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与日本龙的相异性分析论文

中国龙与日本龙的相异性分析论文

中国龙与日本龙的相异性分析

孙雄燕*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在文化等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同时也有不同之处。在异文化交流中,同一文化的相异性研究往往可以起到减少文化交流的摩擦,加深对异文化理解的作用。据此,本文拟对两国都存在的“龙”文化的相异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异文化交流;中日龙文化;相异性;分析

一、中国龙与日本龙的起源

(一)中国龙的起源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长约19.7米的龙。据此,可以说,龙最早的产生应该是在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当时,人们在遇到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时,希望出现超越自然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这时“龙”便作为神灵的化身和信仰的图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日本龙的起源

弥生时代后期,稻米种植技术传入日本,水稻种植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农耕方式。中国龙也通过方士随之传入日本,并逐渐被日本人认识、了解和接受,进而被融入到民间神话中,被赋予了水神、雨神、雷神、农耕神等诸多形象。

二、中国龙与日本龙的相异性

(一)象征的不同

在中国,由于龙被赋予的超自然的灵性、崇高的地位及其独有性,使它在长达两千年封建王朝统治的过程中,成为帝王的代名词,成为皇权的象征,帝王们都乐于标榜自己为“真龙天子”、“龙子龙孙”。在封建制度土崩瓦解之后,龙已经不再是统治者的象征,但“龙”被赋予的“国家·民族”这一象征意义却被保留了下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各部族不同文化、宗教、风俗的统一融合体”的“龙”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是最能够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人民的。而在日本,龙也曾被短暂地用作日本皇权的象征,但是由于龙始终是一种结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外来文化,所以对于信仰神道教的日本人来说,对外来文化的戒备使龙最终没能成为天皇的象征。

(二)功能的不同

在中国龙文化中,龙不仅被视为一种通天的神兽,而且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在古人看来,龙既然能沟通天地,当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给人庇佑。所以,中国龙从被创造出来开始,就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功能,例如,能够呼风唤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能够除凶镇邪,保佑出行平安、守卫宝藏。能够开江辟河,消除水患。

在确定变量、控制变量分析后,学生能明白控制哪些变量及如何控制变量,基本形成实验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思考选择最佳实验思路,围绕变量将已确定的变量处理方法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实验步骤,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从而顺利地达到预期效果。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细胞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者;②未接受过化疗等其他抗肿瘤治疗;③活动状态评分KPS≥60分;④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②不适合接受化疗者;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1 500/μL。

而在日本,龙主要是作为农耕神和司水神而存在的,另外,由于日本地震和火山频发,因此人们认为龙还能引发地震和火山。

(三)形象上的不同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先进校园文化是引领时代精神特质、彰显大学特色的文化,具体表现为思想深刻、精神激励、制度先进、环境高雅、师生行为文明[9]。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坚持以大学校园为主阵地,着力营造以责任感为表征的校园文化,把责任感教育纳入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纳入日常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建立健全学生责任感教育的长效机制和社会大环境。要以成人成才奉献为思想脉络,努力体现时代性、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更为开放、灵活、实效的责任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对责任的理想自觉[10]。

日本神话传说中出现的龙的形象更像蛇。例如,日本最古的文学作品《古事记》中记载的多头龙蛇怪物,以及其他神话故事中出现的龙头蛇身的怪物。这些所谓的龙的形象,乍看之下和蛇是一样的,但是具有龙的很多特征。所以日本人对于龙蛇形象划分并不是很清晰。如果要追究这种龙蛇形象暧昧的原因,恐怕要归结于日本人一直以来对于自然的崇尚。相对于中国虚幻的龙的形象,在日本人的心中,更愿意相信龙本属于自然,所以自然而然地将它与自然界中存在的、与龙略有几分相似的蛇的形象合为一体。

日本人将中国传入的“龙”文化中融入了日本人的“崇八排九”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九”是个虚数,经常被用来形容数量之多或者程度之高,所以龙有九个儿子,龙背上有九九八十一片龙麟,建筑物大门外的墙壁上也绘有九条龙。但日本人则更多地将“八”与“龙”联系在了一起,因为在日文中,“九”读作“ku”,与“苦”字同音。中国“龙”文化中频繁出现的“九”是与日本传统习俗不符的,用“八”代替“九”是日本人对中国“龙”文化的一大改造。

同时,还必须指出的是,龙在中国,是与帝王观、雄性、尚武思想、争斗、阳刚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神灵,而在日本民间,普遍存在美女变龙入河、龙女乙姬报恩、龙夫妇、龙妻成佛、美女龙人间寻婿等雌类龙的传说。

三、日本龙对中国龙的传承与创造

(一)融入日本人“崇八排九”的思想

对动静环的仿真模拟,通常选择密封端面的径向和轴向的变形和应力两种参数。第五章的密封副分析表明,动环的轴向变形和位移较大,随之其轴向间也就较大,这两种种参数有相似的变化,机械密封性能稳定仅需控制两个参数中的一种即可。在轴向方向,动、静环端面的变形及应力会有差别,不满足目标函数所规定的要求;间隙值又要求不能为无限小,所以作目标函数也符合要求;因为接触压力的特殊性能,并且接触的最大接触压力也不能为无限小,因此,目标函数选择为最大接触压力为最理想的参数。

(二)融入日本人的神道思想

日本人将中国传入的“龙”文化中融入了日本人的神道思想,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龙”被赋予了“国家的保护神”这一新的象征意义。

据16世纪成书的《八幡愚童训》记载,弘安四年(公元1281年),元军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日本。当来到鹰岛时,“青龙”出现,元军因为害怕而退回到海上,随后遇到了暴风。也就是说,“青龙”的出现阻止了元军进攻日本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暴风又将元军赶走。为此,日本朝野上下惊喜万分,认为暴风因日本八百万神的威德而起,是“神风”。而先于神风出现的“青龙”更被认为是保护神的先驱。

(三)融入日本人的女性观念

日本人将中国传入的“龙”文化中融入了日本人的女性观念。在日本的记纪神话中,太阳之神天照大神是女神,月亮之神月夜见尊是男神,并且太阳女神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在中国兴云布雨的“龙”身上充满着阳刚之气相比,进入日本后的“龙”的身上多了几分阴柔之美。

四、结语

龙文化的传入,使得尚处于愚昧时代的日本人,对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的感激之情、天旱无雨、稻谷歉收的恐惧之心有了诉求的对象,解决了心理失衡的问题,在日本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龙文化在适应日本这块土壤的同时,由日本人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中国的“龙”文化在日本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 参 考 文 献 ]

[1]吴建福.中外龙文化异同考察比较[J].中国外资,2012(10):262-263.

[2]邢永凤.中国龙与西方龙的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1-27.

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1-0261-01

*作者简介: 孙雄燕(1978-),女,汉族,云南保山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标签:;  ;  ;  ;  ;  

中国龙与日本龙的相异性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