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正勇[1]2003年在《综合卫生实力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卫生实力(Synthesized Medical Strength,SMS)是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科教、军事、资源等方面的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国力(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r Comprehensive National Capacity,ONSCNC)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却是另人瞩目的,据报导,1980年,我国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4.736%,低于苏联和日本,1998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到7.782%,居世界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不断上升,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按照不变价格计算,我国1978—2001年GDP增长7.9倍。按PPP国际美元计算,2000年中国占世界比重为11.1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卫生实力(SMS)不断增强,特别是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各省(区)、市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综合卫生实力(SMS)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展区域卫生事业,合理地进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地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进行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人们迫切需要科学地认识综合卫生实力(SMS)。特别是重庆市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了解和认识直辖后的综合卫生实力(SMS)现状,对重庆市卫生改革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见,综合卫生实力比较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 on Synthesized Medical Strength,CRSMS)不仅是卫生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亦是我国西部卫生事业大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开展了综合卫生实力比较研究(CRSMS)。 首先,我们对西部省(区)和我国4个直辖市卫生资源与卫生服务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系统分析,在对综合卫生实力(SMS)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静态”卫生资源与“动态”卫生服务能力相结合、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的综合卫生实力评价指标体系(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ynthesized Medical Strength,EISSMS),构建了综合卫生实力评价模型(Evaluation Model of Synthesized Medical Strength,EMSMS)。第叁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之后,运用综合卫生实力评价模型(EMSMS),对我国4个直辖市和西部12个省(区)、一市综合卫生实力(S MS)进行了实证研究,比较了它们的综合卫生实力(S MS)的功能、规模、结构与水平及总体排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游海燕, 周世伟[2]2004年在《直辖市综合卫生实力多因素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科学地界定重庆市综合卫生实力在直辖市中的地位。方法 :引进TOPSIS法进行评价。结果 :效果较为满意 ,找出了重庆市综合卫生实力的薄弱环节。结论 :该方法对原始数据的信息利用最为充分 ,研究结果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价值
彭绩, 方亚, 胡建平[3]1992年在《建国四十年综合卫生实力测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建国四十年,我国卫生面貌、人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形成了适合于我国国情和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但要进一步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仍存在许多诸如管理、协调发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本文采用 FDSL 模式,以建国四十年卫生机构发展、卫生投入及卫生效益叁方面资料,以综合卫生实力(CHS)为综合测评指标,改进了权数引入方法,分析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协调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胡建平, 陈育德, 毛嘉文[4]1999年在《1978~1997年我国卫生资源与综合卫生实力变化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1978~1997年20年间卫生资源总量、不同专业卫生机构分布、卫生机构规模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引入功能、规模、结构和水平(FDSL)综合实力评价方法对卫生资源变化引起的综合卫生实力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结论:卫生资源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卫生资源占有水平提高;卫生防疫、妇幼保健人力资源增长速度快于医疗增长速度,所占卫生资源比重呈逐年加大趋势;卫生资源增长不平衡,农村卫生院变化不大;卫生资源增长与其产出不同步;综合卫生实力从总体上说来逐步增强。针对有关问题,作者提出几点建议。
