;二是面向21世纪的三大高新技术需大规模投入才能成为上海新的支柱产业;三是开拓海内外市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及沿江流域市场,需要向市外、海外投资。

2.投资结构偏向工业与服务设备投资。“十五”期间,由于大规模集中式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将基本告一段落,同时由于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更新的周期明显加快,因此,从投向结构上看,“十五”期间上海的投资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动,其中基建投资比重将明显下降,更新改造投资将明显上升,房地产以及其它投资(如存货投资)比重下降到合理区间,几者比例大致在35—40,35—45,20—15,10—5, 投资主要投向工业与服务设备,即是基建投资项目。

3.消费需求总量增长快于全国。1997年,上海人均GDP已达3000 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十五”期间将进入更高的收入平台,加之“九五”期间上海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十五”期间上海消费需求总量增长将明显快于全国,“十五”期间上海的总消费需求年均增长15%左右,高于“九五”平均数,总消费占GDP比重大致维持在50%左右, 其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将达到40%以上。

4.高档耐用品与服务需求增长为最。上海人均GDP 1997年就进了“中等收入”水平,而消费结构仍长期维持在小康,因此经过“九五”后三年的酝酿,“十五”期间上海居民的消费结构将进入剧烈变动的“结构升级”阶段,这是符合国际经验的。反映在消费需求的结构变动上,“十五”期间上海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年均增长6%, 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由目前的50%左右下降至2005年的35%。衣着消费将平稳增长,其占总消费比重将保持在目前的8—9%的水平。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十五”期间将会产生明显的飞跃,其占总消费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0%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15%。与此同时,“十五”期间上海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非商品性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也将快速提升,到2005年也将到15%以上。

5.出口需求回升。“九五”期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日本金融经济的衰落,对上海的出口需求影响较大,出口需求增幅下降。“十五”期间,国际经济有望在美国知识经济的强劲带动下出现新一轮的增长,日本、东南亚经济有望恢复回升,加之“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十五”期间,上海的出口需求将回升,年均增长将高于“九五”期间,年均增长约3个百分点,达到14%。

6.出口需求的部门结构和国别结构都将发生较大变化。“十五”期间,上海的出口产品结构将加快升级,技术含量不高的纺织、服装业等仍将保持一定的规模,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配套基础的运输、机械、电力设备、化工、医药等制造业出口将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保持较快的出口需求增长。“十五”期间,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上海出口需求的国别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相对“九五”时期,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需求将较快回升,欧洲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美国市场需求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标签:;  ;  ;  ;  ;  ;  ;  ;  ;  

“十五”期间国内和上海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