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分析论文_高云龙

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分析论文_高云龙

高云龙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211500

【摘 要】目的:对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与CT影像进行分析,以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经痰培养或手术病理确诊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与CT影像特征。结果:5例肺炎实变,13例单发结节,20例多发结节,22例间质改变。10例右肺上叶,7例中叶,右肺基底段20例;18例左肺叶舌段,25例左肺下叶基低段。结节状及条索状42例,包括边界清者11例,边界模糊者31例;占据肺叶段病灶10例。空腔(洞):空腔18例,厚壁空洞5例,偏心空洞5例,边界较为清晰,胸膜多发半球影8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临床诊断需联合临床体征、病变部位及形态等。

【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临床特征;CT影像

结核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且随着近年来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使得原有疾病变异,结核病发病率以及耐药性结核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对于肺结核诊断金标准为痰培养或手术病理等结果,但由于病理检查属于有创方式,而痰液的培养周期较长,阳性率不高,因而肺结核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1]。不典型肺结核主要指的是发病部位不典型,也就是说结核并不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好发部位。而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多样性,为了提高CT诊断准确率,本文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经痰培养或手术病理确诊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与CT影像特征。现对研究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经痰培养或手术病理确诊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包括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6.17±12.03)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痰检查、手术病理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肺结核;②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咳血、消瘦、咳嗽、咳痰、低热以及乏力等。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平扫,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下至其肺底。扫描条件设置为层厚7.5mm,间隔7.5mm,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控制120kv、210mA,重建层厚为3.3mm,间隔为1.65mm。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的CT诊断结果由两位经验丰富影像医师共同阅片,经讨论后以一致结果作为最终的结论。

2 结果

6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中,共5例肺炎实变,13例单发结节,20例多发结节,22例间质改变。病变部位:10例右肺上叶,7例中叶,右肺基底段20例;18例左肺叶舌段,25例左肺下叶基低段。病变性状:结节状及条索状42例,包括边界清者11例,边界模糊者31例;结节在0.49-2.67cm之间,平均(1.23±0.42)cm;占据肺叶段病灶10例。空腔(洞):空腔18例,厚壁空洞5例,偏心空洞5例,边界较为清晰,胸膜多发半球影8例。

3 讨论

我国属于结核病高危险及高负担型国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对肺结核诊断主要依据的是临床体征、痰培养以及胸部影像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CT与螺旋CT影像学检查的应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CT诊断不仅具有精确定位特点,能够清晰地显示病灶一般性状,还能对患者病情发展予以动态观察,并对预后进行评估。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肺结核位于一侧或两侧肺上叶尖后段以及下叶背段,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絮状以及结节条索状,病灶单发少见。对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以及原发综合征患者而言,其在影像上均具有特征性,因而难以出现漏诊及误诊的发生[3]。对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而言,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特征性大小一致、边界清楚或不清、弥漫分布均匀以及栗粒状结节影。

本次共诊断出5例肺炎实变,13例单发结节,20例多发结节,22例间质改变。其中肺炎实变型病灶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片状密度增高影,内部密度不均,可累及到多叶及多个节段。该种类型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过敏性占优势,抵抗力较差,而累及多叶与多个节段的影像学特点原因可能与患者肺结核伴发阻塞性炎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而肺炎实变患者中空洞、边界模糊以及支气管充气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及多发结节患者。结节型病灶在影像学上多呈现多类圆形与圆形,内部可见明显的钙化状况,且表现为颗粒状。但如果患者病灶存在胸膜凹陷及毛刺则难以与周围型肺癌予以区别,同时还有学者认为结节型肺结核患者可能还伴有局部结节融合征象。除此之外,对于多发结节型患者而言其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一、边缘清晰结节影,同时还伴有邻近胸膜增厚状况,因而需要区别其与肺转移瘤、结节病不同。间质改变在影像学上则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可能还有不用程度的小结节影与磨玻璃影,出现这一状况可能与病变累及到支气管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在病理发展中,早期间质改变患者以肺泡腔内蛋白纤维渗出为主,在鉴别疾病时需要考虑到肺泡蛋白沉积症及急性间质性肺炎等。

综上所述,不典型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需要联合临床体征、病变部位及形态等作出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许华宇,穆红,荣阳,等.不典型肺结核的CT鉴别诊断与影像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26):116-116,117.

[2]王守玉,周世富,吉强.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3):37-38,45.

[3]段生新.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4):153-154.

[4]张淑萍.肺结核不典型X线、CT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z1):157.

[5]陈庆,邬玉,周娟,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意义及安全性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7,(12):1388-1391.

论文作者:高云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分析论文_高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