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应用循证护理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先后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从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卧床時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深究。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循证护理; 临床效果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March 2016 -2017 year to June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Results: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average bed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shorten the averag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average bed time,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and complications, and be worthy of clinical study.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内科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若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会使得患者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的减少,甚至发生中断,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肌细胞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引发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引发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2],目前,随着临床上溶栓治疗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溶栓治疗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3]。因此,开展循征护理干预可旨在提高该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就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6 h实施就诊,均使用溶栓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短、头晕、乏力、胸闷以及心悸等临床表现[5]。排除标准:排除具有相关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具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32~65岁,平均(47.9±9.6)岁;体重52~86 kg,平均(68.30±11.76)kg;病情类型:下壁心肌梗死
6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6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前侧壁心肌梗死5例,右室心肌梗死5例。试验组,年龄30~64岁,平均(46.8±8.6)岁;体重范围50~80 kg,平均(64.62±10.69)kg;病情类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7例,前侧壁心肌梗死4例,右室心肌梗死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组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
1.2.1 心理循证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及时为患者提供对应的心理咨询,同时与患者保持及时有效的交流,充分掌握患者的相关心理变化情况,可为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观察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各种反应,及时为患者提供对应的心理护理,积极的缓解、消除患者的各种负面心理和情绪[6]。
1.2.2 用药循证护理干预 大部分患者均需要药物治疗,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开展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每天5∶00-12∶00为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十分严重的阶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在此阶段的护理工作,在每日5∶00左右可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在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相关临床症状,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大,需要立即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处理,并确保药物的合理性和安全性[7]。
1.2.3 病情观察循证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进行观察,同时还需要为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心肌梗死后1 d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因此,在此阶段,护理人员必须在24 h不间断进行留意和观察,全天监护患者的心电图,同时做好及时的应急措施,若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可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积极的应急措施,避免患者的病情加重[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 康复循证护理干预 在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恢复程度开展对应的循证护理,同时制定合理的康复锻炼计划,患者在开展康复锻炼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留意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若有不适,需要指导患者立刻停止锻炼[9]。
1.3 观察指标
(1)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主要分为,满意:总评分≥90分;比较满意:总评分70~90分;不满意:总评分<70分。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2)心律失常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卧床时间。(3)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20例,比较满意8例,无效2例;对照组满意15例,比较满意7例,不满意8例,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47 8,P<0.05)。
2.2 兩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卧床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试验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0%(3/30),抢救成功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出现1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00%(9/30),抢救成功率为70.00%(21/30)。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8.273 7;字2=8.624 1;字2=9.247 8,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可在患者的具体发病期间,患者胸骨后方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剧烈疼痛。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患者在发生急性心梗后,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衰、呕吐及休克等,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10]。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状发生率为6.67%、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30.00%,抢救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核心内容主要是将护理工作中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和患者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获取一定的实证,采取正确的护理决策,可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直接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较大的价值[11]。循证护理主要强调“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可在临床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将科研结果、临床经验和患者意愿和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直接促进经验和间接知识的综合使用,积极的注重终末评价及护理质量保证,进一步避免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使得患者在各项护理工作中均有证可循和有据可依,从而更加科学性和客观性的解决,有效的节约医疗卫生资源。目前,随着临床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循证护理模式已经广泛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取得十分理想的护理效果[12]。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卧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深究。
参考文献
[1]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95-996.
[2]苏红梅,周云,曹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3]朱文霞,薛素梅,姬晓艳,等.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075-1076.
[4]徐亚鹏.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7,23(5):182-184.
[5]吴立华.循证护理对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4-6.
[6]李天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1):187-188.
[7]熊秀云.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5):87-89.
[8]费小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51-252.
[9]蔡丽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OL].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7,2(22):7-8.
[10]孙丽娜.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0):200-201.
[11 ]Zhou S S,Tian F,Chen Y D,et al.Combination therap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Geriatr Cardiol,2015,12(2):135-142.
[12] Zhao S,Murugiah K,Li N,et al.Admission Glucose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iabet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Chin Med J (Engl),2017,130(7):767-775.
论文作者:胡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平均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