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确认识就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通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从而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就业观择业观
《正确认识就业》是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生涯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单元第一课,它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重点之一。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主要讲了首次就业的意义;第二部分“就业形势与择业观”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必须正视就业难”,二是“先就业,再择业”。为了讲课时更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我把教材内容处理了一下,按三部分来处理,顺序也做了调整:第一部分先讲“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难”,然后讲第二部分“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最后讲第三部分“先就业,再择业”这样处理教材后,整堂课的思路是先让学生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正视就业难的社会现实,珍惜机会,先解决生存(先就业),再积累经验,选择理想的岗位(再择业)。指导学生要理解先生存、后发展的关系,通过先就业、再择业,去实现职业理想、提升人生价值,调整、落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同时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第一个重点是“首次就业的意义”。之所以把“首次就业的意义”作为重点,是因为首次就业是中职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它将带来生活方式质的变化,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经历和起点,没有首次就业,职业生涯就不可能开始,职业生涯就永远停留在职业准备阶段。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正确的择业观”,之所以把“正确的择业观”确定为重点,是因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只局限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他们的具体行动上。只有在就业或创业活动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面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果中职生只是抱着理想的职业目标选择首次就业的话,成功就业的机会就会减少,职业生涯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对学生进行“先就业再择业”的择业教育十分重要。“正确的择业观”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因为中职生在入校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职业理想就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位。但由于接触社会较少,对于严重的社会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因此让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值,从低端就业起步,从低层次岗位做起,先就业再择业,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很难接受的,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就业观”就显得极为重要。
下面,我就中职生在就业中暴露出来的几个常见问题简单的谈下我的看法,以此帮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问题一: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中职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初出校门的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中职学生暂时难立即胜任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再次,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计算机、机械、模具、电子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三、四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三四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在校有的中职学生,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工人。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工人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有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实习,可以在心里掂量一下,我们做工人时到底做得怎么样?
问题二:娇气
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中职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我们的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
问题三: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中职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8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同学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有些学生工作后,在生产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中职学生所缺乏的。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企业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还有就是员工的工作态度,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在校期间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德育课程的导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让中职生: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不好好学,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这不仅仅是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理想的极度不尊重。
第二,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工资,重则除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课堂上不要玩手机,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聊天,要么听音乐。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企业是不会宽容你的。
第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
第四,热爱班集体。现在具有强烈班级荣誉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的欢迎吗?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正确认识就业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就业包括正确的就业观和正确的择业观两个方面。正确的就业观是中职生走向成功的基础,而正确的择业观则是中职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点。所以,如何正确树立这两个“观”意义很大。为此,学生要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牢固树立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发展观念,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就业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走向成功的自我,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顾建明 开展中职生创业教育 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中国农村教育》 2012(7)
2、张治海 提升中职生就业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鲁东大学》 2015(10)
论文作者:樊卫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中职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首次论文; 职业生涯论文; 正确论文; 工作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2月论文;