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韩颖

论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韩颖

(绍兴铭园纺织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业的发展靠员工,而员工工作绩效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否健全、激励手段是否有效。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的詹姆斯教授曾经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激励机制在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在作用方面做过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机制,个人能力只能发挥20%-30%;而如果得到恰当激励的话,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员工激励是个复杂的过程,企业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得构建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企业管理;激励机制;负激励

引言:

众所周知,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管理中的精髓组成部分。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个体的违背组织目标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以使这种行为不再发生,使个体积极性朝正确的目标方向转移。具体表现为纪律处分、经济处罚、降级、降薪、淘汰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家们非常重视正激励,而往往忽略了负激励的作用,因此,本文谈一谈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 负激励的理论渊源

1.1 “经济人”假设理论

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系统的阐述了“经济人”假设思想。他认为,人无一不心怀“自利的打算”,即“利己心”是人类的本性,人总是力图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满意的报酬。因此企业在激励员工时,必需不断的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对企业来说,这将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如果企业在运用正激励的同时适当的运用负激励,如在员工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时采取批评,惩罚的方式,同样能起到激励的效果。

1.2 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管理者能够通过控制行为的后果,来达到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的目的。因此,只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来刺激人对行为后果的认识,就能有效的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强化理论将激励分为两种形式:正激励和负激励,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没有负激励,将无法起到持续的激励作用,没有正激励,则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意义。因此正、负激励都是不可或缺的激励手段,只奖不罚或只罚不奖都不能发挥激励效用。然而在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较多的运用正激励手段,不注重负激励,为了使企业激励效用最大化,企业应注重负激励方面规章和措施的制定与强化。

1.3 威胁激励理论

威胁激励是指在一个充满竞争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对员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既得和预期的收益、甚至在岗位上持续工作下去的利益进行威胁,使其为了摆脱威胁获得生存而努力工作,从而达到激发员工的目的。威胁激励是一种为了防止不希望的行为出现,而间接增加希望行为的激励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负激励,与负激励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但威胁激励更注重告知式惩罚,即规则和结果是事先确认的,重在事前的预防。

2 负激励在企业中的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① 适度原则。在负激励机制的执行中,要把握好负激励机制实施的尺度,注意不能超过员工的承受能力,对员工实施负激励不能过于频繁,更不能由管理者主观决定,要根据工作周期进行考核。② 公平原则。根据亚当斯的公平激励理论,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值,更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的对比。同样,受到负激励的员工也很关心其他人在出现和自己相同行为的情况下所受负激励的情况。因此,在负激励机制中应该遵循公平这一基本原则。③ 正负结合原则。员工负激励机制的实施必须有完善的正激励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如果没有正激励相配套,容易给员工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就成了“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的片面化的激励方式。因此,在构建员工负激励机制时,一定要有完善的正激励机制与之相配套,以正激励机制为主,负激励机制为辅,这样负激励机制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④ 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原则。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出发点,人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员工负激励机制实施中,不仅要采用纪律处分,也要进行经济处分,使得有违纪行为的员工受到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损失,这样才会起到真正的处罚和教育作用。

3 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常用措施

3.1负激励是控制员工行为的一条隐性“止步线”

就像道德与法律的界线一样,逾越了道德的界线必然受到法律的惩处,负激励也是如此,企业一般都设有日常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超出了这个准则、制度必然受到一定的制裁。当然,负激励的措施和手段大部分存在于企业的相应管理制度中。负激励作为一条“止步线”,也许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很少注意到,实际上却起到控制员工行为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员工自觉或不自觉地已经接受了这种负激励制度的约束,无形之中给企业的管理行为带来一种持续良性循环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负激励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以上谈到负激励制度通常是约束员工行为的界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会遵守约定的法则,正如,并不是有了法律所有的公民都会守法一样,总有些员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不然,这些法律制度和企业负激励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意味着,当一些员工逾越这些约束时产生的后果将得到相应的处罚,而这种处罚的性质是强制性的、威胁性的、起震慑作用的,往往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真正使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敬意,从而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管理。例如,假设在一个企业中本月有3人次上班迟到,企业当月对此3人各扣薪100元,并予公告,就会使员工意识到,这种负激励的手段不是摆设,而是很好地维护了企业的劳动纪律。

3.3负激励对员工心理的影响经常大于正激励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个体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以使这种行为更多地出现,提高个体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奖励和表扬等。但是,正激励对员工的心理影响在逐步淡化,特别是对于高薪白领阶层,有调查表明,在中国月薪高于5000元的阶层,对于奖励额度在10%以下的激励,绝大多数人员表示“没感觉”,原因是相对于其较高的薪酬总额来说,这一点奖励是微不足道的,也难怪他们无所谓,并且经常性的表扬也会落入习以为常“惰性”的圈套。而负激励的心理影响却是巨大的,并且具有双重性,从物质的角度看,本来正常情况下就能得到的没拿到还被处罚,损失是双倍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打击,心理波动可想而知,企业正是通过负激励的方式从心理上的影响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如上例,一个白领迟到被扣薪100元并公告,此白领很担心员工对他的认识改变,对他的心理影响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的。

3.4负激励的正效应

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人们往往会想到负激励起到的是负效应,恰恰相反,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负激励起到正效应。上述谈到的“止步线”也好、以儆效尤也好,所有的负激励措施或手段都是为规范员工行为、为企业管理行为服务的。日前,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当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增不能减,年度考核只有优秀、称职,没有或极少数不称职”等诸多现象的产生,源于没有负激励制度,最终导致整个集体缺乏激情与活力,创造性和积极性不高。从上述案例分析,可能一次处罚对当事人来说是负面的、消极的一面,但是应该看到,如果没有这些负激励的措施,对员工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可想而知一个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其实这只是对少数人的处罚,效果是使大多数人遵守企业的“游戏规则”,正面效应远远大于负面效应;对于当事人来说,负面影响也只是一时的,只有他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最终的结果才是正面的。

3.5负激励的执行不能产生偏差

在宪法中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负激励也是如此,在企业管理行为中要做到“负激励面前人人平等”,它的执行比正激励要更为准确和适当,难度也较大。负激励在执行时往往不同于正激励,正激励通常偏向于“锦上添花”,多一点少一点,员工不太会计较;而负激励则不同,一旦产生偏差,员工就会斤斤计较,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权威受损,甚至导致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6在负激励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管理者要舍得“亏”自己,要陪同员工接受应负担的责任,让员工心服口服。还有一个下属企业,建立“三德银行”管理办法,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管理的范畴从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给每一位员算“三德”的本金,受到的处罚作为“三德”的贷款利息,奖励作为存款利息,而对领导层的连带责任更严厉,“三德”的积分是全公司员工的平均值,该制度受到员工的极大认同。

4 结语

有效利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员工的深层次工作潜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激励和负激励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行为起到强化作用,二者对企业都是必要且有效的,因为这两种方式的激励效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的个体与群体。在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只注重正激励而忽视了负激励,正确有效地实施负激励,有助于企业的效率管理,企业应正确运用负激励,以达到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双赢的局面。从而达到整个群体的行为导向更积极,更富有生气,最终使企业管理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刑以群. 管理学[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赵云丽. 正负激励机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运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8).

[3]雷群.浅析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正效应[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12-10.

作者简介:韩颖,身份证号码:3306211990****0866。

论文作者:韩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论负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文_韩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