郭百明[5]1991年在《应用FDSL模式进行综合卫生实力测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引进FDSL模式,从卫生结构、投入规模和产出功能叁大方面建立起一个卫生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综合卫生实力的概念。
王中明[6]1991年在《用综合卫生实力评价川东北百万人群健康水平的发展动态》文中认为“2000年人人健康”是我国今后十年规划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宏伟的系统工程,人群健康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科技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立体交叉综合作用的体现,因此,综合评价能为国家控制下的分类指导提供信息,也有助于该地区制订卫生发展规划、调整卫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杨小东[7]2005年在《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定和不断完善以及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服务机构已经由过去“纯福利”型事业单位被推上了市场,市场经济规律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面对日益扩大的卫生服务市场,面对卫生服务市场供需关系的逐步变化,卫生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面临严峻的挑战,使得区域内外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持的竞争理论,区域卫生行业正面临现有卫生机构之间、新进入卫生机构、替代品(如定点药店)、需方(如消费者)和供方(如医疗保险公司)5种力量的竞争。有竞争就有竞争力。竞争力(Competitiveness)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成果之一。竞争力理论在卫生服务领域的应用自本世纪初受到广泛重视,先后出现过医院综合竞争力、医院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就卫生行业而言,如何利用卫生资源向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如何提高区域卫生行业的竞争能力,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提出并系统研究“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这一行业竞争力,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和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即一方面依靠优良的卫生服务质量为卫生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造空间;另一方面是通过优质卫生服务产品赢得消费者和社会,以满足广大人群的多层次卫生服务需求,最终实现人群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终极目标。因而,本课题从竞争力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立足快速提高区域卫生综合实力的角度,从满足区域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求出发,将所研究的区域卫生置于一个更大的范畴(大区域卫生),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判断一个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的相对优劣势,为科学制定区域卫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介绍本项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相关名词概念、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系统分析框图。第二部分: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一是理论基础研究,包括卫生服务市场分析和竞争力理论研究。二是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的概念体系研究。
郝模[8]2003年在《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农村卫生工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57.6%的与卫生有关领导坚持:“与城市相比,农村卫生对全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比较城镇,农村卫生虽然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但在过去的20多年来,政策变化更多、动荡更大、问题更多、发展也更缓慢,总体滞后于社会发展。农村既存在着与城镇卫生相似的问题,如医疗费用负担、药品市场混乱、医德医风滑坡、态度质量不佳、管理低效、人浮于事、补偿机制扭曲等。也存在特有的问题,如叁级卫生组织协调关系名存实亡,无序竞争,生存困境,逐级管理机制消亡,村乡两级医疗市场混乱等,这些问题在乡村两级更为明显。 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卫生工作者将在恶性循环中挣扎盲动,“预防为主”方针就难以落实到实处,“向农村、基层和防保倾斜”也只能停留在文字上,社区卫生服务理念也将因为防保功能无法落实而流于形式,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难以有实质性进展。 本次研究旨在针对农村卫生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研究和论证农村卫生发展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问题的根源和作用机制、针对根源的对策思路和方案,推荐农村卫生的适宜发展途径。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批准号:79925002)、国家科技部软科学基金(批准号:K00-10-18)等连续资助。 二、材料与方法 研究设计在总体上力求体现“两个前提”、“四个结合”和“六个基础”。即研究以“提供解决农村卫生发展关键问题政策建议”和“填补关键问题政策研究中的空白和缺陷”为前提;以“科研与国情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定量与定性结合、研究与决策结合”为原则;体现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逻辑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研究以“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技术路线,运用“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为研究提供系统的思路,选用“多维度组合评价法”指导横向调研内容的勾划思路。