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新时代论文_赵磊,陈婷

文旅融合新时代论文_赵磊,陈婷

重庆市大足区文化馆 重庆 402360

摘要: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标志文旅融合新时代已经开启,文化旅游领域深层次变革正蓄势待发。诗和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们要努力走好新时代下文旅融合之路,实现文化和旅游全面融合持续发酵的效应。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将为建设文化强国增添动力。文化和旅游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有明确的边界,但又常常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实际上,对文旅融合的探索并非始自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新特征文化核心创新改革文化市场新时代思想

文旅融合的核心内涵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可见文化和旅游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新兴演艺、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文化形式逐渐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提升着旅游产业背后的文化附加值。国内众多传统文化景点因此也再次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高速”到“高质量”、从“增长”转向“发展”,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增长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其要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这正是当下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

我认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与理想状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文化和旅游融合领域还较为单一,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很多区域的悠久文化尚未得到很好彰显,旅游景区特色定位不够准确、清晰,一些地方忽略了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存在短板;文化、旅游的合作不够畅通,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管理不精细不严格、流程不清晰不科学等现象;各地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缺乏协调机制,宏观调控作用尚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产业的促进性不明显,在税收、财政、产业扶持上的相关政策尚不完备,文化和旅游市场不够规范等。

二、国民收入不平衡影响各地域、各区域对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认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相差数倍以上。收入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对文化和旅游消费认知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此外,我国当前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设计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引领时尚的创意性产品;缺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个性化产品;缺少文旅与科技融合的高端产品。

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可供观光的旅游景区有一万余处,而已开发并具有接待国内外游客能力的景区仅有1800余处,不足总数的五分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同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规划不当、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四、文化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交通业、餐饮酒店业,也包括融入新技术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文化旅游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东部特大城市群和中西部大城市等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仍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五、发展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发掘文化旅游业价值,要以文化为底蕴,以历史文物景观及文化活动观光服务为核心,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目前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资金来自政府投入,民营资本介入较少,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业长远发展。

文化和旅游结伴而行,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融合模式。

文化底蕴人文景观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河。

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特色小镇模式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文艺酒吧、个性客栈、特色文创等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旅游演艺模式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又见”、“印象”、“千古情”系列为例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上睡觉”的局面。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文创开发模式

漫威、迪士尼乐园创造的“乐园主题+衍生品”经营模式,围绕该主题游乐园核心文化开发了服饰、出版物、玩具、食品等一系列消费品,满足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等各种需求。此类衍生品的消费收入已经超过了门票的销售额。去年以来,故宫国宝色口红、朝珠耳机等文创产品迅速蹿红,让故宫再一次一夜成名,目前故宫文创收入远远超过门票收入。故宫博物院用时尚消费传承传统文化精华,树立了文化旅游、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相融合的新典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技术、资源、市场、产业上进行深度融合。在技术融合方面,要通过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改变原有技术和工艺流程,减少同质化技术,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消除技术壁垒。在资源融合方面,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具有较大重合性,进入新时代,要通过创新创造,使最新的开发技术得到有效整合利用,既保护有形文化资源,又传承非物质文化,吸引更多旅游者,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双赢。在市场融合方面,要通过市场的创新整合、共同品牌的培育、资本整体运营来推动和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产业融合方面,要使打造文旅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娱乐业、动漫业等。

文化节庆模式

近年来,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文旅融合的一抹亮色。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文旅融合逐步发展,一些倾向性问题也引人担忧。一些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文旅项目的文化含量不够高,一些地方习惯于模仿,在项目设计风格、经营模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引发了同质竞争;有的地方忽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性,把一些投资规模小、建设品位低的项目包装成文旅项目,甚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歪曲文化、媚俗恶搞;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遵循市场规律,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导致项目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文化旅游进入融合新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前景看好而盲目折腾,也不能因为现实短板而迷茫却步。要树立并强化三个意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树立主体主旨意识

文旅项目可复制、易替代,而文化内涵是不可复制、无法替代的。有了文化内涵的传承发扬,才有业态的丰富完善、服务的别具风格和品牌形象的充实饱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融合发展新形式。旅游是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弘扬特色文化,丰富新的旅游模式,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旅游、体验祖国大好河山的田园风光旅游等的开发中,要以多样化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以及对外传播。结合民俗文化、民间工艺体验旅游等的开发,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同时,注重知识内涵发掘,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构筑多元立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形式。

因此,深耕本地、本项目特色历史文化,打造高度概括、独一无二的文化IP,是文化和旅游发生化学反应的基础,是文化旅游产业的生存之道。对于任何一个地方,首先要摸清文化家底,深入挖掘、系统开发,把特色文化精髓全方位融入旅游项目、线路、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塑造富含本土风味的文化旅游新形象。

树立创新意识

良辰美景是有限的,而文化创意是无限的。文旅融合的创新,关键在于文化表达的创新。人已走远,脑海中于此处的思绪还依然存留。文旅融合就应该突破固有模式,着眼新需求、依靠新技术、创新新形式,大力发展“文旅+演艺”“文旅+体验”“文旅+文创消费”“文旅+主题游乐”“文旅+多媒体”“文旅+智慧平台”等多种模式,使文化拥有轻松、时尚、潮流的“打开方式”,努力实现厚重的文化内涵轻松式表达、现代化表达、国际范表达,以此顺应市场发展、提升旅游品质、抓住市场流量、提高受众满意度。

树立市场意识

文旅融合归根结底要实现产业落地,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一要考虑市场消费能力。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高,高端优质客户多,文化旅游项目可以适当提高消费水准;经济水平一般地区则应更倾向于热闹、好看、通俗易懂,且经济实惠。二要考虑市场承载能力。地方交通、酒店、餐饮、金融等综合服务保障水平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不能盲目贪大求全。在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具备的地方,投资大型文旅项目无异于“蚂蚁吞大象”。三要考虑全天候的运营能力。季节性的或者短期的文旅项目容易产生人流断档、资金链断线的风险。要重点建设兼顾春夏与秋冬、白天游玩与夜晚消费等不受季节、天气影响的全天候项目,保证文旅融合项目能够持续吸引人气、产生效益。

善于无中生有

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历史古迹,并不代表文旅融合就是“无米之炊”。如深圳本是一个文化“不毛之地”,却“空降”华侨城、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主题公园,随后打造出集聚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艺术等业务板块的文化产业集群,俨然成为文化旅游名城。当然,“无中生有”不是“空穴来风”,关键要以“新、奇、特”为卖点,并顺应市场需求和消费方式等发展规律,才能最终把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实到扎实的文旅融合项目。

善于借鸡生蛋

如江苏常州瞄准时机,争取到一批国家珍贵恐龙化石保护项目,打造中华恐龙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建成了一个集恐龙谷温泉、迪诺水镇、恐龙大剧场等景点和设施于一体的环球恐龙城。

善于点石成金

冰天雪地本是人迹罕至,而哈尔滨市在每年冬季传统的冰灯游园会的基础上创办“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冰雪盛会。

善于借题发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带动了精品民宿、乡村美术公社、乡村音乐部落、乡村动漫基地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实现了传统乡村旅游向有土味更有品位的多形式文化休闲升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需要多部门,多方面,采用发散、创新思维综合考量,切勿盲目跟风,稳步前行,尝试中探索,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追求理想的效果。

论文作者:赵磊,陈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文旅融合新时代论文_赵磊,陈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