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蒋李军
【摘要】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育,素质教育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一、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进入高中的学生本身初中已经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再加上选文科的多是文化成绩较薄弱的学生。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科”的错误想法。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只要学业水平测试地理通过就可以了。所以他们投入的时间和学习的兴趣都不浓。甚至认为学习地理即是“浪费”时间,在这些心理的影响下,要想学好地理是不可能的,要想提高兴趣也是很困难的。
(二)学生缺乏良好方法
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内容来看,主要讲述的是各种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分布、原因及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而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作为自然和人文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生活,地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然而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往往会忽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应用于生活。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
现阶段,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特别是现在大学多,就业难,更加加剧了这种思想的蔓延,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意义和认识非常浅薄,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习地理究竟有什么用?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地理是父母和老师安排的任务,是对高考文综的一个应付,进而渐渐产生厌倦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通过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一)灵活设置课堂情境场景
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
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
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的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二)与信息技术结合
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长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的参加多端的开放的探索追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这样也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四)在课堂中进行评比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所以,在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评价方面,不止要关心注视学生学业方面的绩效,还要关心注视其学习经验的多种表达,关心注视其感情、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进展。在评价形式上,要重视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把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合理的结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朱翔钲.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7.
[2]贾立坤.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张少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4]李秀茹.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论文作者:蒋李军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兴趣论文; 老师论文; 很好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