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肝胆外科,上海20215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7-8月在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肝胆外科病区接受甲磺酸加贝酯输液的200人次为对照组(活动前);2014年9-10月在甲磺酸加贝酯病区接受甲磺酸加贝酯输液的200人次为观察组(活动后),成立品管圈管理活动小组,对开展品管圈管理活动前后的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甲磺酸加贝酯输液致静脉炎发生率由9%降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后通过自制“圈员自我评估表”测评,圈组成员在品管圈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及责任荣誉6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降低甲磺酸加贝酯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 甲磺酸加贝酯 静脉炎
加贝酯是一种非肽类蛋白的抑制剂,可抑制胰蛋白酶、激汰释放酶、纤维蛋白溶酶、凝血酶等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制止这些酶所造成的病理生理变化。用于急性轻型(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辅助治疗。甲磺酸加贝酯属于高渗性药物,高渗性药物给静脉带来的刺激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如果渗透到外周将会导致外周组织的损伤[1],即增加患者痛苦,也影响静脉输液的质量与安全。品管圈[2](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也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指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科于2014年7-12月针对降低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的发生开展品管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7月-8月在我院肝胆外科病区接受甲磺酸加贝酯输液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活动前);2014年9月-10月在我院肝胆外科病区接受甲磺酸加贝酯输液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活动后),对两组患者甲磺酸加贝酯输液致静脉炎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1品管圈的建立 由普外科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组织培训肝胆外科护士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开展的目的、活动步骤和实施方法等,使护士对应用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了解;由肝胆外科护士长为圈长,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最终确定10名圈员;7月中旬-8月上旬每两周开展圈会,进行原因解析及对策拟订;8月中、下旬每两周开展圈会,进行对策实施与检讨;8月下旬至11月份每两周开展圈会,进行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
1.2主题选定 采用评价法对“降低甲磺酸加贝酯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有效性”等8项主题进行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的评价,每项满分10分,结果“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是以上级政策9.1分,重要性9.2分,迫切性9.2分,圈能力9.1分,总分36.6分排名第一,确定为本次活动主题。通过智力激励法确定本次品管圈圈名为“同心圈”,其意义在于“肝胆外科在医院这个大集体的领导和支持下,发扬团队精神,万众一心,群策群议,积极面对和解决一切问题。”
1.3现状把握 我们对2014年7月-8月,肝胆外科病区甲磺酸加贝酯输液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期间,高渗性药物输液200人次,发生静脉炎共计18例次,占9%。静脉炎及渗出判断标准:按照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版,对静脉炎及渗出做出判断[3]。采取头脑风暴法对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绘制鱼骨图。
1.4目标设定
根据柏拉图分析,我们得出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原因以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部位选择不合理,输液工具选择不合理为主,占80%,因此将此三点作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依据圈员的工作年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及圈能力进行评估,得到圈能力为72%。按品管圈方法给出的计算公式算出目标值,即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改善重点)。将各数据代入公式,目标值=18-18×83.33%×80%=6。
1.5 对策拟定及实施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对本研究确定的3个重点问题,拟定并执行相应的对策。
①“患者血管条件差”。拟定对策:输液前30min输液侧肢体局部放置内盛 72 ℃~74 ℃的热水袋 ,其外层用双层干毛巾包裹 ,局部持续热敷
②“穿部位选择不当”。拟定对策:建立静脉选择原则:先选上肢静脉后选下肢静脉;先选手部静脉后选手腕或上臂静脉;留置时间天数>6天,选择肘正中静脉。
③“输液工具不合理”。拟定对策:选择细短的静脉留置针。
2.评价指标
2.1有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在2014年9-10月对肝胆外科病区甲磺酸加贝酯输液情况进行调查。对活动前后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2.2无形成果:针对圈员自我成长,自制“圈员自我评估表”,设六条封闭式问题,从QCC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及责任荣誉等6个方面做自我评价,每个方面的得分范围均为0~10分,总分60分。
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效果确认
3.1活动前后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的情况
活动后静脉炎发生显著低于活动前,静脉炎的发生由9%下降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活动静脉炎发生率为3%,完成目标值(表1)
3.3活动前后圈员的自我评价 活动后圈员在品管圈应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及责任荣誉感六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无形成果雷达图见图1。
图1 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评价雷达图
4.讨论
4.1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微粒进入静脉,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致使输入的药液漏出或渗浸在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中。多种原因静脉炎是由于外周静脉注射时,因静脉网细,血流慢,注入血管内的药液不能被血液稀释,从而作用于血管壁,诱发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导致静脉炎的发生[4]。从静脉炎及外渗的损伤机理来看,静脉输液途径的选择、输液速度的控制、及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等都会给静脉炎及外渗的发生带来影响。本次通过品管圈活动,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一是由于规范了静脉选择原则,静脉部位的选择更有计划性;二是因为护士对甲磺酸加贝酯的认知增加,加强了对甲磺酸加贝酯输注的护理。
4.2 品管圈管理能加强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级安全 品管圈是由同一工作性质的人组成,该圈的特点是可以将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护士组合起来,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问题作出全面的阐述。这正契合此次研究主题的分析,也正是在品管圈全员的共同努力下,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5. 小结
品管圈是一个多层次团队合作的方法,本次通过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息及责任荣誉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QCC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本研究中,甲磺酸加贝酯致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减低,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在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利益,QCC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Mermel LA.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J].Ann Intern Med,2000,132(5):391-402.
[2]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0-144
[3]Infusion Nurses Society.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for infusion nursing [M].Norwood, MA: Infusion Nurses Society,2011:151-196.
[4]姜绍芬.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实用心肺脑血管病杂志,2011,19(4):
674-675.
论文作者:陈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静脉炎论文; 品管论文; 甲磺酸论文; 静脉论文; 肝胆论文; 发生率论文; 病区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