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薛鸿蓉 福清市实验小学 福建 福清 350300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有效的,它无须刻意修饰。有些公开课师生都表演得很精彩,看上去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其实教学效果并不怎样,它注重的是“花样”,注重的是教师的表演,而学生发现新知识、探究新知识的真实体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何在?成果何在?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所有的这些问题暴露在课堂上,根源却在课外。如果我们能清晰把握教材脉络和学生学习实际,一切从教学效果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量身定做有效的学习环境,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得真实、高效。
一、自我建构,量身定做有效的学习目标
很多老师喜欢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来预设学生的生成,诚然,这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果。但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些问题始终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缺乏实用性价值,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架构探究模式,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想起一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那么,你们想了解有关容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整理出以下三个问题并出示在黑板上:1.什么是容积?2.容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怎样计算物体的容积?师: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感悟:直接出示课题,在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笔者认为这有两点好处:其一,这是学生自己建构的学习目标,学生探究的欲望自然很强烈,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其二,这是学生自己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学习目标,就避免了目标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率。
二、联系生活,量身定做有效的数学情境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主张:“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与数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通过观察体验,逐步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内化成学生的学习动力。《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片断: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装液体的瓶子。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瓶子上的标签,并找出上面的净含量是怎么表示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代表性地请一部分学生上台来展示标签上的液体含量,最后总结:容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只要大家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数学,而数学就是为生活而产生的。
感悟:正如周玉仁教授所指出的:“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的眼里,数学是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
三、以故连新,量身定做有效的探究空间
数学知识是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学习新知识必须关注旧知识,每一部分的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运用旧知识来感知、探索新知识,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一起解决了什么是容积,知道了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现在大家先来猜一猜,应该怎样计量物体的容积?生:我猜计量容积和体积一样,都要知道物体的长、宽、高。生:我基本上赞同他的说法,但我认为这个长、宽、高应该从物体的里面来量更准确。生:我觉得他们说的方法都是只能用来计量长方体的物体的容积,但是如果是圆柱体的容器,那该怎样计量它的容积呢?(学生举起自己手中的保温杯)师:同学们回答得太精彩了,有大胆地猜测,有严谨地分析,也有深刻地质疑,真是一场思维的大比拼。老师非常赞同前面两位同学的猜想和判断,而某某同学的质疑更是让老师大开眼界,说明你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能够学以致用,并大胆提出质疑,实在难能可贵。老师出示课本第51页上的一段话让学生读一读:“长方体和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并指出:这里面是特指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计算方法,而圆柱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六年级就会学到,当然,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下课后就可以一起来探讨。接着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感悟:迁移依赖的是知识间的共同因素。让学生借助旧知识来解决新知识,运用猜疑、质疑、释疑的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做有效的探究空间和探究方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分析和推理能力。
四、知已知彼,量身定做有效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这都是有效合作学习带来的硕果。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却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在每节课中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变论为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可悲下场。因此,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要讲究效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操作水平,控制操作的难度,量身定做适合学生的操作方案,做到“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为学生量身定做,精心设计真实、高效的数学课堂。
论文作者:薛鸿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容积论文; 学生论文; 量身定做论文; 数学论文; 这是论文; 知识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