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管理探讨论文_王永辉

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管理探讨论文_王永辉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摘要:城市综合地下管廊项目也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的项目,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进行该项目的建设显然是不可行的。PPP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一类项目的资金缺口提供了可行的途径。PPP模式下不但能够将社会资本引入到城市地下管理管廊建设中,减少政府对基础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还能够合理利用社会资本的企业资源,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效率,使政府与私营企业形成紧密伙伴关系,共担风险。然而,事实上,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期较长,收益方式单一,且在其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资本参与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有鉴于此,本文对PPP模式下城市地下管廊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市政基础工程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对于提升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一、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管理中风险种类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融资风险多等风险特点,因此本文将PPP项目模式的风险因素具体划分为以下几类:

(1)不可预知的经济风险因素

不可预知的比如汇率、通货膨胀等因素,投资方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及时的补充资金所造成项目工程延期的资金风险;以及因为利率的变化造成项目投资数目增加而相对的收益降低的汇率风险;项目所在地在产生物价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通货膨胀从而导致项目运营成本的升高,利益的降低。

(2)项目技术建设试行风险因素

项目技术的先进度、可靠度以及技术难度等方面都可能是PPP项目应用的技术对其自身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可操作实行性和难度。在项目的建设和试行这两个方面,PPP项目面对着最大风险,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应就是产生的技术障碍。另外要特别关注通过引进设备与项目所在地的基本情况相适应,技术和引进的设备是否重复,是否能够高效、节俭的利用资源以及对项目人员进行高标准的全面培训。

(3)工程建设及经营管理风险因素

工期延误、工程质量不符合技术经济指标要求,以及工期完成后没有达到预定标准的风险。建设资金跟进情况及工程技术方面的投入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风险。项目工程建设风险是PPP融资项目关键的核心风险因素;在项目建设后期维护和运行过程中,因经营管理问题产生工程质量、财务、违约等方面的风险,以及项目运营期间项目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问题,与项目管理者自身能力长期积累的项目经验技术都是息息相关的,是预测和避免经营管理风险的影响因素。

二、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性流程

(1)目标设定

对于企业整体战略设计而言,目标设定包括层次目标、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财务报告目标等,主要体现在采购、销售、生产等方面,用以分析企业存在的内部与外部风险情况。

(2)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就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查找并识别对项目实施过中产生影响的风险因子。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有效前提。因此,实际上,风险识别不仅仅是查找风险因子,同时还要将这些风险因子可能引发后果的程度进行判定。对PPP模式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来讲,其风险识别就是对项目开展过程中所有风险因子进行查找的过程,然后将风险因子进行分级,并对其影响进行衡量。一般采用专家调查法,也称德尔菲法。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指的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几率及其影响进行评价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讲,风险评价包括:风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风险事件对项目的危害性;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风险可能出现的时间等。

三、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所谓风险应对就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在确立风险因素已集齐发生的可能性之后,结合项目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1)针对政策风险

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可以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得到正常建设运营,综合考虑整个行业发展状况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此外,相关地区法律(法规)环境、特许经营权合同的界定与执行过程都应该公正、透明。对于政府部门制定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合同,应认真研究其承诺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建设方需关注地方政府动态,建议其适时调整政策、财政、金融等激励措施,使各参与方保持参与的积极性,也保证项目的公益性得到最大化实现,提高各方满意度。

(2)针对经济风险

关注政府项目前期工作落实情况,其中包括城市总体区域规划设计、明确地下综合管廊的具体形式及规模等,在项目的信息采集、可行性研究、经济指标分析、财务能力评价等方面都是否能做到科学、准确、客观。

项目建设方更多的参与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前期工作中,使其投资风险得以降低,并将先进技术和高效管理办法引入项目,从而使政府与投资方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进而减低项目实施的经济风险。

(3)针对建造风险

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建设期,招标是预防建设风险的关键环节。承包商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商业信誉都会影响到项目的建设。并且在与承包商签订承包合时,需明确标准如工程质量标准、工程完工时限;保障措施如工程质量不达标、工期延误后的赔付条款,借此来转移工程质量产生的风险。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设计前,先进行方案设计,论证项目实施可能性。通过详细分析已有地下综合管廊领域采用PPP模式实践的案例,识别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和完善。根据“二八定律”,设计阶段对规避建造风险影响较大。

(4)针对运营风险

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运营一般分为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初期往往可能经历一段管理水平不成熟使得运营成本偏高的成长期,此时项目收益将无法达到预期甚至出现亏损状况。因此需要建议政府通过适当补贴和相关政策给予补偿,从而保障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正常运营;随着项目运营管理进入平稳期,政府可逐渐减少或逐步取消上述补偿。

管廊运营阶段应选择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合作方,提高项目盈利性、增加公益性、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为项目运营建立长效机制。

(5)针对环境风险

环保风险应该按照污染者负担费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担,在PPP项目中通常社会资本需要提高对环保风险的关注度。社会资本在参与项目实施过程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将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明确写入工程承包合同,使相关项目参与方提高认识,主动规避。另外,社会资本也可对环保风险进行投保,将不可抗力风险转移由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贷款机构共同分担,对应风险处理的保险原则进行操作。不过应注意的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环境保护措施才是规避环境风险的关键,投保环保风险的作用是有限的。

四、结语

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建设中必须要对其风险进行有效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项目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禹,李鑫.基于PPP的城市综合管廊投资与收益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7,38(2):10-14.

[2]王瑾.基于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1):66-70.

[3]赵佳,覃英豪,王建波,et al.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2).

论文作者:王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管理探讨论文_王永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