同时,针对研究中所得的主要思路和观点,进行“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本次研究的样本地区确定在中等及较发达地区,因为(1)中等及较发达地区在我国更具代表性,按县计约占80%左右;(2)中等及较发达地区意味着欠发达地区不久的将来,本课题分析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发现,欠发达地区一般滞后中等及较发达地区5年;(3)在中等及较发达地区可行的政策思路和技术,一般在发达地区可行性极大。主要样本选取方法主要为最大差异抽样法和普查两种,遵循可行性和对照原则。 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归纳分析、焦点问题访谈、二级资料提取、卫生服务调查和意向调查等. 系统调研了华东3省12县、49乡镇、1 74村的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和卫技人员,以及9781户农户。经检验,数据质量与代表性良好。叁、主要研究结果(一)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 1、关键问题确认 运用文献归纳荟萃分析的方法和卫生服务组织方、提供方和需方的意向调查,确定了我国农村卫生发展面临众多问题的优先顺序。 其中位列首位的关键问题是“预防保健职能难以切实落实到位或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重医轻防、以医养防、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有收益轻少收益”。 2、关键问题的表现和严重程度 定量论证表明,社会观念上已形成明显的“重医轻防”迹象,例如,县医院从人员流动中总体是呈现吸引人才,其调入调出人员的综合素质比为1.肠,而防疫站从流动中丧失人才,其调入调出人员的综合素质比为一1.25. 在县级防疫站,主要表现为“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多收益轻少收益”,“.6%卫技人员认为该现象已成趋势。”.1%人员认为“科室和项目收益越高,人力配置越好”,科室收入与人力素质的偏相关系数高达0.4991。同时,科室收益越高,卫技人员稳定性越好,收益为高、中、低的科室,人员净流入率分别为巧.6%、一5.5%和一7.8%。有理由认为县级防疫站为了自身的收益,在放松对全县的防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职能. 在乡镇卫生院,“重医轻防、以医养防、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重有收益轻少收益”等现象均存在且尤为突出.一是在乡镇卫生院日常经营活动中,“重医轻防”、“以医养防”并存。72.1%的各方人员认为是重医轻防是乡镇卫生院的普遍行为,乡镇卫生院在人力和财力配置上,倾向于医疗科室而忽视防保科室,防保人力素质约相当于医疗人员的79.6%水平;医疗和防保支出的增长呈现明显“剪刀差”,也即随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的增长,防保工作的地位在逐步下降.但是不能否认以医养防依旧存在,生存活力越高的乡镇卫生院,防保投入量越多,防保开展能力也越强。平均每人力素质单位的医疗与防保的收益比为1.53,该比例越大,忽视防保的经济动力也越大。二是在防保业务开展中,“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和重有收益轻少收益’,的现象同时并存。乡镇卫生院防保组在安排工作时,其工作时间比重和该工作的经济收益比重完全一致。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和指导职能逐步丧失,乡镇卫生院从流动中也是丧失人才,调入调出人员的素质比为一1.11。 在?
曲立美, 范利华, 李士雪, 赵金山[9]2002年在《FDSL法用于卫生服务的综合效益评价》文中指出有众多的评价方法可用于卫生服务综合效益评价 ,但每一种方法各有利弊 ,FDSL模式法用于卫生服务综合效益评价是一种尝试。本文通过实例阐明了FDSL模式法在卫生服务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并借助秩和比法作了进一步的扩展。本法的最大优点是能清楚地让人了解到卫生投
杨小东, 周世伟[10]2004年在《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借鉴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 ,在卫生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卫生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由 4 8个叁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通过专家咨询 ,并对咨询结果采用 5级分等法对指标进行定量筛选。结果 :经过反复修改 ,最后确定由 4 2个叁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卫生综合竞争力一个由竞争力资源、竞争力过程、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结果构成的叁级树状结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综合卫生实力比较研究[D]. 顾正勇. 第叁军医大学. 2003
[2]. 直辖市综合卫生实力多因素比较研究[J]. 游海燕, 周世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04
[3]. 建国四十年综合卫生实力测度评价[J]. 彭绩, 方亚, 胡建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2
[4]. 1978~1997年我国卫生资源与综合卫生实力变化趋势分析[J]. 胡建平, 陈育德, 毛嘉文. 中国卫生经济. 1999
[5]. 应用FDSL模式进行综合卫生实力测度评价[J]. 郭百明. 中国卫生统计. 1991
[6]. 用综合卫生实力评价川东北百万人群健康水平的发展动态[J]. 王中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1
[7]. 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杨小东. 第叁军医大学. 2005
[8]. 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政策研究[D]. 郝模. 复旦大学. 2003
[9]. FDSL法用于卫生服务的综合效益评价[J]. 曲立美, 范利华, 李士雪, 赵金山. 中国卫生统计. 2002
[10]. 区域卫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杨小东, 周世伟.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4
标签: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论文; 综合卫生实力论文; 评价论文; 模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